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1)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1、襄邑:宋代县名,即今河南睢县,当时有汴河通东京(今河南开封)。

2、榆堤:即指汴河之堤,当时种满榆树。

3、不知:不知道。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2)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3)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4)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5)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6)

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应该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7)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8)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9)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10)

2018.1.28榆木斋

赞美老榆树的七律(一日一花一诗榆树)(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