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太白峰的故事背景(跟着李白登华山)

文|周渝

李白一生走过无数地方,长安城无论是二入三入,这里都绝对算得上是李白生命中荣耀之巅与伤心之地。都城岁月里,他时居庙堂之高,时处江湖之远,遍游三秦奇景,华山、渭水、终南、邠州等地皆留有谪仙人的足迹。

李白登太白峰的故事背景(跟着李白登华山)(1)

华山千尺幢,是一条峭壁上的大裂缝,陷在两旁的巨石之间,坡度极陡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雅称“太华山”。尽管华山自秦始皇以来就开始享帝王祭祀,但在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这座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奇峰。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到魏晋南北朝为止,都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华山的登山之路从无到有,还与李白信仰的道教有关。

唐朝时,统治者以老子后人自居,大扬道教。随着道教兴盛,道徒们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华山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这是登山唯一的途径,到今天还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今天要登华山,必然是由玉泉院出发,顺着澄明清凉的山泉而上,经五里关、石门、莎萝坪、毛女洞、云门至青柯坪。但当年李白登华山时,还没有玉泉院,此处可能还处于荒芜状态,道路也险峻得多。由青柯坪到五云峰(北峰),是华山最艰险的路程之一,中间经回心石,往上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此处的山崖裂出一道缝子,人在缝中攀登而上,山路如悬梯一般,胆小者往往望而却步,故称“回心石”。其势虽险,却不能挡住李白登山的脚步。华山之途,处处悬崖峭壁,山路险峻,攀起来惊心动魄,正如瞬息万变的政局与浮沉无常的宦海。但也只有登临峰顶的勇者,才能将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等奇观尽收眼底。克服这一路艰险,登临山顶的李白,自然被这奇观所震撼,即使出自蜀中山区的他,面对这华山奇景也亦不由赞叹:“壮哉!”

于是便有了那首《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丹丘子,原来李白还有同一位同行者?这位“丹丘子”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看起来像老朋友老熟人元丹丘(李白在蜀中认识的道友,他们曾一起在嵩山隐居)。且慢!实际上在史籍中,如丹丘、丹丘山、丹丘子、丹丘生、丹丘羽人等称谓屡屡出现,尤其是古诗文和道家文献经常提到,如李白的晚辈,唐代隐士陆羽,先后四次在《茶经》和《顾渚山记》中引述《神异记》提及丹丘子,余姚人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的故事因此广为茶人熟知。但在道教的神仙中,又的确没有这么一位叫丹丘子的人物,因此,“丹丘子”也可能是当时对道家仙人的一种通称。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短短数十语道出这山底大河奔腾之壮丽豪情,而后李白笔锋顺石而上,聚焦华山之上:“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李白登太白峰的故事背景(跟着李白登华山)(2)

华山五云峰云海

赞过大河壮丽,奇峰雄伟,接下来丹丘子、仙女、麻姑等仙人轮番登场:“云台合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在如梦似幻的化境中,李白畅饮着玉露琼浆,与仙人谈经论道。此梦若为真,他愿与仙人一同乘龙而去。

诗中隐逸与出世的情感浓烈,有人猜测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是李白在翰林时,因得罪高力士与杨贵妃,遭谗言而郁郁不得志之时,登华山有感而发。也有观点认为,这首诗作于更早的开元年间,是李白初至长安,谋求入朝为政却苦无门路,郁闷之余登华山而作。无论是哪种情景,诗中奇伟的山水和优美的神话背后,都是现实的失意与无奈。

李白还有一首五言古风诗《西上莲花山》,有观点认为也是写华山的。不过从尾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来看,此诗似乎作于安史之乱后。而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李白此阶段重返三秦重游华山,因此,此诗是否是亲临而作,莲花山是否就是华山,自然也难以定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