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

1、导线测量定义及布设形式2、导线测量外业实施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定义: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2)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3)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4)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5)

踏勘选点、埋石造标:

踏勘选点:踏勘是为了了解测区范围、地形及控制点情况,以便确定导线的形式和布置方案;选点应考虑便于导线测量、地形测量和施工放样。

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摘自《工程测量规范》)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各级GPS点点位的基本要求如下:(摘自《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a) 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b)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 m。

c) 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d) 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e)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f)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

g)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隧道洞口控制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摘自《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1、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应少于2个。

2、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长度不宜小于300m。(高铁为500m)

3、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4、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应大于5°,导线网、三角形网的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15°。

5、 洞口GPS控制点应方便用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和向洞内引测。洞口子网宜布设4个点,各控制点间应尽量通视。

6、 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的高差以水准测量

1~2站即可联测为宜。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摘自《工程测量规范》)

1 、洞内的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导线形式,并以洞口投点(插点)为起始点沿隧道中线或隧

道两侧布设成直伸的长边导线或狭长多环导线。

2 、导线的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

3 、当双线隧道或其他辅助坑道同时掘进时,应分别布设导线,并通过横洞连成闭合环。

4 、当隧道掘进至导线设计边长的2~3 倍时,应进行一次导线延伸测量,

5 、对于长距离隧道,可加测一定数量的陀螺经纬仪定向边。

6 、当隧道封闭采用气压施工时,对观测距离必须作相应的气压改正。

7 、洞内导线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3.3 节的有关规定。

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摘自《工程测量规范》)

1 、隧道洞内、外的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 、隧道两端的洞口水准点、相关洞口水准点(含竖井和平洞口)和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组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

3 、洞内水准测量应往返进行,且每隔200~500m 应设立—个水准点。

4 、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 章的有关规定。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6)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7)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问:通常我们所说的全站仪精度1″、2″指的是什么?精度2mm 2ppm又指的是什么?知道仪器的指标后有什么作用?

答:全站仪1″、2″指的是仪器的测角精度,1″代表仪器测量一个方向的中误差为1″,简而言之,测角精度秒数越小,测角精度越高。2mm 2ppm指的是仪器的测距标称精度,2mm为固定误差,2ppm为比例误差。知道这些指标,我们利用项目上仪器进行控制测量时就知道该测几测回角度和几测回距离。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8)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9)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0)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1)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2)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3)

如右图,在该测站上需要测量∠AOB和AO、BO的距离。以一测回(对一个方向盘左盘右各观测一次)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仪器安置

在O 点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在A、B点设置观测棱镜。

2)盘左观测

全站仪盘左(正镜)瞄准目标A,度盘置零后测距,记下角度值和距离值。顺时针转动镜头,瞄准目标B,测距记下角度值和距离值,记入观测手簿。以上称盘左半测回或上半测回。

3)盘右观测

纵转望远镜换盘右(倒镜),逆时针旋转镜头瞄准目标B,测距记下角度值和距离值。逆时针转动镜头,瞄准目标A,测距记下角度值和距离值,均记入手簿。以上称盘右半测回或下半测回。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4)

导线外业测量的几点说明:

1、首站检查仪器内部设置:棱镜常数,温度单位,气压单位等,每站改正温度、气压值。

2、正镜顺转、倒镜逆转。

3、记录符合规范要求,填写完整,数据只能杠改,不得涂改。

4、绘制测角示意图。

5、架腿长短合适,与仪器连接可靠;不得骑跨或脚踢架腿。

6、搬站或结束必须仪器装箱,并将脚螺旋置中间位置。

导线测量内业简易计算步骤

1、绘制导线略图,边长、转折角、点名、已知点坐标等。

2、角度闭合差检核,在满足条件后对角度闭合差进行分配。

3、根据起始边方位角计算各边方位角。

4、根据方位角计算坐标增量(△X、 △Y),计算fx、fy。

5、检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满足条件后对坐标增量闭合差进行分配。

6、推算未知点坐标。

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计算不同之处

1、角度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为

fβ=∑β测-∑β理= ∑β测-(n-2)·180°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为

fβ=α始 ∑β左-n·180°-α终

或fβ=α始-∑β右 n·180°-α终。

2、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fx=∑△x, fy=∑△y

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fx=∑△x-(x终-x始), fy=∑△y-(y终-y始)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5)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6)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7)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8)

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一级导线测量培训)(19)

SYADJ软件计算

2、打开四院平差软件,新建项目;

3、设置处理参数,选择导线等级;

4、选择平差文件,即第一步编辑好的in2文件;

5、依次选择往返测距离较差,附合/环闭合差进行精度评定;

6、选择平差处理(常规)对导线进行计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