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唐玄奘西去取经)

唐三藏,真名玄奘,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唐玄奘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唐玄奘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唐玄奘西去取经)

唐玄奘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

《西游记》附录(第八回后面的一章),描写了唐僧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早年身世,如流落寺庙,母子相认,外公讨贼,父亲重生,祖母复明等。

唐三藏,真名玄奘,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历史上的唐玄奘本名陈祎,河南省偃师县人,生于隋朝文帝年间的公元602年。陈氏祖先是东汉时期颍川郡著名人物陈寔(shí),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他父亲陈惠做过隋朝江陵县官。

玄奘是陈惠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儒家典籍,父亲去世后,他的二哥陈素(长捷法师)在洛阳净土寺出家,11岁的玄奘就跟随哥哥学佛,13岁在净土寺出家当了和尚。公元618年,为了躲避战乱,兄弟二人从洛阳来到成都研习佛法。20岁时,陈祎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成了一位真正的僧人,法名玄奘。

玄奘在长安、成都等地精研佛经精义,逐渐发现名师的讲法,佛经的翻译似乎有不对之处。为了弄个明白,他决定亲自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公元628年,26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印度,开始了西行求法之路,那一年是唐太宗年间。

从西安出发,一路经过兰州,吐鲁番,喀什,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阿富汗的喀布尔,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印度的新德里,最后到了那烂陀寺,前后耗时约4年。这一路上,分布着当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回来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将在这些地方的所见所闻口述出来,整理编写成了《大唐西域记》,叙述了西域138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等情况。其中110国是玄奘亲自到过的,28个国家的情况是听来的。这是一部极宝贵的中国古代的外国史地著作,是极其珍贵的史学资料。

他去印度一路困难很多,除了沿路官员劝阻留难之外,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如经过甘肃的安西到新疆的哈密一段大沙漠时,曾有五天四夜喝不上水,当经过新疆天山山脉的高山时,风雪交加,飞沙走石,他坚持了7天7夜才走过山口。

唐玄奘在印度十几年,走遍了印度的几十个国家,拜访名师求教。他曾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主持了烂陀寺的讲席,为全寺的一万多僧众讲道。后来戒日王专为玄奘举行过一次隆重的说法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十八个国王和有教养的佛教徒六千多人。玄奘在大会上发表了他对佛教的见解后,让大家讨论。讨论了十八天,大家还是一致认为玄奘的说法正确!

公元643年,已经离开长安城15年、在印度各地共计深造了11年的玄奘终于决定启程回大唐了。经过两年的跋涉,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佛经657部,受到唐朝官员和长安居民的迎接。从离开长安到回到长安,玄奘总共花了17年,旅程超过2.5万公里。已经四十四岁、老成持重的他,青葱岁月早已不再了!

玄奘回国后的20年间,潜心翻泽佛经75部,约1300多万字,超过整个唐朝译经总量的一半,在历史上和佛教内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玄奘回国后还和工匠一起劳作,建筑了长安慈恩寺塔,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