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特征图解(公园里汉服越来越常见)

正是踏青季,记者注意到,今年有关踏青的新闻,各媒体都将笔墨大量铺在了汉服爱好者群体身上,对比往年同期、同题报道这还是第一次。走访时记者发现,汉服爱好者人群越发趋于年轻化,甚至偏向于未成年人,交流时也有家长提到,孩子提出想穿汉服出门,该怎么应对?

“古人”越来越年轻

周末天暖时,记者走访各大公园,汉服爱好者穿梭于人群中,成为一条流动的风景线。服装制式多以明代、唐代礼服为主。采访周边人群,对于汉服爱好者,从老人到“00后”,各自有着不同的看法。

以玉渊潭公园赏花的汉服爱好者为例,当中赶来踏青拍照的年轻人占了大多数,粗略统计年龄多在16到25岁之间,超过30岁的不多见。另有一部分则是孩子,9到12岁较多。

汉服特征图解(公园里汉服越来越常见)(1)

“看抖音啊,觉得好看就买了一件。”一部分孩子说,喜欢短视频、古装或仙侠剧,所以接触到了汉服,有些孩子提到了学生们组织的汉服社。还有一位家长谈到,因为孩子学古筝,除了乐理还要更深入地接触很多礼学、历史知识,所以接触到了汉服。记者走访当中,遇到一位4岁的小朋友身着汉服,家长告诉记者,幼儿园也会搞一些相关的活动,这是当时表演时的服装,孩子喜欢,踏青游玩就穿了。

汉服爱好者人群是否越来越年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礼学中心副主任吉恩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吉恩煦介绍,汉服爱好者人群大致可以追溯到2002年,第一批是02-04年,第二批是04-05年,当时是以历史、学术、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研究为主,服装仅仅是作为研究的元素甚至是道具。到2009年,汉服爱好者人群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汉服,意味也有所变化。现在孩子们接触汉服主要是四种渠道,第一类是受到家长影响,即家长本身是汉服爱好者,第二类是一些学校、老师也组织相关的活动,第三类是课外兴趣班,将汉服、礼学等元素引入是一种竞争手段,最后一类便是孩子们受到网络影响,这些因素都是汉服爱好者趋于年轻化的原因。

不仅仅是一件衣服

“来一份巨无霸套餐吧!”中午,公园麦当劳柜台前,游客排起了长队,身穿汉服的孩子们也在其中,服务员瞅着想吃汉堡的“古人”,尽力控制着笑容。

在公园里记者随机选择了30个穿汉服的孩子询问,将近半数表态,仅仅是因为好看,对于汉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多数只略知一二。也有几位身着汉服的小同学对于传统文化颇有研究,言谈之间甚至还提到,某某电视剧,剧中哪些服装穿着是错误的,哪些礼仪根本是现代人的编排。

对此吉恩煦表示,服装仅仅是一种表象,希望孩子们通过对汉服的喜爱,去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以服饰为契机,去挖掘史长河中的文化、礼仪等等,进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那些我们不该丢失的品德。“比如有的孩子跟父母吵架,既然喜欢汉服就可以去了解一下过去是怎么样的,这叫忤逆啊。”

吉恩煦说,当然这也只是个人的期许,我们都是自由人,穿衣搭配在不违反法规的前提下,并没有强制要求,尤其是对于孩子不能太过严苛,作为研究者,希望孩子们还是能把汉服当作一把钥匙,去打开历史的大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相机的快门上。

穿汉服也讲究场合

很多家长们提到,究竟什么场合可以允许孩子穿汉服去,有时不太好拿捏。“有一回我女儿说去图书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穿汉服去,给否了,孩子不高兴了。”

关注2018年的旧闻,有包括南京、上海等多地媒体报道,有人因为穿汉服,在乘商场、地铁电梯时,险些发生险情,幸亏都有人及时帮助,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事件的“主角”也不乏未成年人。

汉服特征图解(公园里汉服越来越常见)(2)

“问题不出在汉服上,特定的衣服肯定是要在特定的场合去穿。”吉恩煦举例,比如燕尾服,作为现代礼服的一种,在某些场合也是不合时宜的。“我也关注到有些人在一些较为嘈杂的环境穿汉服,甚至开车穿汉服等,都是不推荐的。”

吉恩煦以自己为例说,他参加学术会议、晚宴等等场合,会选择汉服,孩子们所接触的领域可能不包含这些场合,但也要选择一些安静、平和的场合来穿着,再比如小规模聚会、雅集等等。不推荐选择人多嘈杂、不合时宜的大型公众场合。“千万不要把汉服当成是一种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元素,这和传统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生硬指责,大可不必

记者看到,逛公园穿汉服的孩子当中,大多数都是由家长陪同。有家长表态,孩子独自穿汉服出门,不太放心,“跟汉服有关的新闻看了不少,其中也看到有人因为穿汉服去一些场合被拒,或者因为汉服穿得不严谨被人当面指责甚至攻击的,孩子遇到这类问题,一定是处理不了的。”

汉服特征图解(公园里汉服越来越常见)(3)

“穿法严谨的标准?如果要考据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文献,那就很难来衡量了。”吉恩煦说,现在作为普遍意义上的汉服,很难去定义,大多是从社会学上去笼统说,汉民族服饰,如果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学术层面来看,街面上看到的很多汉服都是不合规的,作为不同人群对自己的不同要求,混搭穿着也并不是不可以,只要得体即可,而旁人则大可不必去生硬指责,从古代礼仪来讲,从不是说教式的,都是通过实践去学习。“要包容,让人有一个友善的接触机会,深入的体验感触,最终对汉服穿着的要求、背后文化的了解,要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自由。”

不必抵触,积极引导

孩子突然向父母提出想买汉服,家长该怎么办?有家长诉苦说,自己对这一领域毫无了解,不知道孩子喜欢汉服的初衷,无法判断会对成长产生哪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吉恩煦认为,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更不必将孩子们的想法“一棒子打死”。无论孩子是开始喜欢传统文化了,还是仅仅浅层次地把汉服当成潮流,都不意味着这些意识体现出了孩子未来的价值观。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喜欢汉服的原因,积极引导,不仅要让孩子们正确对待汉服,更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多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礼仪。“这同时也是家长自身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的机会,不要贪多,循序渐进,帮助孩子们通过一种服饰,逐渐品味古今传承的文化、美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