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套种魔芋技术(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栽培技术)

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栽培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核桃套种魔芋技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核桃套种魔芋技术(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栽培技术)

核桃套种魔芋技术

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魔芋绿色高效种植及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2020YFN0050);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小 米 椒 产 业 发 展 关 键 技 术 集 成 创 新 及 示 范 推 广”(19NZD060)。

_文明玲等

作物间作栽培技术是充分利用耕地、空间、光照条件等资源潜力,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重要举措。不同作物间作不仅能缓解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还可抑制病虫危害、控制杂草丛生、改善土壤结构。作物之间套种需要充分考虑其生长习性和特点,做到合理搭配。

近年来,乐山地区发展核桃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但核桃从建园至挂果周期较长,在此期间仍然需要投入较大果园管理成本,每年均需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拿枝、压条及病、虫、草害防控。因核桃种植面积增加,核桃产量出现大幅增长,其销售价格呈现出较快回落趋势。农户种植核桃经济效益较低,核桃园田间管理积极性不高,导致较多核桃园产量低、品质差,甚至部分果农直接放弃刚建成的核桃园,改种其它作物,前期核桃建园投入全部亏损。为促进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寻求核桃园复合经济发展模式,增加核桃园综合收入,提增种植户发展核桃产业信心。核桃属落叶乔木,主要根群集中分布于 20~60cm 土层,株行间距2 ~3m,挂果树冠高度1. 5 ~3. 5m,其林下空地较多,可选种喜阴性或耐阴较强作物与其间套作。一是能实现以短补长,实现果园投产前也有部分收入;二是实现一地两作或一地多作多收,增加综合收益;三是能实现以种带代管,降低核桃园亩综合管理成本。

魔芋为多年生林下草本植物,忌强烈持久的太阳光直射 ,根系集中分布于 10 ~20cm 土层,属浅根系植物,适宜在荫凉、湿润的环境下生长。将魔芋间作于已挂果的核桃林下,由核桃林为魔芋提供遮荫条件,可满足魔芋喜阴的生长特性,实现魔芋、核桃双丰收,增加单位面积收入 。当前乐山地区栽培的魔芋品种类型包括花魔芋、白魔芋和珠芽魔芋。花魔芋在乐山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零星分布于田边地角、房前屋后,2 ~ 3 年生魔芋株高可达 1m 及以上,集中规模种植一边选择海拔1000m 及以上区域。白魔芋是属中国特用魔芋种植资源,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河谷流域,较耐干旱,进化程度不及花魔芋,野生性较强,根状茎多,抗病性、耐高温能力均优于花魔芋 。珠芽魔芋是近几年才引进种植的魔芋新型品种类型,其植株高大,多在乐山地区低海拔区域种植。据不同魔芋品种特性,适宜选择白魔芋、花魔芋间作与核桃林下。

在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既要兼顾培养合理的树体结构、更新结果枝组、平衡树势、调整生长与结果的矛盾,又要兼顾魔芋生长所需适当遮荫条件。供肥措施、用量及病虫防控均需兼顾 2 种作物的生长特征特性,对田间管理技术提出了新要求。魔芋课题组经多年探索研究,总结形成了核桃林下间作魔芋的栽培管理措施,为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提供技术参考。

1 地块选择及魔芋品种搭配

为满足魔芋健壮生长所需条件,需选择适宜间作魔芋的核桃林地。宜选择核桃林地土壤为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层深厚、缓坡地且四周排水通畅,土壤以富含有机质的紫、黑砂壤土为最佳。对酸性较强核桃林地可通过增施钙佳镁、生石灰、多元消毒粉等调节酸性。结合乐山地区核桃园分布区域特点,综合考虑不同魔芋品种特性,在海拔 600 ~ 1000m 区域的核桃林下宜选择白魔芋与其间作。海拔 1000~1500m 区域的核桃林下可间作白魔芋和花魔芋。采取两年或三年制聚土起垄免耕魔芋栽培模式。

2 播种前准备

2. 1 地块准备

清除地块杂草,再撒施腐熟圈肥或土杂肥或商品微生物有机肥等优质有机肥。据核桃林地肥力水平每 667m 2 施用 2 ~ 3t 有机肥,长效三元平衡复合肥 80kg,生石灰 100kg,钙镁肥 25kg,85% 三氯异氰尿酸 1kg,50% 辛硫磷颗粒剂 2kg。在据核桃树杆50cm 内浅翻入土,耕种深度 15 ~ 25cm,使肥料、药剂与土壤混匀。在核桃树株行间进行旋耕翻土、拌匀基肥,然后聚土起垄,垄基宽 1. 2m,垄顶面宽 1m,垄高 30cm,整个垄面呈瓦背形,魔芋植于垄面。

2. 2 魔芋选种及预处理

播种魔芋前要严格选种,剔除霉烂种芋,选择芽窝小而浅、球茎为圆球形或长椭圆形,根状茎饱满、表皮无破损、外观均匀光滑。种芋选好后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预防病害发生与危害。播种前于晴天晒种 1 ~ 2d,然后用中生菌素3%可湿性粉剂 1000 倍加代森锰锌 70% 可湿性粉剂 700 倍混合液喷雾魔芋种子,对魔芋种芋进行表面杀菌。待药液自然风干后用多元消毒粉拌种消毒,拌种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否则极易擦破魔芋种皮而导致种芋感病。经预处理后的魔芋种子装于硬质框内,置于通风避雨处待播种。

