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一篇家训(竟源自百姓为高祖栽下的两树梅花)

百年前的一篇家训(竟源自百姓为高祖栽下的两树梅花)(1)

范孟广 | 文

豫记yjhltxdjm

少小离家,宗亲已同如陌路

故园的西墙角下,还有一株古梅,夏日的时候,她静静地隐掩在一片苍翠之中,谁也不会注意到那里还有一株古梅。

只有到了冬日,当你还在为萧煞伤感不已的时候,这株梅树褐色的枝桠上就悄悄地凸起了一颗颗豆粒般的花苞,不多时日,满树就炸开了密密匝匝的花朵儿。在凛冽的寒风里,那团灿烂而生动的花朵自西墙角枯枝乱桠间蔓延开来,使满院里洋溢着热烈的春的气息。

百年前的一篇家训(竟源自百姓为高祖栽下的两树梅花)(2)

如今,我是只把异乡做故乡,却把故乡做异乡,与身边悠然而过的宗亲已是同如陌路了。没有无谓的寒喧,没有假意的客套,一颗心恰似儿时的身影在故乡村舍间的小路上游走。

忽而,抬头一看,梅树已经矗在眼前了。细看之时,它的确犹如风雨沧桑的耄耋老人,院墙残缺,宅舍颓废。斯情斯景,犹如寻见我落魄在异乡街头流浪乞讨的年迈父母。在这空宅雪日孤寂的古梅下,我分明感受到了她的慈爱,听到了她对往事的诉说。

退休的高祖只带走了一树梅花

这株古梅见证了我祖父清正、贤达的一生。我祖父的祖父在邻县县衙做知县,刚知任邻县的时候,两位银发皓首的老迈夫妻跪走公堂,颤巍巍递上状纸,哭诉自己独子五年前自漫野中拣来一匹红马,反被诬告为小偷。马主纠集泼皮将儿子扭送衙门,使了银钱,以盗窃将儿子收监。

高祖父听了诉说,看了状纸,当下也心存疑虑,经过仔细走访查勘,确认老人之子实是冤屈。立即开监无罪释放,罚那富户每年十石稻谷补偿老人之子冤狱之苦。

五年冤案一朝雪,老人自是感激,携子带女移两棵梅树栽到衙门前。梅树秉正刚健不畏寒,梅花高洁清明不染尘,个中含义高祖父自是心知肚明。

百年前的一篇家训(竟源自百姓为高祖栽下的两树梅花)(3)

高祖父也是布衣之子,十年苦读,才换来了进士及第,入仕为官。因此,他深知穷苦百姓不易,每每坐衙审案,看见门口那两棵梅花儿,更觉神清气正,心底无私。

高祖父六十卸职回乡,一头毛驴,一架平车,装满书籍文具,破被旧褥,独自扬鞭赶驴,沿后衙小道出行。百姓闻听,纷纷涌立路旁,执手痛哭相送。高祖父感动万分,亦泪流满面,握手致谢,如此走走停停,出城千步,耗时半天。

为官一世,故园家中仍是小院半亩,旧房三间,老井一眼,石磨两盘,年久不住,一定破败不堪,今后生活窘迫之状可想而知。

百年前的一篇家训(竟源自百姓为高祖栽下的两树梅花)(4)

多亏州府不久闻听,即行拨下宅院一所,用具些许,高祖父的退隐生活才开始有了起色。知州问高祖还有何等心愿?高祖父数次欲言又止,及至临行之时,方嗫嚅成句:县衙两株梅树,实是为官明镜,陪伴自己一任,感情甚笃,特请移回家中一棵,侍弄养护,增添乐趣。知州即命衙门公人套马拉车,连树带土一齐移来。自此,这棵古梅才在故园安下家来。

在高祖的悉心养护下,每进腊月,寒气砭人,万木凋零,而这株梅树,必花枝攒动,绚丽灿烂,成为家中胜景,引得四邻纷纷来到故园沐寒赏梅,如此,绵延数代,直到故园人走院空。

梅树树立起了家风

天气渐暖,梅树花期将至。我站在飘零的古梅下,我的脑海深处,似乎回响着古梅的诉说。高祖在世时候,常常将孙辈领至树前,细说古梅的来历,教导训诫后代发奋读书,一旦功成名就,当为朝廷尽责,为百姓效力,做个万民拥戴的清官。

混官危害一方,民众唾骂,上辱祖宗,下累子孙,钱财福禄一世短,名声道义万代长。后代晚辈切记古梅来历,当效腊梅品格,做一个性情高雅,品行高洁之人,为祖宗增光添彩。

百年前的一篇家训(竟源自百姓为高祖栽下的两树梅花)(5)

思虑至此,不觉脸膛微微热烫。先祖啊,晚辈愧对您,您的后代虽然没有做出悖逆之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谋得一官半职,并没有能力像您一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都是庶民百姓,平庸凡辈。然,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在异乡,个个谨尊祖训,耕读传家,厚道善良,精工细作,应该也对得起先人。

站飘零的古梅下,听梅树诉说身世、家事,不觉心清脑净,心中开朗。看梅花纷纷落下,仿佛荡涤了天地间的尘埃污垢,教世界明朗清丽起来。在先祖的幻影里,我等晚辈是如何地渺小?

百年前的一篇家训(竟源自百姓为高祖栽下的两树梅花)(6)

从来没有如此地羞愧;在梅花的芬芳中,我等人类又是如何地显得丑陋,也从来没有如此地自贱形秽。梅花儿不与群芳争春艳,只将冷香溢寒冬,在这个世界,只有梅花儿才是最有灵性最有道义的主宰。

先祖、古梅、故园,明年我还会来到这里,听你诉说那玄妙、清奇的故事,借以荡涤我心中的尘埃……

梅花落了,春天就要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范孟广,笔名植梅先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中原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