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妖狗(聊斋志异之狐谐)

聊斋志异之妖狗(聊斋志异之狐谐)(1)

图咏 同是萍飘絮泊中,笑嬉怒骂各称雄。诙谐涉口皆成趣,可使齐髡拜下风。注:齐髡(kun)——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淳于髡,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见《史记 滑稽列传》卷一百二十六。

山东博兴县(现属山东省滨州市)有一个叫万福的人,字子祥, 家境一般,自幼刻苦攻读,无奈时运不济,二十多岁了,还没考上个秀才。

当地有个不好的惯例,推荐有钱人家的户主担任本村的村官,为官府办事情。如果是奸诈的人当了村官,那么村里百姓就要苦头。如果老实人当了村官,官府得罪不起,村民又不忍心欺负,往往要自己受气赔钱,弄得倾家荡产。

这一次被推荐的竟然是万福,这下可把他吓坏了,没办法,他只好逃离家乡,来到济南府,找了家旅店住下来。

一天夜里,万福正在客房内看书,忽然外面进来了一位女子,这女子长得十分漂亮,谈吐也很得体。万福很是喜欢,谈着谈着,也是万福旅途孤寂,两人就明铺暗盖,成就了好事。

万福问她名字,那女子说:“实不相瞒,我是狐仙。不过请你放心,我是不会伤害你的!”万福心里很高兴,也就不担心什么了。

天亮临走时,狐女叮嘱万福,千万不要跟别人一住在一间屋里,万福答应了。

从此之后,狐女每天都来,和万福同床共枕、朝夕相处,十分和谐。万福的日常用度都是靠狐女供给的。

不久,有两三个朋友到旅店来访问万福。几个人一起聊天,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夜,朋友们往往还迟迟不肯离去。万福心里很厌烦,可是也不好意思硬赶他们走。

朋友们看看万福这个样子,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他,是不是金屋藏娇了啊?时间久了,万福不得已就把狐女的事跟他们说了。

朋友们一听,个个兴奋不已,要想亲眼见见这个狐女。

万福与朋友们一起聊天,狐女其实在一旁都看到的,只是人们看不到她而已。狐女听到朋友们要见她,就对这些客人说:“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见我呢?我也和普通人一样的么!”众听听声音,真真切切,好像就在眼前,可是四下察看,却不见其人。

其中有个客人名叫孙得言,很擅长说笑话,谐谑打趣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说非要见一见狐女不可,说道:“听到娘子娇滴滴的声音,真让人心驰神往,灵魂都飞掉了!你为什么还吝啬你那月貌花容,想让我们生相思病啊?”

狐女笑道:“哈哈!你们这批贤子孙子哎!这么非要见我,莫非道你们想给你祖奶奶画一幅行乐图吗?”客人听了都笑了。

狐女接着说:“不如这样吧,我是狐,就给各位讲讲狐的故事吧,大家愿意听吗?”客人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

狐女讲道:“从前,有一家乡村客店,店里住了很多狐狸,常出来迷惑客人。客人们知道后,都相互告诫不再到这一家去住店。半年后,客店门庭冷落,生意惨淡,店主忧心忡忡,连狐字都不许让人提起。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位远客,说是从国外来,要住店。店主大喜,急忙笑脸相迎。没想到客人还没有进店,一旁就有人悄悄告诉客人说:‘这家客店闹狐狸的!’,来客一听就害怕了,就跟店主说不住了,要到别家去住。主人极力辩白说,本店绝对没有那个东西,都是别人瞎说。客人也就住了下来。等到进了房间,躺到床上,忽然看见一群老鼠从床下蹿了出来,客人大惊,一下子窜出屋外,大喊:‘有狐狸!’店主惊问怎么回事,客人说:‘这不,连狐狸的老窝都在这里,还骗我说没有狐狸?’主人又问:‘你看见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客人边说边比划:‘刚才我亲眼见的,这样,又细又小,不是狐儿子,就是狐孙子!’”讲完,满座客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孙得言说:“既然你不肯一露芳容,那么今天我们大家就住在这里不走了,你们小两口子男欢女爱的好梦也就做不成了!”

狐女笑着说:“你们住下倒也也没关系,不过,如果有小小的冒犯,也请诸位不要介意呵!”众人害怕她搞什么恶作剧,就只好一起走了。

从此以后,大家过几天就来一次,跟狐女相互说笑逗骂。狐女也十分幽默,常常一句话出口,把客人逗得前仰后台,即使专业滑稽演员也比不了。大家都戏称她为“狐娘子”。

有一天,万福设宴招待大家,自己坐在主位上,孙得言和另外两位客人分别坐在左右客位。又在上首的位置摆了一张坐榻,让狐女坐。

狐女推辞说自己不会喝酒,大家一起挽留说,说可以不喝酒,一起坐着说说话就是了,狐女就答应了。

酒过数巡,众人开始掷骰子,行酒令,行的是“瓜蔓”令(一种行酒时的酒令)。一个客人掷了个瓜,按规定应当他喝酒,他半开玩笑地将酒杯推到上坐,说:“狐娘子没喝酒,太清醒了,先替我一杯吧!”狐女笑着说:“我本来就不喝酒!这样吧,讲个典故,给大家下酒!”

