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搞笑又特别伤心的故事(用北方幽默的方式)

一个搞笑又特别伤心的故事(用北方幽默的方式)(1)

《自画像》 2010 布面油画 由艺术家提供

一个搞笑又特别伤心的故事(用北方幽默的方式)(2)

《宁岱同学亲自笑了》 2021

一个搞笑又特别伤心的故事(用北方幽默的方式)(3)

《喻红》 2021 布面油画 由艺术家提供

一个搞笑又特别伤心的故事(用北方幽默的方式)(4)

《小帅》 2021 布面油画 由艺术家提供

一个搞笑又特别伤心的故事(用北方幽默的方式)(5)

《小豆在台球厅闲着》 2010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由星美术馆提供

一个搞笑又特别伤心的故事(用北方幽默的方式)(6)

《老妈》 2020 布面油画 由艺术家提供

“这一次,我决定回家。”这是刘小东为2010年UCCA北京“金城小子”个展写下的第一句话,那年刘小东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回到家乡小镇金城几个月,画下了童年的玩伴和变迁的家乡环境。时隔十年,“刘小东:你的朋友”8月在UCCAEdge开幕,这是在疫情全球暴发背景之下,艺术家再次回归家人和亲人,对亲情、时间和自我的关系的思索和表达。作为中国新现实主义绘画开拓者,刘小东每一幅看似写实的作品,其实都是艺术家的一次“心动”,折射着人生和社会的状态和困惑。

“我很少画妈妈”

展览包含绘画作品、艺术家的日记手稿、画册文献区,还有艺术家长期合作的杨波导演创作的同名纪录片。我从展览3、4层最新作品系列开始看起,并且完整观看了99分钟纪录片,通过纪录片和作品相互映照,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让我看到背后刘小东的真实不装,以及人到中年的哀而不伤。

每次画画都是一次挑战,巨大的画布被吊起来送进作家阿城北京北郊的院子里,这个形神如同清风古人的作家站在院子里当模特,刘小东下笔毫不迟疑,熟悉地把握框架,准确地画出对方的神韵,打好底稿的时候,画家和朋友相互调侃,刘小东称阿城像一个软软的惊叹号。

画三五个朋友,是在画自己,画的人很多就是在画别人。我们从刘小东日记中看到这是阿城给刘小东这次创作的意见,刘小东也采纳了。面对人生的困惑,阿城有着睿智的洞察。这一点上,他就像刘小东的人生导师。从亦师亦友的阿城开始,艺术家诚惶诚恐地发出创作邀请,在十月份完成了《阿城》这幅油画作品。

接下来整个11月,刘小东回到有着黑土坑的老家院子,与母亲、哥哥一起生活了一小段时间。这段日子里,久违地与母亲在一个炕上入睡,画了哥哥、哥哥的朋友杨华、母亲,之后朋友张元来访,一起篝火夜聊。

与“金城小子”里画童年玩伴不同,这次对象是最亲的亲人。画亲人其实最难,怕画不像自己不满意,怕画得太像亲人不满意,这里面因为熟悉,才会有更多的情感因素。

坐在屋前给母亲画速写的时候,刘小东跟母亲聊到少年学画时,几乎从来不画她,因为她当时在自己心中就是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太,让刘小东难为情,找不着对象谈恋爱。正式开始画《老妈》的时候,母亲早起梳头,穿戴好,坐在院子的石凳上,刘小东开始琢磨着起笔。

“我很少画妈妈,小时候画过一两张,画不好,总容易将妈妈画得苦大仇深。”

但这一次,刘小东对于画母亲,有了更多的自如和自然,对母亲从坎坷年代培养出来的劳作习惯,也完全理解了。画面中母亲习惯性地皱着的眉头,因为干活而粗糙的双手,穿着有金色装饰的棉袄,戴着大金镏子(金戒指),这些母亲的特点,都被表现出来了。脚边还有一小篮花生,这是母亲闲不住去旁边地里捡的,刘小东以前嫌弃母亲去捡拾东西再去卖,现在也不嫌弃了,一并画了出来。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本来画的嘴巴露出了牙齿,因为母亲不喜欢,刘小东就给改了。看着儿子画的自己,母亲眼带微笑,说模特可真不好当。

