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对联故事(古今妙联故事集锦)

1.《评释古今巧对》云,秦观与苏小妹成婚之夜,苏小妹不知何故,决定不理秦观,并用如下一联表意: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秦会意,并对下联:

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联语主要用双关法。月朗星稀者,无云也。无云加不雨,即不会云雨也。不雨亦谐不语。成霜,犹言成双。

2.清朱应镐《楹联新话》言,清时有人与其友合作五十岁生日,撰联云:

与我同庚,忝居三日长;

得君知己,共作百年人。

同庚,即同年所生。忝,谦词。三日长,即比其友大三天。末句既可理解为两人合起来庆贺一百岁,也可理解为两人都要活到一百岁。

3.魏寅《魏源楹联辑注》云,清代魏源幼时,见当地一举人喜抄人诗作对以为炫耀,颇憎恶之,时或予以揭穿。一日举人指着手提的烛灯出联要魏源对。联曰: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对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心中有火”与“眼里无珠”均语带双关。“烛,烛”、“心,心”与“笼,笼”、“眼,眼”为连珠。

4.《解人颐》云,明代解缙七岁时,随父出,见一女吹箫。父出句命对,曰: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出玉笋;

解缙应对道:

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枯竹,箫也。玉笋,歌女之手也。乃比喻。金莲,乃脚之代称。两联极具形象。

妙趣对联故事(古今妙联故事集锦)(1)

5.景常春《近现代历史事件对联辑注》载有挽黄花岗烈士温生才等人联,曰:

生径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上联极具豪侠气。下联之“黄花”既指黄花岗,又批菊花,语带双关,且隐喻烈士精神不朽。

6.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除夕之日,光坡以让如下一联呈与皇上: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康熙见后,大为赞赏。

七十二加二十八,正好一百,是以一副代百副也,可谓巧于用数。“贤,贤”与“宿,宿”为连珠。“贤贤”、“宿宿”为叠词。七十二大贤,指孔子特别优秀的弟子。易色,有多解,按颜师古的说法为不重容貌。

7.《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联曰: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河南于万杰对道: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联语为析字对。“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甚是巧妙。

8.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甚多,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还很年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于是题到: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误认此联是“无情对”,其实一酒一菜,意思十分连贯。上联嵌商标名和酒名,下联嵌时间名和菜名。

9.《解人颐》云,唐伯虎与狂生张灵是好友,常在一起喝酒。一日唐曰:

贾岛醉来非假倒,

张对曰: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唐代诗人。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曾著《酒德颂》。此联用了两种手法。“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音同字异,是为“混异”;“假倒”与“留零”为动宾词组,又可视为“贾岛”与“刘伶”的谐音拆字。

妙趣对联故事(古今妙联故事集锦)(2)

10.《对联话》载,民国初年,《长沙报》有龙龚二君任主笔,时人撰一谐联刊于《大公报》云:

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龙龚二主笔,均未详。马宾王,即马周,唐初人,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骆宾王,亦唐初人,“唐初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曾作《讨武瞾檄》。联语的手法主要为析字,亦有重言和嵌名等。

11.《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云,明代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联曰: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

显祖久而无对。后见新娘穿的绣花鞋,遂得句云:

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因蜡烛上的龙同是蜡烛做的,燃烧时同时烧掉,故言“由火里去”。因凤绣在穿于双脚的鞋上,故言“向地边来”。联话以矛盾统一见趣。

12.《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像。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云: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下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逢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翁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等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妙趣对联故事(古今妙联故事集锦)(3)

13.《纪晓岚外传》云,乾隆游泰山,至玉皇顶,见东岳庙北有弥高岩,出对要纪昀对: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纪对道: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联为用典。坚,深也。上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道,语出《论语·子罕》,此言泰山。下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伟大,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此亦言泰山。上下联首二句为自对,“之弥”与“乎其”为重言。

14.《评释古今巧对》云,唐伯虎幼时,一日随父外出,见一和尚带枷示众,与父言之,父出句曰:

削发又犯法,

伯虎对道:

出家却带枷。

“发”与“法”、“家”与“枷”音同而字异,是为混异。削发出家,与犯法带枷,相映成趣。

15.《楹联丛话》载,北京宣武门外赵象庵家,菊花最盛。一日刘金门等借园赏菊,主人求题新联。问主何好,答曰:“无他好,惟爱菊如性命耳。”金门信手书云:

只以菊花为性命;

一时无对。又问主人何姓,答曰姓赵,于是得下联:

本来松雪是神仙。

松雪,既为自然物与“菊花”相对,又为赵孟頫之号,是隐切赵姓无疑,对主人亦甚恭维。

16.清洪薛成《庸庵笔记》言,安庆有位十二岁的诸生叫孟昭暹,工诗文书法,尤善对。曾以“盘庚”对“箕子”名噪一时。适逢曾国藩驻兵安庆,闻其名而召见他。问其家世,知其祖亦是诸生,遂口占四字命对,曰:

孙承祖志,

对曰:

孟受曾传。

孟,本指孟子,此借指自己。曾,本指曾子,此借指曾国藩,无怪曾听后要“大加赞赏”了。联语自对后又上下联相对,非常工整。

17.《古今谭概》载,关懈其貌不扬。为推官时,一次过南徐(今镇江)。见一穿大红衣服的客人伸开脚坐着,有些傲慢的样子。关很有礼貌地上前相问。回答说,他是:

太子洗马高乘鱼,

过了好久,高回过头来问关。关答到,他是:

皇后骑牛低钓鳖。

高惊骇,问是何官。关笑着说:“不是什么官,不过是想与您的话对得真切罢了。”

这种不管内容,只图对仗工稳的对联,乃无情对。

妙趣对联故事(古今妙联故事集锦)(4)

18.《名联谈趣》言,河南名酒“状元红”之代理商中庆公司和香港《商报》联合为状元红酒举行过一次征联。出联是:

千载龙潭蒸琥珀;

得对一千五百多,获优异奖者共五联。其一是:

深宵牛渚下丝纶。

状元红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此言“千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龙潭,在河南蔡县卧龙岗,状元红即以此泉水酿成。状元红色泽红润晶莹,形似树脂化石琥珀,故此以“琥珀”喻代之。

下联“深”虽不是数词,但有深必有浅,其中隐含有数。牛渚。地名,在安徽当涂采石矶。丝纶,既可解作钓丝,亦可解作皇帝的诏旨,此处喻指一种志向,即太公钓鱼,不在鱼而在社稷也。此对句堪为姣姣者。

19.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20.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罗出对曰: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少逸对道: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书·大禹谟》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联语用了用典和借代二法。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妙趣对联故事(古今妙联故事集锦)(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