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1)

源于生活,承载悲欢喜乐;

声声不息,延续文脉之音。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2)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云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亮出的一张特色名片。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孕育出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些来自山水田园间的原生态乐器,在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新房落成、丰收猎获之时传情达意,承载着源远流长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文化形态,抒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但也因青年一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乐器在现代社会正面临着消亡的境地。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3)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4)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5)

受父亲薛文安的影响,杨健自幼便在乐器堆里长大,通过多年来对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收集、学习、制作、演奏、改良,杨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跟随父亲薛文安的脚步,乐器“低音胡”、改良八孔葫芦丝、改良五弦其奔等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杨健已收藏了40余种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探索教学培训工作,多次参与盘龙区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活动的演出,致力于让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这些民族文化瑰宝重回舞台和生活。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6)

01 独弦胡 声声动心语真情

哀婉凄怆、如泣如诉,当独弦胡古老的声音响起,没有人不为之动容。独弦胡是云南西盟的佤族乐器,琴杆、琴筒用竹子制作,琴弦以草(或藤皮、董棕丝)捻制,细竹拴棕丝或马尾为弓。它的演奏形式为蹲式,需要用脚压住琴筒或底柱演奏,多用于独奏自娱或自拉自唱。

杨健的儿子杨柯演奏独弦胡,下方的竹鼓为改良后所加,竹鼓上绘制了佤族特色图腾,主要用于固定独弦胡。

关于独弦胡,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有个小孩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其母亲外出挑水时再也没回来,孩子找啊找,终于在山洞里找到已离开人世的母亲,孩子悲痛不已,以扁担为琴杆、以头发丝为琴弦,摇摇晃晃地拉出了凄绝的挽歌。独弦胡简单朴实的造型、极为细腻的表现力,能完美地展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但因独弦胡本身音量较小,似窃窃低语难以听清,杨健和父亲一起对其进行了改良,使独弦胡音量更大,更具舞台表现力。

02 低音胡 努力“去西方化”

一直以来,传统民族乐团最大的遗憾是缺少低音乐器,因此,中国的民族乐团只能采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来演奏低音声部。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的民族乐器制作师们,为制作、改良民族低音拉弦乐器付出了巨大努力,杨健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制作低音胡,比选最佳材料、对比各项参数,不断摸索低音胡的发声原理,并于1998年、2003年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杨柯正在演奏爷爷薛文安1989年制作出的低音胡,目前最新版本的低音胡琴身,比视频中的缩扁了6cm,更易于演奏。

20世纪90年代初,一家投资公司曾经出资上百万,希望买下低音胡专利,当得知对方是外企时,父子两人断然拒绝,杨健表示,父亲当年做低音胡就是为了把中国民乐的低音解决,一定不能让外国人买断后再来卖给国人。从低音胡诞生之日起,杨健一家对低音胡的改良就从未停止,“我们一直在做‘去西方化’的事,做了很多年。”

03 葫芦丝 传承推广要创新

葫芦丝外观朴实精致,音色兼具“轻、飘、柔”,葫芦丝在傣族、阿昌族中最为普及,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中比较被人熟知的一种。由于传统的七孔葫芦丝音域过窄,很多歌曲无法演奏。为了让葫芦丝不仅仅局限于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民族作品,杨健悉心钻研,于2007年获得八孔葫芦丝的国家专利,2014年获得改良八孔葫芦丝的国家专利。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7)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8)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9)

杨健正在演奏葫芦丝,展示七孔葫芦丝和八孔葫芦丝的区别。

改良后的八孔葫芦丝,既保持了葫芦丝原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在培训教学中,杨健经常教学生用葫芦丝演奏时下热门的流行歌曲,不断拉近少数民族乐器和现代生活的距离,为更好地推广民族曲目打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10)

云南虽然有众多独特的少数民族乐器,但系统性、专业性不强,有些乐器甚至还没有被普及,就已经消失在历史舞台,成为民间传说。与少数民族乐器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杨健深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之下,民族乐器虽有独特之美,音量不足、音域不宽、演奏不便等却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乐器的普及,已经跟不上音乐的发展,如果不进行改良,最终只能被历史淘汰、被人们遗忘。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11)

杨健参与演出。

在改良乐器过程中,杨健曾遭受过不少质疑:“改良过后的少数民族乐器还算少数民族乐器吗?”对此,杨健认为,就像人们只要会说话就可以学习不同的语言一样,对乐器进行改良也是在尽可能强化其原本特色的基础上,让乐器能演奏更多类型的作品,从而被广泛使用。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12)

彝族乐器小闷笛,和打火机差不多大小。

改良乐器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又何尝容易?由于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多为就地取材、手工制作,材料以木头、竹子、牛皮、蛇皮、牛角为主,而选材又直接关系到音量、音准、拉力等因素,要达到相对完美的音色,需要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对独弦胡进行改良时,只有不断试验、反复调整参数,做了30多把才能选出1把;而制作低音胡对松木的陈化年份要求更高,杨健父亲收集的松木材料,如今依然在仓库里自然陈化着……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13)

白族的龙头小三弦琴面材料为蟒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来,杨健一家三代的传承和坚守逐渐被业内所看见,一些云南少数民族乐器重新唤醒人们的耳朵:杨丽萍歌舞表演中作为伴奏的部分乐器、山人乐队使用的一把傈僳族乐器“其奔”、著名二胡演奏家梁聆聆演奏的独弦胡琴,均出自杨健之手。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推广和重生,似乎看到了曙光。

云南少数民族吹的乐器叫什么(盘龙艺起向未来)(14)

杨健和团队在为表演排练。

回想起与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邂逅,有时是在花鸟市场无人问津的角落,有时是在各州市巧遇传统老艺人后的馈赠,杨健感慨道:“现在大家接触的东西太多、忙不过来了,才会暂时把自己的东西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这些音乐瑰宝,不能在我们手上流失掉,在有限的余生,我一定尽力把这些乐器传承下去。”

互动1:以下两个视频里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你知道几种?

互动2:一起来欣赏这些“沉浸式”演出~


来源: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