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要想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考察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就要先了解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定义与内涵。社会再生产理论(Theory of Social Reproduction)是指关于一切社会形态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学派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四者相互作用。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1)

卡尔·马克思

那么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出发,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可以考察出以下四点:

(1) 二者在生产-消费上的出发点不同。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一种从生产端决定的角度出发的经济学理论;而凯恩斯则认为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作用于消费和需求,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一种从需求端决定的角度出发的经济学理论。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增加。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

(2) 二者的阶级基础不同。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盛行时期的现状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了无产阶级利益着想,为无产阶级的被剥削压迫的人民大众谋福利;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则是为了资本主义政府和资产阶级利益考虑的,对资产主义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和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2)

《资本论》

(3) 二者在经济均衡和经济失衡理论上不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侧重于结构上的均衡,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仅仅是总量意义上的均衡。通过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构均衡与总量均衡是同样重要的。也就是说,即使实现了凯恩斯均衡条件,也不一定满足消费资料供给和需求的均衡。这也印证了马克思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分法的实际意义。在各自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和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失衡作了不同的解释。凯恩斯认为,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国民收入将趋于均衡,但均衡的国民收入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而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对总需求进行管理。国家实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运用国家力量去填补有效需求的不足部分,使经济达到供求平衡。利用赤字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4) 二者对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终点不同。凯恩斯的体系仅仅从人们的心理因素去寻找需求不足的原因,而不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和广大人民支付能力相对缩小这个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上找原因。因此它虽然可以暂时起到缓解和推迟危机的作用,但不能彻底解决这一矛盾。马克思揭示了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但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不是总能顺利进行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失衡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社会扩大再生产是在经济动荡和危机中实现的。据此,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政策主张,那就是:破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按照社会需要对社会各生产部门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校正社会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对产品按照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只有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性质,保证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的协调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过剩的根源。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总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政府),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短暂摆脱经济危机有积极作用,成为了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实质则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目的在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和经济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不能根本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作用有限。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关注我的头条号:刘书豪谈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