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跟六耳猕猴谁死了(只因背后藏着一个秘密)

文:明智金蝉(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西游记》铜台府地灵县有一个寇员外,因遭强人打砸,阴司里战战兢兢走了一遭,但好歹也赚了一纪阳寿,已经不算亏本了。当然,寇员外之所以能够死而复生,其实是带着灵山的任务还阳的。在他之后的十二年余生里,恐怕一定会用尽心力宣扬佛事,在地灵县甚至铜台府做起灵山的义务宣传员。

对于寇员外死而复生的技术情况,原著是这么描述的:

行者谢辞了菩萨,将他吹化为气,绰于衣袖之间,同去幽府,复返阳间。驾云头,到了寇家,即唤八戒撬开材盖,把他魂灵儿推付本身。须臾间,透出气来活了。

寇员外从死于非命,到孙悟空带回其魂魄将其救活,一共隔了两天时间,不论是民间传说,还是西游记本身的技术规则,寇员外还阳在技术层面都算得上合情合理的。

那么,寇员外是西游记里唯一起死回生的“幸运儿”吗?金蝉翻开原著一看,嘿!还真不是!与寇员外有类似经历的人或者妖怪还真有几个。下面,我们聊一聊有这样经历的人,除了寇洪之外还有谁,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成为了这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2、唐太宗李世民。

如果说孙悟空是西游故事的开篇,那么李世民的起死回生就是西游主线故事“取经工程”的开篇。按照佛祖的说法,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佛祖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如果主动送上东土,恐怕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所以佛祖派观音到东土寻一个取经人。为了又好又快的完成佛祖的任务,观音策划了“魏征梦斩泾河龙,太宗地府苦还生”的戏码,成功在南赡部洲最有影响力的国王心中,种下了崇佛向佛的理想信念。

在太宗还阳的故事里,还出现了一对跑龙套的刘全夫妇。在还阳之前,太宗答应要送阎君南瓜,刘全就是报名完成这件事的志愿者。刘全完成任务之后,得到了“夫妻双双还阳”的额外任务奖励。其实,之所以出现刘全夫妇,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要在太宗心里进一步夯实其在地府里被灌输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保证“取经工程”能够更快的得到落实吧。

孙悟空跟六耳猕猴谁死了(只因背后藏着一个秘密)(1)

3、乌鸡国王。

第三位幸运儿,就是被一头狮子带了绿帽子的乌鸡国王。关于乌鸡国王死而复生的事,文殊菩萨这样解释:“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也只能拿来骗骗骗鬼,我们只看到在这件事之后,乌鸡国王对取经团感恩戴德,其实也算变相的皈依了灵山,恐怕这才是乌鸡国王能够死而复生的主要原因吧。

在这个故事里,孙悟空向我们解释了西游世界“起死回生”的游戏规则:人若死了,或三七五七,尽七七日,受满了阳间罪过,就转生去了,如今已死三年,如何救得!但后来孙悟空又说,乌鸡国王尸身未坏,可以去阴司里取其魂魄回来还阳。结合刘全妻子复活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还阳这件事,只要有一具可以还魂的未腐坏尸体,加上一个还没有转世投胎的魂灵,在技术层面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最终孙悟空在乌鸡国王身上并没有使用这个方法,而是到兜率宫讹了老君一粒九转还魂丹,轻轻松松就复活了乌鸡国王。

孙悟空跟六耳猕猴谁死了(只因背后藏着一个秘密)(2)

4、金角银角大王。

不管是孙悟空、唐太宗,还是龙套刘全夫妇,之所以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是因为他们各自都肩负了隐形使命,并且他们的复活在技术层面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但在西游记里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大法力者打破西游世界的生死规则,比如死了三年却凭一粒“大力丸”就活蹦乱跳的乌鸡国王,再比如老君座下的金银二童子。

作为老君派出狙击取经团的先锋官,金银二童子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毕竟孙悟空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这不,经过一番斗争,金银二童子被孙悟空装进了紫金红葫芦里,一时三刻化为脓血。按照正常逻辑,此时的金银二童子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但老君却能打破这样的常理:

那老君收得五件宝贝,揭开葫芦与净瓶盖口,倒出两股仙气,用手一指,仍化为金、银二童子,相随左右。

经过此事,我们还能得出如下信息:其实老君并不像表面上看那样只是一个炼丹小能手和三界军火商,拨开迷雾我们就会发现,老君其实才是西游故事里隐藏最深的大能者,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聊。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西游记里存在着起死回生的规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实现起死回生,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但生老病死毕竟是三界运行的根本规则,所以这一BUG并不是随便什么人想要利用就可以利用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泾河龙王就属于这一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本文中罗列的“起死回生”的“幸运儿”们就属于这一种。

所以说,有些好事能不能砸到自己头上,关键还要看自己有什么价值,你说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白马晋一”,更多西游、三国等四大名著犀利趣味原创解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