孙得言一听,急忙捂起耳朵,说不听不听。另外几个客人也说:“谁要是骂人,就罚他喝酒!”狐女笑道:“我不骂人,我骂狐,这总可以了吗?”大伙都说行,于是都侧耳倾听。

狐女讲道:“从前,中国有个大臣出使红毛国,戴了一顶狐皮帽子去见国王。国王看见帽子,觉得很稀奇,就问:‘这是什么皮毛做的,这么厚实暖和?’大臣回答说是狐皮。国王说:‘狐,从没听说过,狐字怎么写呀?’大臣就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说:‘右边是一大瓜(瓜,山东俗语称妓女为大瓜,孙得言坐在右侧),左边是一小犬!(另外二客人在左侧)’”满座哄堂大笑。

左边那两位客人是兄弟俩,一个叫陈所见,一个叫陈所闻,看到孙得言非常难堪,就帮衬说:“公狐狸哪里去了?放纵雌狐在这里放毒!”

狐女接着说:“刚才的典故还没完呢,群狗乱吠,给打断了 先让我讲完。那位国王看见使臣骑着一匹骡子,觉得很稀罕。问这是什么牲畜,使臣告诉他说:‘这东西叫骡子,是马生的。’国王愈发惊奇了。大臣说:‘在我们中国,马生骡子,骡子生驹驹。’国王又细问是怎么回事。大臣说:‘马生骡子,是臣所见(隐讽陈所见);骡生驹驹,是臣所闻(陈所闻)。’”全座的人又大笑不已。

大家知道说不过她,就约定:再戏谑他人者,就罚他做东道主,请大家喝酒。

又过了一段时间,大伙酒兴更浓了。孙得言又戏弄万福说:“我有一个上联,请对下联。”

万福问:“上联是什么?”孙得言说:“妓女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古代女子行礼,双手合拢按腰,称万福)一座的人都冥思苦想,半天也没对上。狐女笑着说:“我有下联了!”大家就一起侧耳倾听,狐女说:“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孙得言)。”把众人乐的都快要倒在地上了。

孙得言大为恼怒,说:“刚刚约好的,为何又犯戒了?”狐女笑道:“确实是我错了!不过,如果不这样,也对不上你的上联呀!明天再摆一席,算我赎罪好吧!”众人一笑而散。

狐女诸如此类的诙谐之谈,一时也说不完。

又过了几个月,狐女跟着万福一起返回家乡,到了博兴地面,狐女忽然对万福说:“我在这里有一家远房亲戚,很久不来往了。这次路过,无论如何也得去看望一下。再说,天也快黑了,今晚我们就住这里,明天一早再走。”万福问在哪儿,狐女向前一指,说:“前面不远。”

万福记得这里以前好像没有村庄,也顾不上细问,就随她一同前往。

走了二里多路,果然看见一个庄园,以前从没见过。狐女上前敲门,一个老仆人开门出来迎接他们。进了院子,穿过一道又一道门,四周都是重重楼阁,一派大户人家的气象。

不一会儿,见到了主人,是一个老翁和一个老妇人,老翁向万福作揖行礼,请他就坐,大摆筵席,像款待新女婿一样招待万福。晚饭后,两人就在他家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狐女对万福说:“我这样贸然地跟你回家,会吓着你家里人的。不如你先走,先跟家里人说一声,我随后就到。”万福就照她说的,自己先回了家。

万福到家后,把一切告诉了家人。不久,狐女果然来了。狐女跟万福言谈说笑,家里人光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过了一年,万福又要到济南府去办事,狐女跟他一起去了。

忽然有一天,来了几个人,和狐女问寒道暖,说了好多的话,十分亲切。

稍后,狐女对万福说:“我老家在陕西,与你前世有缘,所以与你相伴这么长时间。如今我的兄弟们来接我了,我该走了,不能再照顾你了!”

万福心中不舍,百般挽留,最终狐女到底还是走了。

在这篇聊斋故事中,蒲松龄先生塑造了一个聪明可爱的狐女形象。山东读书人万福结识了一位既美丽、又聪明的狐女。他的朋友们对她虽然好奇,但是不敬重。言语之中露出调戏之意。

狐女嘴巴很厉害,随机应变,指桑骂槐,不像沿街泼妇那样,她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处处占尽上风。客人拿她男朋友的名字“万福”开玩笑,她就拿客人的名字“孙得言”、“陈所见”、“陈所闻”反击,还骂他们是“大傻瓜”、“小狗”和“狐孙子”,骂得酣畅淋漓,骂得对方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清朝评论家何守奇说:“此狐可作谈友。”评论家王阮亭也说:“此狐辩而黠,自是东方曼倩一流。”东方曼倩就是东方朔,西汉文学家,生性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经常在皇帝面前妙谈政见。一个狐女有如此评价,可见不是一般。

可笑的是那几位书生,自以为满腹经纶,可是一出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难为他们读了那么多年书,却敌不过一个狐女。

三会本上有人评述:“狐谐似注意孙姓,但不知何人为翁所恶耳。”就是说,这篇故事中狐女骂得最狠的人姓孙,不知道这姓孙的是谁,怎么得罪了蒲老头?