2. 3 播种

清明前后平均气温 12 ~15℃、最低气温 10℃左右时便可播种,此时魔芋球茎生理休眠期已解除。播种宜在天气晴朗时进行。魔芋种植密度据种芋大小而定,50g 以内的种芋,株距 20cm,行距 25cm。50~100g 的种芋,播种株距为 25cm,行距为 30cm。100 ~300g 的种芋,播种株距为 30cm,行距为 30cm。魔芋播种采取错窝排列,球状种芋芽窝向侧边倾斜放置,播种后覆土约 10cm。为防止垄土随雨水流失而重复培土,可在垄面上覆盖秸秆、干杂草或地膜。垄面覆盖在魔芋播种后出土前进行,覆盖杂草、秸秆厚度 10cm 左右。地膜覆盖栽培要求地膜四周及垄面用土压实,以便魔芋破膜出土。地膜覆盖宜选择黑色或银黑双色膜,能控制魔芋垄面杂草丛生。

3 肥水管理技术

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短缺的现状,魔芋生产管理推行轻简化栽培模式,重基肥、轻追肥,在发病较重地块不提倡施追肥。魔芋整个生长周期施 2次肥。魔芋播种前,此时核桃还未发芽,核桃林地普施肥 1 次。此次施肥一是为魔芋提供基肥,二是为核桃施萌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长效平衡型复合肥。7 月中下旬追施第 2 次肥料,此时魔芋换头结束,为魔芋球茎快速膨大提供足够肥力,同时为核桃追施壮果肥。施用硫酸钾型高钾速效复合肥60kg/667m 2 ,魔芋垄面采取撒施,核桃株间开沟施肥。因魔芋根内通气组织不发达,既喜湿又怕积水,既不耐旱也不耐淹,需要湿润、通气性良好的土壤环境。若土壤含水量过高,容易诱发魔芋病害,土壤水份含量过低,易导致魔芋根系死亡或诱发魔芋根腐病发生,造成死株或秋季提前倒苗 。因此,雨后需要及时清理魔芋地块排水沟,保持沟渠畅通。如遇持久干旱,需采取人工浇水。

4 病虫草害综合管理措施

魔芋消苗后,及时做好核桃园清园工作,剪除核桃病虫枝、干枯枝,捡出病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源。魔芋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白绢病、疫病等,病害防控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播种前必须对地块及魔芋种子进行严格消毒杀菌处理。魔芋出土展叶后即开始第 1 次魔芋病害预防工作。选用春雷中生 4%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中生菌素 3%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加代森锰锌 70%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防控。间隔 20d 左右进行第 2次防控。用噻菌铜 20% 悬浮剂 600 倍液或噻唑锌20%悬浮液 700 倍液。8 月上中旬,用氯溴异氰尿酸 50% 可溶性粉剂 800 倍液防控第 3 次。期间注意田间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并在病穴及周边丢施多元消毒粉或灌施春雷中生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控制病菌蔓延危害。草害防控也是魔芋高产的关键因素。魔芋播种后出土前,若杂草较多,可选用草铵膦水剂防除杂草,药液不要喷在核桃枝干或叶上,否则会产生药害或死亡。出土后,魔芋垄面杂草宜采取人工割除,以免伤及叶片及根系。魔芋虫害相对较轻,主要为地下害虫啃食球茎和地上害虫啃食叶片,整地时施用辛硫磷、二嗪磷等药剂能较好控制地下害虫危害。生长期间注意观察,发现有虫危害叶片,可喷施 2. 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

5 间作魔芋核桃林修枝措施

魔芋间种于核桃林下,核桃树定干高度以 1m左右为宜,采取自然开心型修建,选留 2 ~3 个主枝。土质差的地方,每个主枝上再留 3 个侧枝。土质好的地方,每个侧枝上再选留 1 ~2 个二级侧枝。选留核桃树冠外围 1 年生的健壮枝,适当疏去部分细弱的结果枝,以调整核桃林下光照条件,促进树体正常发育,实现核桃、魔芋双收目的。盛果期核桃树的延长枝,宜在枯芽下 2 ~ 3 芽处进行短截,从基部剪去徒长枝,在分杈处回缩下垂枝,同时剪掉干枯病虫枝。过密的下垂枝要逐年砍除,为魔芋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6 适时采挖

核桃林下间作魔芋可采取 2 年或 3 年免耕栽培模式,即当年种植,第 2 年或第 3 年采挖。当年或次年魔芋消苗后需清沟培土防积水,培土前据魔芋长势情况,在魔芋垄面撒施有机肥,然后培土 5 ~10cm于垄面以防雨雪冻害。采挖商品芋的最佳时期宜选在寒露、霜降前后,晴天、土壤干燥时采挖。种芋可在霜降前采挖,也可在第 2 年 2 ~3 月份采挖。采挖的种芋可就地晒种,待种芋失水 20% 以上、表皮木栓化时进行贮藏或销售调运。

7 结语

核桃林下间作魔芋栽培模式在乐山市海拔800m 及以上区域种植具有可行性,该种植模式能提高肥水利用率,大幅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促进种植户增收致富。据试验统计,核桃林下间作魔芋,两年免耕制魔芋病害发生率低于 15%,年均魔芋收益可达 4000 元/667m 2 ,综合收益近万元,且能降低果林管护成本,实现宜种代管、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的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