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学(怎样看待大学怎样上大学)

我想同即将报考的高三毕业生和在校的大学生朋友们谈论这个话题,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曾几何时,身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群体竟成了社会竞相吐槽的对象,诸如许多人不会家务、不懂礼数、交往障碍、不爱学习等等而毕业后的大学生也常常被吐槽,挣钱没有技校学生高,研究生工资个别没有农民工收入高,此类问题常常让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十分尴尬以及很难回答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读大学是来做什么的?我们读了后又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学(怎样看待大学怎样上大学)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学

我想同即将报考的高三毕业生和在校的大学生朋友们谈论这个话题,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曾几何时,身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群体竟成了社会竞相吐槽的对象,诸如许多人不会家务、不懂礼数、交往障碍、不爱学习等等。而毕业后的大学生也常常被吐槽,挣钱没有技校学生高,研究生工资个别没有农民工收入高,此类问题常常让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十分尴尬以及很难回答。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读大学是来做什么的?我们读了后又有什么用呢?

一、大学之道

说起大学之道,我们都熟悉《大学》中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中的主要词汇甚至全句,至今仍存在于我国不少大学的校训中。两千多年过去,先秦的“大学”精神结合着西方现代大学精神,在我国当代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西方哲学与伦理学普遍认为,道德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得来的。但儒家则普遍认为,人的良知却是天生的,比如孟子就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已”。朱熹对“明明德”的解释在宋代以后影响中国数百年,他认为人的良知与天理这些东西,因为外界所染以及气禀、个人欲望等影响,而变得晦暗不明,道德修养的目标应该是复归人性中本来应有的善良与光明,并且推以及人,使民众都变得善良,只有到了至善的地步,才可以停止这种努力。其实,自古以来谁也达不到“至善”,所以儒家才用这种崇高的目标让人“自强不息”!

说了这么多,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对今天的大学精神和大学生还有哪些启示呢?回到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功能、使命来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善人格,完善的人格首先是道德的完善,其次才是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完善。大学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而只有一个道德和人格完善的大学生,才能谈得上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和理想的人生境界(儒家的至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二、大学何为?

大学何为的话题,包含着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生培养等顶层设计的东西,我这里主要谈论的是,作为处于人生黄金时代的大学生们,应当在大学做些什么。不然,只怕大学真的变成一个供大学生消遣了一千四百多天、最后花了十几万元拿张文凭的地方而已。

1.好好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毫无疑问,学习不是大学生的唯一要务,这正是许多大学生在上课、兼职、会亲友、班级校院公务活动几者发生冲突时常有牺牲学习和课堂的原因。虽有时情有可原,但老师们却并不赞成。特别要强调的是,学生在校期间不管任过学院甚至学校的多高的职位,其实身份只有一个——学生!招聘单位招聘时主要考虑的是你有什么本事、以及能为单位带来什么,而不是你在校期间做过多大的“官”。如果一个同学在校四年连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甚至毕业证、学位证也没有,那就很难入得用人单位的法眼了。所以,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们,别忘了我们的身份以及我们的天职——努力学习,永远没有错!

2.好好读书

有人该疑问了,读书不就是学习吗?我在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专业的学习,读书则主要指的是读人文社科类的课外书(教材除外)。大学生将来谋生并立足于社会,少不了专业技能。但是人的一生生活的质量以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几何,则决定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只能从读书、从读后深思中来。读书所以明理,所以书要有择取,除了专业书,文史哲的书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必不可少;明理所以修身,所以才要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你读过的书,永远不会浪费,天长日久,书中的道理就会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书到用时方恨少,工作之后,我们很难有现在这样闲适的心情去读书,不要等到那时才后悔没有多读点书。

3.好好交友

俗话说:朋友有三种,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在我看来,后一种是不能叫朋友的。而大学时期的朋友因为大家的专业、学习经历、思想层次相近,往往比中小学时期的朋友更易维系一生。孔子对于交友之道有个著名提法:无友不如己者。通俗理解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不能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呢?因为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诚信的、博学多闻的。有害的朋友与之相反,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表面奉承背后诽谤人的、花言巧语而无主见的。交友的目的是帮助自己的完善,如果所交的朋友各方面都不如你,那又如何帮助你呢?现实中常见,一个本来有梦想有追求的大学生被室友影响得不思进取,于是大家最后一起挂科、一起游戏、一起睡懒觉、一起吃喝,这叫塌方式堕落。看似关系融洽,其实害了自己一生。交友之道,不可不慎啊!

4.学会处世

一句话,大学里面最重要的事有两个: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这两点,是为了将来的处世,立于世。做人、做事的锻炼,就在大学里面你所要面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中。当下我们可以从所面对的每一个人中领悟与他人相处的尊重、真诚、包容、换位思考等道理,从所面对的每一件事情中领悟将来做事与处世的责任、担当、认真、逻辑性条理性等。做人难,做事难,但“为之,难者亦易”,凡人都有相处之道,凡事都有解决之方,事在人为。

三、大学何用?

前面说了,上了大学,我们的工资未必高于农民工,甚至普遍低于高级技工,那我们上大学还有什么用呢?在笔者看来,上大学自有上大学之用,这种用,甚至短期内都不一定看得那么明朗,所以这种用才是“无用之大用”!

1.塑造高贵的精神气质

有人讲,大学与读书是通向高贵的最便捷的途径。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但我这里所说的高贵不是权贵的贵,而是精神层面如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上的高贵,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贵。大学与高职特别是技校的区别主要在于,大学培养的是通才和改变社会风向的一代新人,所谓“君子不器”,这就决定大学不能完全按照社会的短期目标和需求来办学,大学的办学不能短视,大学生的学习和读书不能短视,大学的办学过程和大学生的读书学习,要对大学生的一生负责,不能仅仅考虑当下与眼前的利益、需求。

2.养成正确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看似形而上的哲学词汇,其实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新闻上常见的大学生因还不起高利校园贷被逼自杀的消息,其实从自身的根源上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和混乱,从而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消费和相互攀比所致。“三观”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内涵和深度,而大学无疑为养成正确的“三观”提供了最好的、最充足的条件。当然,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必不可少。

3.培养出教养、文明和素质

著名学者钱颖一教授认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育青年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而不只是“有用的机器”,我想钱教授的这个理念是符合孔子“君子不器”的提法的。完善的人格在当今社会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习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国家与民族复兴大业负责,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有素质的、有情怀的中国人。我常对那些对上大学迷茫的学生说,上了大学,你永远不必后悔,至少,你习得了一种“温和的理性”。当你有一天踏在泰山之巅时,这种“温和的理性”可以让你优雅地、情不自禁地吟诵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用脱口而出一句“窝草,真特么美”!我们把这种大学习得的教养、文明、理性,通过家庭,一代代地传下去,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素质自会因此提高并且一代超过一代,故高等教育之用实在大矣哉!

四、结语

最后我还要啰嗦几句的是,大学四年很宝贵,一不小心就晃过去了。人生最应该拼搏的最宝贵的年华里,本就应该像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那样拼命学习,谢绝娱乐至死、谢绝躺平、谢绝旷课和替课。这种状况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我们该做哪些反思呢?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的理想和未来的定位,也就是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自己。借用周星驰的一句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其次,我们要有个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划。有目标之后,还要将其细化和落实下去,一步步去实施,通过一个个的小目标的实现,最后达到大目标的圆满。我希望看到文章的大学生朋友们,都能梦想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艺术品一样,去雕刻、去打磨、去塑造,活成最好的自己、自己尊敬的自己。未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正在努力的自己。当你老去的那一天,你若能坦然地说“我这一生没有白过”,那就足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