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俗的一首诗(一首臭名昭著的亡国诗)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南朝皇宫外。

隋军森森铁骑列阵在前,只等一声令下,直捣宫门。

一片肃杀的气氛下,却听得丝竹乐声从宫苑深处传来。

与此同时,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正在进行最后的狂欢。

金銮宝座上,他慵懒地倚着宠妃张丽华,欣赏美人歌舞。

这首曲子他再熟悉不过,唱词正是他所写的《玉树后庭花》,这首诗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也藏着王朝覆灭的秘密。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躺在张丽华的温柔乡中,他轻轻闭上眼,思绪渐渐飘远。

登基之后,他嫌内廷简陋,不够金屋藏娇之用,于是下令在临光殿前又修建了三座阁楼,名为临春、结绮与望仙。

三座阁楼高达数十尺,竭尽奢靡之能事,以沉檀木作架,金玉珠翠为饰,内植奇树名花,藏珍宝无数。

他与宠妃张丽华及一众美人,整日厮混在此,任窗外风雨飘摇,屋内永远春色旖旎,万事太平。

历史上最俗的一首诗(一首臭名昭著的亡国诗)(1)

佳人倾国倾城,每日对他媚笑逢迎,那娇花般的面孔,婀娜如杨柳扶风的身姿,与后庭芳菲交相辉映,流光溢彩,明艳照人。

他自欺欺人地沉溺在其中,时光仿佛停滞了。

文字总是美好的,只写花开不言花落,奈何花有花期,人有天命。

粉饰的太平背后,是他不愿面对的残酷真相:享乐的时光总会似流水匆匆逝去,待到风雨过后,也只余满地落花。

一曲终了,兵戈之声与凄厉的呼救声将陈叔宝拉入现实世界。

“陛下!他们......攻进来了!”

美梦破碎了。

睁开眼,看着慌乱逃窜的宫人与花容失色的宠妃,竟生出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当了半辈子不及格的皇帝,此时他脑海中唯一的念头,依旧是逃避。

历史上最俗的一首诗(一首臭名昭著的亡国诗)(2)

正当他打算带着嫔妃们逃跑时,却被大臣袁宪拦下,声泪俱下道:

“北兵入城,必无所犯,事既如此,陛下还能逃往何处!”

是啊,他还能往何处去呢?

但想到历代亡国之君,重则丧命,轻则受尽屈辱,他又怎能忍受?

与国共存亡是为大义,他心中却并没有这份大义。

陈叔宝颤声道:

“锋刃之下,未可与争,我自有计。”

说罢,他便拉着张丽华与十余名妃子逃到后堂的景阳殿中,四下环顾后,这个受万民仰望的君王,竟然纵身跳入一口枯井中藏匿起来。

他所谓的逃生之计,就如同他这个人一样,荒唐得可笑。

此时隋军已经闯入殿中,没费多少力气,就发现了枯井中狼狈至极的陈叔宝。

由此,还衍生出一个并不光彩的成语——瓮中捉鳖。

自此,这位南最后一位君王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俘虏生涯,他最爱的女人张丽华在不久后被枭首示众。

这段荒唐的帝王史,伴随着隋朝的统一,悄然落幕。

历史上最俗的一首诗(一首臭名昭著的亡国诗)(3)

回看陈叔宝的一生,其实能找到许多人的影子。

南唐后主李煜,被誉为千古词帝,却难堪大任,直至亡国丧命。

后署皇帝孟昶,沉迷美色,一直到他死后,花蕊夫人那一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还在鞭笞他的懦弱。

而陈叔宝,从小在脂粉堆中长大,不好权谋,胸无大志,却是写宫词的一把好手,但命运却将他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

他们都享受着身为帝王的待遇,财富美人尽收囊中,却不愿承担当权者的责任,可悲、可叹、亦可恨。

而那些娇花一般的女人,大小周后、花蕊夫人、张丽华......

她们也背负着祸水的名声,在世人的扼腕叹息中,和金碧辉煌的宫宇一起化为尘土。

《玉树后庭花》成为了亡国之音的代名词,数百年后,还频繁地出现在诗篇中。

历史上最俗的一首诗(一首臭名昭著的亡国诗)(4)

李白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感慨: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刘禹锡也在《台城》中惋惜: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后庭花哪里有罪呢?

它们只自顾自地盛放,不能选择自己扎根的地方。

有罪的是被乱花眯了眼的人,在欲望中越陷越深。

陈叔宝的故事不值得同情,但每当秦淮河畔唱响靡靡之音,我们总会叹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它警醒着后世,莫忘前车之鉴,莫重蹈前人覆辙。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胡子雯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