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这就不仅要求戏曲剧本讲究“豹头”,同时也决定了戏曲剧本必须要有一一个“熊腰”。我们说戏曲剧本在情节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下子抓住中心事件,大写特写,极艺术创作之能事。也就是说,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主要表现在这个“熊腰”上。要大写特写,首先要选好目标,或说抓住重点。要考虑这个目标(事件)是否确实值得大写特写?它是否有大写特写的可能(可否施展得开) ?这在戏曲剧本的创作中非常重要,忽略了这一点,大写特写就成了无的放矢。抓住重点(目标)后,就要放开来写,这就是竭力铺陈。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1)

所谓竭力铺陈并不是象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以多取胜,而是要写深写透,笔墨的繁简浓淡要以深、透为尺度,要作到一个“恰”字。要敢于泼墨堆金,也要善于惜墨如金。以《赤壁鏖兵》为例。这个戏写了曹操、孙权、刘备之间的关系,孙、刘为了保全自己,免被曹操消灭,就必须联合抗曹;曹操为了各个击破,就必须抓住孙、刘之间的矛盾,瓦解孙、刘联盟。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为大写特写、竭力铺陈提供了基础。《赤壁鏖兵》中的一些重点场子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2)

比如《群英会》就是曹操派蒋干来进行瓦解,周瑜利用蒋干进行反瓦解的一场斗争。《草船借箭》 是周瑜破坏联盟,诸葛亮维护联盟的一场斗争。在《群英会》中周瑜打击了曹操,周瑜比曹操略胜一筹;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把周瑜、曹操都击败了,他从容不迫地诱使曹操给送来十万枝狼牙箭,又以奉命完成任务的方式把这十万枝箭交给周瑜,不动声色地维护了孙、刘联盟。这里面是很有戏的;必须写深写透,才能把戏写出来。《赤壁 塵兵》的成就正是在这些地方抓住重点,竭力铺陈的结果。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3)

所谓铺陈,就是要把情节铺展开来,摆在观众眼前。就整个戏的全局来说,铺陈就是把重点情节和一些必不可少的交代性的情节都摆出来,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场次的多寡。中国戏曲艺术同小说、说唱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艺术不但从它们那里吸收了很多故事情节,而且把它们结构情节的叙述性方法也学了过来,这就使戏曲剧本在结构情节时采用了灵活的分场形式,从一场到三十场、四十场都可以。例如《拾玉镯》、《秋江》、《小二姐作梦》都是仅有一-场的戏。《赤壁鏖兵》 则多达三十一场,如果再加上《激权激瑜》、《华容道》 ,场子就更多了,这些都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而定。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4)

每场戏内容的多少,时间的长短,也不受限制。例如《空城计》“城楼”一场,诸葛亮、司马懿都有大段的唱,占了很长时间,而司马懿、赵云过场时一个字也不说,只是匆匆-过了事,这也算两个单独的场子。这种灵活的分场形式是戏曲剧本情节结构的一一大特点,它给结构情节带来了很大方便,可以挥洒自如,量体裁衣。不过它也带来了一个麻烦,就是必须经常注意上、下场的安排,注意场与场之间张驰、冷热、动静的关系,注意场与场之间的衔接,注意演员的劳逸。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5)

就某一个具体情节来说,铺陈是指把这一情节中的戏剧性充分挖出来,用一系列生动的细节表现给观众看,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方面的铺陈都需要竭力来作,就是要用一切结构情节的技巧,用铺垫、穿插、渲染、重复、突变、悬念、去繁、……千方百计地竭力铺陈,力求写深、写透。戏曲剧本结构情节是很讲究铺垫的,讲究铺平垫稳。不是只在开始铺垫一下,而是象修铁路一样,要一路铺垫下去,有后果必有前因。这样,戏的进展才能通畅无阻,才合乎逻辑。如果有一处铺垫不好,戏就会断气,就会隔三跳两,支离破碎,甚至弄到观众看不明白的地步。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6)

肖长华说:“戏无论一出一折,均需主旨明确,交代清楚。”所谓“交代清楚”就包含了铺平垫稳的意思。铺垫也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明铺垫,明告诉你下面就要引出结果。例如蒋干在周瑜帐中盗走了书信,就为后面曹操杀蔡瑁、张允提供了根据。另一种是暗铺垫,铺垫的时候观众并没有意识到它后来的作用,直到后面的事出来了,观众才恍然大悟。例如《四进士》毛朋在柳林写状,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的真正作用告诉观众,直到最后朱士杰要充军了,山穷水尽了,杨素贞忽然认出上面坐着的按院大人是柳林写状的人,宋士杰的充军就去不成了。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7)

这就是暗铺垫,就是所谓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面早已铺垫过,所以才合乎情理。不仅情节复杂的戏要讲究铺垫,情节简单的小戏也常常需要铺垫。特别是由于戏曲剧本要让出大量时间发挥歌舞的表现力,所以更要精心思考用言简意赅的办法来铺垫,避免罗嗦。戏曲剧本也非常重视情节结构的曲折动人,平铺直叙会使人生厌,所以结构情节时就要运用穿插的技巧。讲究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这种办法把戏推向高潮。

戏曲剧本写作口诀(戏曲剧本创作结构情节的技巧)(8)

仍以《赤壁鏖兵》为例,周瑜派孔明去劫粮,想借曹操的刀除掉孔明,被孔明挫败。正不甘心,蒋千过江,蒋干盗走了假信促使曹操杀了蔡瑁、张允。周瑜自以为此计用得神不知、鬼不觉,正在自鸣得意,孔明却早已看穿,一见面就向周瑜贺喜,这就更激起周瑜非除掉孔明不可的念头,引出了草船借箭。孔明借了箭来交令,周瑜无奈只好设席为孔明贺功,席间又出了打黄盖的事。这样把情节穿插着铺陈开来,就使情节结构跌宕多姿,这也是戏曲剧本结构情节的一个重要技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