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朦胧美,一起来探讨四季的美学和科学

书名:《古诗文科学》

著:刘兴诗

出版社: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古诗中的朦胧美,一起来探讨四季的美学和科学(1)

翻开《古诗文科学》,让我们一起品味:

春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夏日的“东边日出西边雨”

秋日的“巴山夜雨涨秋池”

冬天的“窗含西岭千秋雪”

这四句诗让我们一下子将春夏秋冬四季逛了个遍。接下来,我们一起从科学的角度细细剖析这四句诗:

古诗中的朦胧美,一起来探讨四季的美学和科学(2)

一、“春风又绿江南岸”

通过这句诗,我们能够想像到春天来时,大地回暖,万物回春,草木返青的景象。

古代把立春(大约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这一天当作是春天的开始,但这只是春的“预备期”,还不是太暖和,农民还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春耕。真正的春天是从春分(大约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的,太阳到达黄经0º,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几乎都昼夜相等。之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地面热量增加,湿润的气团也从海上过来,降水增多,有了适宜的温度和水分,草儿就开始生长。便出现了这种春日繁荣的景象。

古诗中的朦胧美,一起来探讨四季的美学和科学(3)

二、“东边日出西边雨”

为什么会出现半边下雨、半边晴的天气呢,这是由于火辣辣的夏天常常有雷阵雨,就容易产生这种现象。而雷阵雨是由一团积雨云产生的,面积不大,只在有云的地方才有雨水降落 ,积雨云就像高高挂在空中的一个“淋浴器”,它影响不了的地方照旧是干的。所以,云影外依然是一片阳光灿烂。

古诗中的朦胧美,一起来探讨四季的美学和科学(4)

三、“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诗中所写的巴山,是重庆北碚的缙云山,位于嘉陵江的温塘峡石岩,山上有古寺,山下有著名的北温泉。

那巴山为什么在秋季常常下夜雨,这是由于这里云层密布,不易散去,到了晚上,云层上部迅速变冷,下部和地面还比较暖和,然后发生对流,形成夜雨,在山区,这种对流现象特别明显,夜雨就更多了。

古诗中的朦胧美,一起来探讨四季的美学和科学(5)

四、“窗含西岭千秋雪”

古时候在成都随便抬头一望,便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西边的雪山,那就是千年积雪不化的岷山的主峰。以前杜甫打开窗子就能看见的雪山,现在却看不见,这是环境破坏造成的,工业废气,使得成都地区的空气洁净度大大下降,就很难看见西边的高山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