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要付出努力(我们都曾努力过)

四、父亲这一生 在我们老家农村,有这样一个关于出生日子的说法:“男的难占二五八,女的难占三六九”意思是说男的出生日期里面有二五八这三个数字,女的出生日期里有三六九这三个数字的人相对命都会很好父亲生于农历八月二十五,占全了三个数,生下来爷爷奶奶非常高兴,而且又是家中长子,全家人都寄于厚望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土改时定性为中农尽管这样,爷爷还是早早就把父亲送到了私塾,教书先生是我一个没出五服的大爷爷,屯子里都喊他大先生旧社会识文断字的人不多,大先生也算得上十里八乡的名流可能是自恃才高的缘故,脾气非常古怪,一般人到不了跟前晚年的时候,脾气更是大得吓人,儿女们都想方设法躲着他,但是他却特别喜欢父亲,父亲也非常尊重这位启蒙老师,隔三差五去探望他大先生说从小看到老,他说父亲是富贵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们都要付出努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们都要付出努力(我们都曾努力过)

我们都要付出努力

四、父亲这一生

在我们老家农村,有这样一个关于出生日子的说法:“男的难占二五八,女的难占三六九。”意思是说男的出生日期里面有二五八这三个数字,女的出生日期里有三六九这三个数字的人相对命都会很好。父亲生于农历八月二十五,占全了三个数,生下来爷爷奶奶非常高兴,而且又是家中长子,全家人都寄于厚望。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土改时定性为中农。尽管这样,爷爷还是早早就把父亲送到了私塾,教书先生是我一个没出五服的大爷爷,屯子里都喊他大先生。旧社会识文断字的人不多,大先生也算得上十里八乡的名流。可能是自恃才高的缘故,脾气非常古怪,一般人到不了跟前。晚年的时候,脾气更是大得吓人,儿女们都想方设法躲着他,但是他却特别喜欢父亲,父亲也非常尊重这位启蒙老师,隔三差五去探望他。大先生说从小看到老,他说父亲是富贵命。

大先生的预言并不完全对,但是也有点道理。父亲一生勤勉努力,坚强睿智,对工作对家人投注了全部的心血,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却深受大家的敬重。

爷爷在父亲二十岁那年就去世了,得的是大肚病,我觉得应该就是现在的胃癌。那时候刚刚解放,交通工具主要是牛车,马车都很少见,为了给爷爷治病,刚刚成人的父亲背着爷爷搭别人的牛车,辗转了很多地方,最远的距离是哈尔滨。很多人都劝他放弃,但是父亲就是不肯,说有一口气都得治。最后才把勉强带着一口活气儿的爷爷背回了家。那一年爷爷四十岁,父亲二十岁,刚刚成家不到一年,大哥尚未出生。安葬了爷爷,二十岁的父亲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家呀!奶奶不到四十岁就守寡了,还怀着一个未出生的孩子。整天神情恍惚,以泪洗面,家里的事什么都不管。最大的大姑十几岁,二叔十岁,三叔七岁,小姑还未出生。父亲就是靠着不到二十块钱的工资东拉西借硬生生挺了过来。接着就是我们兄妹七个先后出生,十几口人都指望他一个人养着。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能想,不可说……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越是坚强的人往往承受的压力越多,父亲的人生就是这样。爷爷去世不久,大姑又出事了。母亲说大姑长得非常漂亮,识文断字。当时刚刚解放,一些年轻人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被干部组织起来到各个村子表演节目,宣传革命思想。大姑是积极分子,经常出去演出。一次回来晚了,路过村子外面的乱坟岗子。停下小解,正赶上来了月事,毫无征兆的打了一个寒战。回到家当天晚上就高烧不退,奶奶没当回事,就说可能是冲着不干净的东西了,烧烧香就好了。但是大姑的病时好时坏,一直没好利索。没办法只好捎信给父亲,父亲原来就在药铺学徒,多少懂些医理。坚持要把大姑带到县里治病,为了照顾大姑,母亲也只得抱着大哥跟着去了县里。虽然父亲倾尽全力求医问药,大姑的身体还是日渐衰弱,到后来竟然瘫痪了。每天炕拉炕尿,父亲母亲轮流伺候。夏天还好,尿湿的被褥可以拿到外面晾晒,冬天就难过了,每天父亲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蹲在小炕炉子前给大姑烤尿垫子。当时租的是一户人家的下屋,十几平的面积,炕上是瘫痪的病人,地下烤着尿垫子,环境可想而知。后来终于被房东大嫂发现了,房东大嫂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她对父亲说:“大兄弟,你是个聪明人,你们两口子这么年轻,孩子那么小。你妹子得的也不是啥好病,万一给你们招上了怎么办啊!”父亲是有文化的人,又学过医,知道大姑得的是痨病。房东大嫂的话使父亲很犹豫,他既不想眼睁睁放弃妹妹,又觉得愧对妻儿,迟迟下不定决心。后来还是大姑以死相逼,父亲才把她送回了乡下。回去不到一个月,大姑就去了,临终时拉着父亲的手说:“哥,下辈子我们还做兄妹,我要找一份能多挣钱的工作,一辈子都不结婚,就帮你养家。”父亲泣不成声。

十几年后,正值而立之年的二叔又患白血病离世。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老大五岁,老二三岁。二叔刚烧完七期,二婶的娘家老爹就赶着牛车把二婶和孩子接回了娘家,住了一个多月后二婶回来了,向父亲提出要改嫁。现在看来丈夫去世妻子改嫁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当时那个年代,血脉相承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父亲母亲极力劝阻,并承诺一定会善待她们娘仨,哪怕是有一口饭也要先可着她们,但是二婶去意已决。父亲退而求其次,要求把孩子留下,哪怕是留下一个也行,也被二婶拒绝了。二婶并且决绝的说:“就是要饭吃也一手领一个。”后来家里才陆续听说二婶娘家人已经为她找好了人家。二婶搬家那天,我家愁云密布,奶奶搂着两个孙子死死不放,几近癫狂,但是二婶终究还是走了。父亲站在大门口,望着渐行渐远的牛车吱吱呀呀的远去,泪流满面。在他心里还是充满了自责,他觉得如果家里的日子宽裕些,二婶和孩子就有希望留下来。这就是我的父亲,永远把压力留给自己。

剩下三叔和小姑,父亲母亲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直至他们结婚。父亲母亲去世时,三叔和小姑也都七十多岁了,互相搀扶着在哥嫂灵前长跪不起,和我们一样行儿女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