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

一、匜(yí)

“似瓢又似觥,非勺胜似勺”,这是我们对匜最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个有着众多“孪生兄弟”的器物,它到底是谁呢?它不是瓢、也不是觥、更不是勺,它就是它自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秘的“匜”吧。

1.认识匜

匜(yí),水器。“大腹便便”,前有流,后有鋬(pàn,即器物的把手),有时还有足,是西周沃盥(guàn)之礼的重要礼器。

  • 沃盥之礼:就是祭祀前进行“奉匜沃盥”的一种礼仪。用匜倒水,盘子接水,盥就是洗手洗脸。

匜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足和无足,有足的匜又可分为三足、四足或圈足(底部是圆圈的足);无足的匜,更像生活中常见的瓢。一个葫芦开两半,称瓢,小编猜测,其造型可能就是仿造了瓢瓜。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1)

汉原始瓷匜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也有的人说它像勺子,形态相仿,就是太大了一点。当然,匜的流、鋬,甚至腹身的不同,也决定了匜可以划分为更多小类,在此不加赘述。

2.功用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2)

匜的甲骨文字形

古人造字,多仿造其形态,我们从匜的甲骨文字形就可以较为容易地猜出它的功用。

右半部分形似一个有执柄的水瓢,左半部分似人双手呈向上接水之势或可看做一个承接液体的器皿,仿佛有一个人拿着右边的器皿在往左边倒水。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3)

商印纹陶匜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有学者认为,右边有鋬的器物可能是匜的象形。匜盘相结合作为水器是在西周中期,西周中期之前,盘匜配套使用还未曾有明显的证据。所以,此字形看起来像匜,也只能作为一种猜测。

盘匜作为水器组合在西周中后期开始流行,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个结论。在盘匜作为水器出现之前,水器的种类和数量是比较少的。也有的器物兼具水器、酒器之功能,如盉(hé)。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4)

西周原始瓷提梁盉

浙江省博物馆藏

到了西周中期,水器的数量增多,盘匜作为水器组合出现在很多大、中、小型墓葬当中,这可能与周人重食的意识形态有关。

二、觥(gōng)

1.匜和觥

在匜的众多“孪生兄弟”中,觥(gōng)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

其实,在两宋、明清时期的研究著作中,常将它们划为同一器类,统称为匜。如北宋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中记载收录了多件匜,但赵九成在《续考古图》卷二中将形制同于《宣和博古图》的匜类器物称之为觥。大概是形态太过相似,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有学者就曾提出兽形觥其实就是匜,只不过不同时期的功能不同而已。那么,觥到底是什么呢?

2.认识觥

觥,又称为“兕(sì)觥”,酒器。

从腹部和足部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动物型的三足或四足觥;第二类:圈足觥,这种形制的觥较为精美且数量较多;第三类:角形觥,这是由于其器型比较像兕角(类似于牛角)而得名。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5)

商代兽形觥

山西博物院藏

觥和匜是否是同一种器物一直被学者们争论,两者在形态和功用上的相似,让它们之间纠葛不断。直到王国维在《说觥》中将匜和觥正式区别开来,他认为它们两者不属于同一种器物,并且从器型和有无器盖阐述了两者的区别。




案自宋以来所谓匜者有两种,其一器浅而矩,有足而无盖,其流狭而长。其一器稍小而深,或有足或无足,而皆有盖其无盖者乃出土时失矣。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觥和匜是非常相似的。它们都有流、有鋬,都有三足、四足或圈足,而且都用以盛放液体,所以,两者经常被一起提到就可以理解了。

3.功用

关于觥的功用,学界有三种说法,可作饮酒器、盛酒器或罚酒器。

《诗经·幽风·七月》有这样一句话:“朋酒斯飨(xiǎng),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sì)觥,万寿无疆”。

其中的“称”可以被认为举起的意思。《左传》中也有“举兕觥”的说法。兕觥,就是酒杯,这里用作饮酒器。

关于罚酒器的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有提到:“盖觵之用于罚多,而非专用以罚。”(觵,古同觥)就是说它曾用作罚酒器,而并不是专门用于罚酒的。

而作为盛酒器,证据是比较多的,许多觥在出土时,内部是有隔梁的,如“守宫觥”(西周早期酒器,传河南出土,现存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说明其可能是用来调酒的盛酒器,而非饮酒器。

三、钅和(hé)

除了前面提到的觥,中国古代的酒器还有很多,其中,有的还是我们的“老朋友”。被网友戏称为“大耳朵图图”的玉耳金钅和(hé),大家是否还记得呢?

请注意:这是一个字——钅和,输入法不允许小编把它合起来。

有的人说它是酒杯、也有的人说是摆件、甚至还有人说它是奢侈的大碗。那么这位“老朋友”到底是什么来头?

1.认识钅和

钅和(hé),酒器。椭圆形,敛口,卷沿,不同于圆形的敦(duì),其形制有无足平底,也有兽足、四足的,有双耳,也有单耳,因为出土较少,且先秦时期的钅和,青铜材质较多,出土的金钅和就显得尤为珍贵。

浙博馆藏的春秋“玉耳金钅和”全身金质,椭圆形,下腹收束,双耳为玉质,先秦时期出土的金钅和仅此一件,加之其做工精美、器型规整,是难得的珍品。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6)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7)

春秋玉耳金钅和

浙江省博物馆藏

钅和是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的一种青铜器,有铭文的钅和非常少,所以在考古文物未曾出土之前,有人称之为舟、卮(zhī)等,直到有铭文的钅和出现,如“哀成叔钅和” 、“蔡大史钅和”、“史孔钅和”等,才为其定名做出了贡献。铜钅和的著录最早见于宋代,如宋人著录的《宣和博古图》将钅和称之为卮,且说它的功用是盛酒器。

2.功用

钅和这件器物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自宋代以来就颇有争议。

《宣和博古图》、《博古图录》等将其认为是盛酒器,《商周彝器通考》定为酒器,《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认为代匜注水之用,《说钅和》认为它是挹水之器,而《中国青铜器综论》认为它是饮酒器等等,说法不一。

小知识:古人将水器分为盛水、注水、承水和挹水四种类型,挹水指的是舀水。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钅和是酒器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那么它到底是盛酒还是饮酒器?

小编比较赞同其是饮酒器的观点。盛酒器,如尊、卣(yǒu)、方彝、瓿(bù)等,器容积是比较大的,一般高度可达到二三十厘米。

汉字疑难杂字(一场生僻字的较量)(8)

东汉原始瓷青釉瓿

浙江省博物馆藏

而钅和的高度在十厘米左右,加之钅和与春秋战国时期出土较多的耳杯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是饮酒器的可能性较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