去老家探望的张元成为下一个模特,《大元子》里蓬蓬头、睡衣裤、一杯加了威士忌的咖啡,张元倚靠在自己家里沙发上,刘小东几笔就描绘出了这个不羁人物的状态。两人是认识几十年的老友,刘小东不仅参演了张元的第一部短片,还担任了其代表作《北京杂种》的美术指导。

另一位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也是刘小东最为亲近的朋友,跟刘小东是中央美院附中的同学。刘小东在日记中写道:“除了喻红,我可能画小帅是最多的,因为我们是一起长大成人的。”王小帅执导的第一部长片《冬春的日子》也邀请了刘小东和喻红来出演了一对画家夫妇。画中的王小帅有些颓丧地坐在工作室阳台椅子上,旁边是一个大火盆。纪录片中王小帅讲:生活的快乐是表面浮皮,底下都是麻烦。

作为刘小东几十年的模特,妻子喻红也是一位著名画家,两个人互相在各自的绘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刘小东说,几乎喻红“每个生命节点都画过”,就是不看她都能画下来。从附中就相识相恋,之后结婚生子,最让人感叹的是杨波的纪录片里回放了一段《冬春的日子》片段,两个人一起回到刘小东老家,跟家人聚餐,在纪录片最后,喻红又回到了黑土坑,刘小东的母亲抓着喻红的手,说不知下次什么时候能见。

从“你的朋友”出发

当画中所有真实的人物出现在纪录片里时,所有绘画凝聚的瞬间好像有了一层更为深厚的背景,成为一段时空线索的结晶。

这一批最新的作品,正是筹备个展期间,艺术家去年秋季到今年初夏完成的,从结识30年的好友阿城开始,到黑土坑老家家人,最后回到北京这帮朋友和孩子们的群像收尾,构成了展览的第三篇章“你的朋友”,集中呈现于展览的4层空间。

从这一系列开始,我回到3层,在时间顺序上慢慢回溯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里的篇章“再回故里”包含了“你的朋友”系列的小幅水彩和水彩画集,还有大部分是艺术家疫情期间在纽约创作的系列水彩和照片画。

1993年,刘小东与喻红第一次到纽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月,这一段时间是刺激和高度饱和的。在凯伦·史密斯的一篇评论描述中,这一段生活让刘小东认识到艺术与生活是如此的紧密,也启发了刘小东开始关注社会变革带给普通人的影响并用油画表现。

“再回故里”的故里意为因为疫情期间而滞留的纽约。再次长时间生活在纽约,跟妻子和女儿密切相处,刘小东画下纽约生活的日常,也画下了“黑命攸关”事件,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生命最重要的。

再往前回溯,展览的第一篇章“匿名的行走者”则从艺术家“金城小子”的一幅自画像开始,包含了“金城小子”个展的部分作品,以及之后的“金城故事”“唐人街”“你的城”“迁徙”“吉大港”等系列作品。这一部分遍布世界各地的作品,也正是在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中,艺术家将目光放到不同地方的人们,关注那些不同环境下生存在底层的普通人的面貌——劳动者、迁徙的人、难民、移民……画家融入被画者,用绘画共情,用画笔记录。

从“你的朋友”出发,最后又回到了“金城小子”,以艺术家的《自画像》结束。这一趟倒叙的展览旅程让我感慨十年间艺术家像走了一个圆,又回到了宣言一般的自我凝视,但面对无法对抗的永恒时间,心境已然变化。正如刘小东在最新创作的《黑土坑乐章》这本水彩画集上写下:“满月夜青年抱薪者到中年哥哥建设家园再到衰老的妈妈,还有可笑的我趴在祖坟上起跑,曲终人不在,月夜永恒。”

艺术家在开幕式上坦言这次是再次掏心窝子,“不仅把我的家乡掏出来,也把我亲近的朋友掏出来”。到这里我也理解了刘小东所说的“我基本上用北方幽默的方式,诉说一些很忧伤的故事”,艺术家画下了生命的珍贵,留个我们体会着这些生命的故事。

本版供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