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的传说 流金岁月我家的杵头

文 | 姜树青

我们老姜家有三件传家宝:穗车子,小电磨,杵头,虽被称为宝但就经济价值来论却已不值一文了,但在我们每个家人心里,它们就是宝,是我们家的功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稀罕物,它们见证了四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它们承载了家人及众老乡亲对我那聪明厚道的老父亲的崇拜和怀念。关于穗车子和小电磨,我都写成了文章以此纪念,但对于杵头,我却未曾提及,而论年龄,它当属三宝中的年长者了。

流金岁月的传说 流金岁月我家的杵头(1)

(图片选自网络)

我家的杵头是原始杵头改革后的产物。原始的杵头下面是用青石做的 20厘米左右的正方体,重10公斤左右,底面稍小,上面稍大,青石上面中间有一个圆槽嵌一根竖木,上面再装上横柄,便于两手握住。但长时间打压夯击,青石和竖木的连接处就会活动松散,致使人们在打坯过程中不得不数次停下来修理,费工费时。于是勤动脑爱钻研的父亲对杵头进行了改革。他把下面的青石换成了铁制的方体,其上中间焊接了一根竖铁杆,上面再焊接了一横柄,在横柄的两末端镶上了木柄,以利于手抓握且不至于像铁那样坚硬无弹性而磨手。经过改革后的杵头小巧美观,坚固耐用,深得人们的喜欢和青睐。

杵头是我们章丘人给它起的土名,学名是打坯器。因为它的主要功效是打土坯。而土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盖房子用的主要原料。而打土坯,就成了乡村壮汉们的拿手绝活。

打坯一般两人一组,一个是供土者,一个是提杵者。供土者将模子安好,为防黄土粘沾,在里面撒放草木灰,用铁锨将坯模供满土。提杵者轻跃上坯模,双脚把模里的土踏实,荡平浮土,然后,采用骑马蹲裆式跨立于坯模两侧。弯腰弓背,手提杵头,先四周,后中间,然后上下反复,用力夯打。感觉结实后,提杵者借助巧力和惯性悠荡杵头向外撞模,开卡,敲帮。供土者迅疾将土坯和模具分离,提杵者则快速将土坯搬走码放到预先选好的平整地面上。随着成品的越来越多,土坯垄也越来越长,且土坯之间错落有致,层层清晰,恰似树上的“叶镶嵌”,使得每个土坯都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和风儿的抚摸,以便快速干透成结实的成品。

流金岁月的传说 流金岁月我家的杵头(2)

土坯不容易酥软,具有一定的坚固性。用土坯造的房子不易透风,保温性能好,又加上土比较廉价,做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在那个缺砖少瓦的年代,土坯就受到了广泛青睐。自然,打土坯的杵头就成了盖房建家中很重要的一件工具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砖厂瓦窑相继诞生,砖逐渐成了人们盖房建屋的主要材料,杵头自然伴随着土坯的下岗也不再是主要的“劳动力”了。但是,当房子的主体建成以后,地面需用夯锤打整平,但边边角角处,夯就无能无力了,此时杵头重新开始发挥它的重要功能了。更因我家的杵头下面是铁制的方体,边棱齐整,能贴边到沿的把角角落落的地面夯实平整,所以,我家的杵头四十多年来几乎就没停歇过。和我家穗车子一样,走东串西,经常被人们接力般地借用。往往人们来我家借用它的时候,爹妈只能提供第一个来借用的人,至于又被谁家拿去了却不知道。当我家偶尔想用它时也往往不知它流窜到了哪家哪户,和那小穗车子一样,妈只有顺藤摸瓜地去打听。终于打听到下落了,妈就和其他用户们一样预约排上队。等人家用完了,这个漂泊的孩子才会来到自家为主人效忠尽力。

某天,突然,它被人中途送回家了,原来是病了------长期走马灯式地走东串西,卖力夯击,终于它的木质握柄忍受不住,一端折断了。就像人断了一只手臂。于是,父亲这个“大夫”只好给它“接骨”。待刚刚“康复”,又被人抗到家里“重返战场”了。

它诞生于七十年代,其诞生自然是因为自家所需。因为我家要盖新房准备给大哥娶媳妇了。那时,父亲在普集五七厂当铸造师傅,手下有很多年轻的徒弟。有体壮力大的小伙子,也有心灵貌美的大姑娘。父亲的技术、脾气、素养深得他们的崇拜和尊重。他们经常利用休班的间隙帮我们家干些重体力活,自然“姜师傅家里盖新房用的土坯就让他们包了”。于是,众徒弟们自由组合,一组一组地来我们家帮忙打坯。我印象最深的是名叫小周叔和小王姑的一对组合,来我们家干活最多,给我们家打的土坯也最多。

小周叔身材不高,黑瘦干练。小王姑温柔漂亮,但干起活来却手脚麻利,虎虎生风。如果那时他们二十岁左右的话,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六十四五岁了。不知道他们此时在哪里?身体可否健康?是不是正享受着儿孙满堂的怡乐和幸福?我一直有个心愿,要去看看他们,也希望此文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周叔、小王姑,你们现在哪里呢?假如你们看到此文后请和我联系,姜师傅的二闺女小树青在找你们,她是多么想当面对你们说声谢谢啊。

流金岁月的传说 流金岁月我家的杵头(3)

伴随着九年前父亲的离世,老家就闭门锁屋了。每次回家,一打开那紫红油漆、斑驳厚重的大铁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大门过道里的杵头。它静静地蹲放在那里,蛛丝满身,锈迹斑斑,似一位垂暮的老者守望着破旧衰败的老家。堂屋墙壁上的每块土坯都印着它夯击的烙印,偏房平整的地面上似乎还回响着它捶打发出的“歌声”。在这急促铿锵的歌声中,父亲汗流浃背,欢欣喜悦。他满意地望着即将建成的“窝巢”,憧憬着他的五只小鸟们在里面发育、长大、生儿育女,父亲,幸福地笑了。

杵头,我家的老宝贝古董,你为我们老姜家以及众位乡邻的房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会永远记得你 !谢谢你!

-----写于2021年7月13日

流金岁月的传说 流金岁月我家的杵头(4)

作者简介:姜树青,中学高级教师,章丘作家协会会员,喜欢音乐和文学,闲暇之时,爱用文字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多篇文章曾被报刊和融媒体发表。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流金岁月的传说 流金岁月我家的杵头(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