有人考证,说蒲松龄到过江南一次,就是到江苏省宝应县给他的同乡孙蕙当幕僚,孙蕙后来当了朝廷的言官,大概属于监察部门的官员,蒲松龄对此人很不感冒。考证者认为本篇中的孙得言、陈所见、陈所闻,其实都是孙蕙。

如果真是这样,倘若是因为政见不同倒也情有可原,要是是私人恩怨,那就有点刻薄了。

【原文】《狐谐》《聊斋志异》三会本 卷四 第十七篇

万福字子祥,博兴人,幼业儒,家贫而运蹇,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乡中浇俗,多报富户役,长厚者至碎破其家。万适报充役,惧而逃,

如济南,税居逆旅。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私之,问姓氏。女自言:“实狐,然不为君祟。”万喜而不疑。女嘱勿与客共,遂日至,与共卧处。凡日用所需,无不仰给于狐。

居无何,二三相识,辄来造访,恒信宿不去。万厌之,而不忍拒,不得已以实告客。客愿一睹仙容,万白于狐。狐曰:“见我何为哉?我亦犹人耳。”闻其声,不见其人。客有孙得言者,善谑,固请见,且曰:“得听娇音,魂魄飞越。何吝容华,徒使人闻声相思?”狐笑曰:“贤孙子!欲为高曾母作行乐图耶?”众大笑。狐曰:“我为狐,请与客言狐典,颇愿闻之否?”众唯唯。狐曰:“昔某村旅舍,故多狐,辄出祟行客。客知之,相戒不宿其舍,半年,门户萧索。主人大忧,甚讳言狐。忽有一远方客,自言异国人,望门休止。主人大悦,甫邀入门,即有途人阴告曰:‘是家有狐。’客惧,白主人,欲他徙。主人力白其妄,客乃止。入室方卧,见群鼠出于床下。客大骇,骤奔,急呼:‘有狐!’主人惊问。客怒曰:‘狐巢于此,何诳我言无?’主人又问:‘所见何状?’客曰:‘我今所见,细细幺麽,不是狐儿,必当是狐孙子?’”言罢,座客粲然。孙曰,“既不赐见,我辈留勿去,阻尔阳台。”狐笑曰:“寄宿无妨。倘有小迕犯,幸勿介怀。”客恐其恶作剧,乃共散去,然数日必一来,索狐笑骂。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滑稽者不能屈也。群戏呼为“狐娘子”。

一日。置酒高会,万居主人位,孙与二客分左右坐,上设一榻待狐。狐辞不善酒。咸请坐谈,许之。酒数行,众掷骰为瓜蔓之令。客值瓜色,会当饮,戏以觥移上座曰:“狐娘子太清醒,暂借一杯。”狐笑曰:“我故不饮,愿陈一典,以佐诸公饮。”孙掩耳不乐闻。客皆曰:“骂人者当罚。”狐笑曰:“我骂狐何如?”众曰:“可。”于是倾耳共听。狐曰:“昔一大臣,出使红毛国,着狐腋冠见国王。王见而异之,问:‘何皮毛,温厚乃尔?’夫臣以狐对。王曰:此物生平未曾得闻。狐字字画何等?使臣书空而奏曰:‘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主客又复哄堂。二客,陈氏兄弟,一名所见,一名所闻。见孙大窘,乃曰:“雄狐何在,而纵雌狐流毒若此?”狐曰:“适一典谈犹未终,遂为群吠所乱,请终之。国王见使臣乘一骡,甚异之。使臣告曰:‘此马之所生。’又大异之。使臣曰:‘中国马生骡,骡主驹驹。’王细问其状。使臣曰:‘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是“臣所闻”。’”举坐又大笑。众知不敌,乃相约:后有开谑端者,罚作东道主。

顷之酒酣,孙戏谓万曰:“一联请君属之。”万曰:“何如?”孙曰:“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众属思未对。狐笑曰:“我有之矣。”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众绝倒。孙大恚曰:“适与尔盟,何复犯戒?”狐笑曰:“罪诚在我,但非此不能确对耳。明日设席,以赎吾过。”相笑而罢。狐之诙谐。不可殚述。居数月,与万偕归。乃博兴界,告万曰:“我此处有葭莩亲,往来久梗,不可不一讯。日且暮,与君同寄宿,待旦而行可也。”万询其处,指言“不远。”万疑前此故无村落,姑从之。二里许,果见一庄,生平所未历。狐往叩关,一苍头出应门。入则重门叠阁,宛然世家。俄见主人,有翁与媪,揖万而坐。列筵丰盛,待万以姻娅,遂宿焉。狐早谓曰:“我遽偕君归,恐骇闻听。君宜先往,我将继至。”万从其言,先至,预白于家人。未几狐至,与万言笑,人尽闻之,而不见其人。逾年,万复事于济,狐又与俱。忽有数人来,狐从与语,备极寒暄。乃语万曰:“我本陕中人,与君有夙因,遂从许时。今我兄弟来,将从以归,不能周事。”留之不可,竟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