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提拔陆逊(屡立奇功的陆逊)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三国时代的名将却如云一般多,其中以蜀五虎将与魏五子良将非常著名。吴国也不甘寂寞,拥有甘宁、太史慈、丁奉等虎将。其实,以上这些猛将多是能征惯战型的武将,而像诸葛亮、周瑜、陆逊这样谋略型的奇才却并不多见。就拿陆逊来说,他在大多数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然而陆逊却实际上是一个胸藏军事韬略的谋略型名将。

孙权为什么提拔陆逊(屡立奇功的陆逊)(1)

公元203年,18岁的孙权坐领了吴国的江山,而只有20岁的陆逊也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的陆逊主要从事文官的工作,并且能够做好份内的事情,没有出现过一丝纰漏。公元219年,关羽出兵攻打襄阳,孙权趁机偷袭了空虚的荆州。而孙权能够趁机在关羽“后院放火”,其中离不开陆逊的大力辅佐。这也是陆逊首次在军事方面展现自己的本领。

不过夷陵之战才是成就陆逊的重要战役。关羽兵败被杀导致了孙刘翻脸,而刘备在称帝后也几乎出动了全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对吴国发动了进攻。公元221年,蜀吴展开了大战。战争初期,蜀国占据了优势,但随后吴国改派陆逊为大将,双方就陷入了僵持阶段。虽然陆逊年轻,但他却非常沉得住气,并带着吴兵死守不出。

孙权为什么提拔陆逊(屡立奇功的陆逊)(2)

双方把时间耗到了夏天。湖北夷陵地区夏季非常炎热,因此刘备把蜀兵都安置在树林茂密又距离溪水很近的地方。陆逊找到了树林地区怕火攻的弱点,于是以一把大火烧得蜀军大败。当时的刘备已66岁高龄,几乎打了大半辈子仗,可他却输给了吴国的一位年轻“书生”,这多少让蜀国的皇帝陛下太没面子了。后来刘备又气又急,最后不幸病死于白帝城。其实不是刘备太弱了,而是陆逊太强了。可以这么说,蜀有诸葛亮独撑,魏有司马懿掌权,吴则有陆逊这么个擎天支柱。

按道理来说,陆逊对于吴国来说非常重要,孙权应该重用别人才对,然而最后陆逊兄却落了个被主公孙权气死的结局。这其中有何原因呢?原来陆逊做了些不该做的事情。

孙权为什么提拔陆逊(屡立奇功的陆逊)(3)

孙权这个人虽然没有曹操那样出色的军事才能,但也够资格算得上是位明君。自从孙权18岁继承了父兄基业后,他在赤壁败曹操,于夷陵退刘备,一直与魏、蜀鼎足三分而立。就孙权大部分时间的表现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然而这位老兄在步入晚年后则显得有些昏庸了,尤其在立嗣方面太令人诟病了。

公元245年,孙和已贵为太子,但鲁王孙霸却也非常得宠。孙霸还幻想着孙权能改立自己为继承人,孙和当然也不甘示弱,双方明争暗斗,而且吴国的文武也几乎分为了两派。在这种情况下,中立的陆逊担心国家分裂,于是给孙权上书,希望皇帝陛下可以扭转一下这种明争暗斗的局面。结果孙霸认为陆逊在针对自己,而孙和也经常请求陆逊在孙权面前说些好话。

孙权为什么提拔陆逊(屡立奇功的陆逊)(4)

此时,63岁的陆逊已是吴国重臣,整个陆家在吴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皇帝孙权面前说话非常有分量。但是陆逊一掺和太子与鲁王之争后,孙权就开始讨厌陆逊起来,因为干涉君主立嗣是古代大臣的很大忌讳,这样的行为就快等同于谋反了。所以陆逊的这些把自个儿给陷了进去,孙权一气之下把杨竺、陆胤、吾粲相关人员抓了起来,而陆逊也受到了牵连。

孙权为什么提拔陆逊(屡立奇功的陆逊)(5)

孙权还派人去当面指责陆逊,最后已过了花甲之年的陆逊气得病了,最后也一命呜呼了。可以看出来,陆逊的死是犯了古代为臣的“干涉君主立嗣”大忌。孙权再怎么信任陆逊,陆逊也只是重臣,身为臣子不能越级去干涉君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