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坚持(拥抱千百种职业生活)

【编者按】今年夏天,1076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人生的十字路口熙熙攘攘,考研、考公、求职、创业……年轻的他们有何梦想?未来的人生如何启航?我们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它事关一个年轻人的未来,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今年,再创新高的毕业生数量叠加疫情影响,给就业带来了些许不确定性为此,国家、政府制定一项项政策,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为毕业生搭建桥梁……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他们对工作有怎样的取舍和考量?我们邀请了来自部分领域的应届毕业生讲述自身的求职故事,同时也邀请了专家、评论员等畅谈就业相关话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坚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坚持(拥抱千百种职业生活)

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坚持

【编者按】

今年夏天,1076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人生的十字路口熙熙攘攘,考研、考公、求职、创业……年轻的他们有何梦想?未来的人生如何启航?我们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它事关一个年轻人的未来,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今年,再创新高的毕业生数量叠加疫情影响,给就业带来了些许不确定性。为此,国家、政府制定一项项政策,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为毕业生搭建桥梁……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他们对工作有怎样的取舍和考量?我们邀请了来自部分领域的应届毕业生讲述自身的求职故事,同时也邀请了专家、评论员等畅谈就业相关话题。

作者:王钟的

烘焙师、游戏设计师、内容编辑、烟草公司职员、欠发达地区志愿者……读完几个毕业生的求职和就业故事,又一次感受到这代年轻人职业生活的千姿百态。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职业故事,而每一个职业故事都标志着所在时代的深刻印记。

在舆论视角里,似乎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渲染“大学生就业难”难免让人感到有些麻木。但是,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1076万名应届生面临毕业去向的选择。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继续求学,追求更高的学历,但不管怎样,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是学生状态,即便“读博士”,也有不少研究者建议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走出“象牙塔”,拥抱职业生活,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选择一类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篇短文不可能给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但可以提醒正在准备求职的年轻人:你想要怎样的生活,你就努力选择怎样的职业。

假如你富有责任心,为人谨慎,那么也许一份稳定而追求一丝不苟的职业适合你;假如你热爱闯荡世界,敢于承受风险与压力,那么你或许可以尝试一个自由而充满创意的职业。在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的当下,选择职业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理想负责。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至今都是一篇简洁有力的青年求职指南——面临择业困惑的你,不妨像马克思一样追问自己: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

毕业之际,背负平生所学,很多人都会纠结是否要选择专业对口的职业。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专业都“供需平衡”。在网络上,有人总结出所谓“天坑”专业,意为这些专业顶着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头,在就业市场却表现惨淡。不过,不要忘记,如果你真正热爱一个专业,那么再贫瘠的土壤都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努力做卓尔不群的强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尾随者。

如今,青年选择职业的范围日渐广阔,“专业对口”的内涵也逐渐发生改变,凡是能把专业知识恰当使用的领域,都可以称得上对口就业。比如,过去学习新闻传播类专业,专业对口的工作仅仅是当记者和编辑,而现在,不少传媒类毕业生利用所学知识,走上自媒体创业之路,在灵活就业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再比如,很多人认为学数学的对口工作就是当数学家、从事理论研究,但实际上,在当前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很多行业、很多岗位都需要数学专业人才,学数学并不等于苦守书斋。

相比那些或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择业,或缺乏定力、跟着潮水反复摇摆的同龄人,我更欣赏那些敢于打破陈规、在发现与创造中拥抱职业生活的探索者。他们有的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有的用热血书写百态青春。但不管怎样,从事任何职业都要追求应有的职业状态和匠人精神,只要沉浸其中、坚持不懈,你终将感受到职业生活的魅力,并获得受益终身的回报。(王钟的)

【系列稿件】

1.“经历毕业与纠结后,我去乡镇当起了志愿者”

2.“摆脱群体焦虑后,我找到了求职方向”

3.“延续热爱”,一个游戏打工人的自述

4.“留学归来,我要开一家自己的音乐面包店”

5.找工作需要综合考量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