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开始dc调光吗(有了DC调光就真能护眼了吗)

对于手机圈来说,三四月份除了各大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的陆续亮相外,可能“DC调光”作为与手机圈有关的一个关键词,也算是引起网友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了而随着各大品牌相继公布了自家的“DC调光”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机型后,貌似网友们也都如释重负一般,关于“DC调光”的热度也开始慢慢降了下来但是,有了“DC调光”就真的是有了护眼的尚方宝剑了吗?LCD屏就真的比OLED护眼吗?也许知道了这些信息,大家还是会觉得,“还是远离手机屏幕最护眼”,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有必要开始dc调光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有必要开始dc调光吗(有了DC调光就真能护眼了吗)

有必要开始dc调光吗

对于手机圈来说,三四月份除了各大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的陆续亮相外,可能“DC调光”作为与手机圈有关的一个关键词,也算是引起网友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了。而随着各大品牌相继公布了自家的“DC调光”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机型后,貌似网友们也都如释重负一般,关于“DC调光”的热度也开始慢慢降了下来。但是,有了“DC调光”就真的是有了护眼的尚方宝剑了吗?LCD屏就真的比OLED护眼吗?也许知道了这些信息,大家还是会觉得,“还是远离手机屏幕最护眼”。

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3G时代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用户对于手机的依赖也基本是以人眼可见的速度在不对提升,特别是进入4G时代以后,随着智能手机APP爆发式的增长,让用户已经不得不把手机几乎当做了人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器官”了。根据comScore的2018年跨平台未来焦点报告中显示,中国成年人(18岁以上)平均每天花2小时51分钟在智能手机上。显然,对于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个最低值,每天5、6个小时的亮屏时间早已司空见惯。

而随着用户对于手机小屏幕使用时长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手机应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在刷屏一段时间后,眼镜会出现干涩、刺痛等问题,进而还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头痛、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并且随着使用手机时间越来越长,出现这些不适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而也就是近年来,消费者对于眼睛健康的关注开始越来越多,手机厂商也开始陆续对手机屏幕的显示做出了调整,比如护眼屏、护眼模式等说辞也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今年各大手机品牌对于“DC调光”的热捧,更是再次引起了用户对于手机护眼模式的关注。那么,到底是否有了“DC调光”就能高枕无忧了呢?怎样用手机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眼睛的危害?

其实要想有效护眼,首先要从光的本质说起。其实相信上过初中的小伙伴们应该都还有印象,其中就有对光的特性的定义,光具有波粒二重性,也就是说,光继有波的特性,也有物质的特性。那么既然有波的特性,就会有不同的波长,众所周知,在生活中,不同颜色的光都有不同的波长,而不同波长的光,也有不同的特点。一般人眼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这其中便囊括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研究公布的成果来看,对于人眼损伤最为严重的就是所有颜色光波中的蓝光,也就是波长处于400~500nm的光,它是人眼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也是携带能量最高、穿透性最强的一种光。有相关研究表示:这种相对较高能量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视网膜中央视觉细胞最集中的部位)毒素量增高,造成不可能的视觉损伤,威胁到我们的眼底健康,其中波长为400~450nm的高能短波蓝光更是致使眼睛受损的元凶,而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均会产生此类蓝光。不过,好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愈加重视屏幕护眼,而“德国莱茵TÜV 低蓝光认证”这些文字,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手机品牌对外宣传的海报和发布会上。不过,虽然手机中的护眼模式确实能有效滤掉部分蓝光,但不同手机的滤蓝光效果也存在差异。那手机屏幕上所发出的蓝光到底对我们的眼镜有多大危害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在14年曾联合温州医科大做过蓝光视网膜损伤实验,使用超过1500 lx照度的蓝光持续照射视网膜细胞达3小时,视网膜细胞出现了活力下降和凋亡的情况。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网友觉得小编是不是有些跑偏了,说的是“DC调光”,怎么说了半天的蓝光的呢?其实这里小编是想表达,对于什么伤害最深的,不一定就是被手机品牌所热炒的话题。下边咱们就言归正传。说到“DC调光”的由来,首先是有不少网友开始突然指责OLED屏手机屏幕晃动的“辣眼睛”,毕竟由于技术问题此前OLED屏为了保证屏幕使用的耐久性和色彩体验,无法做到DC调光,而采用的是PWM调光。两种调光的视觉差异可能对于大多数人并没有太明显的感觉,但是对于部分视觉敏感的用户来说,可能会感觉了屏幕闪烁的情况出现。那么DC调光一定优于PWM调光么?

在此,咱们就暂时不对两种调光模式的优劣做出任何评价,但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根据各大品牌推出的“DC调光”解决方案来看,其实从本质上来看,由于受制于屏厂屏幕出厂的技术封装,手机厂家智能通过软件系统来推出所谓的“DC调光”,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调光的本质问题,其原理很简单,功率=电压*电流,若想调整功率只需保证电压或电流不变,调节另一个变量即可,功率越高屏幕也就越亮,反之亦然。而PWM调光则与DC调光不同,原理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亮、灭、亮、灭…”的不断交替来改变屏幕亮度。若要降低屏幕亮度,只需让“亮灭”交替的间隔拉长即可,每秒钟内“亮灭”交替的次数也就延伸出了频闪这一概念。一般来说,超过70Hz的频闪人眼就感受不到闪烁了,只会感到明暗。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采用DC调光的LCD屏就真的比采用PWM的OLED屏护眼呢?

首先,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在控制屏幕闪烁方面,采用DC调光确实比采用PWM在频率方面更有优势,特别是随着亮度月底,对于人眼的刺激就越明显。但是,根据咱们前面所说的对人眼伤害最大的却不是闪烁,而是蓝光,而这就要从发光原理上来说了。LCD屏本身带有背光板,光线从背光板发出,透过滤光片,即可让每个像素点显示红绿蓝三基色,通过调节三基色比例以显示出不同的色彩。也就是说无论采用何种调光方式,都不可能阻挡LCD屏发出蓝光。OLED屏则截然不同,其并没有背光板,每个像素独立发光。所以,其发出蓝光的量相对于LCD还是相对要少一些的。

所以,尽管OLED显示屏存在PWM调光问题,但这并不代表LCD屏就一定比OLED屏护眼。LCD屏的背光板会带来额外的蓝光,只是蓝光带来的损害相比“频闪”更加不易察觉,所以经常会给人LCD屏看上去更护眼、更舒服的错觉。其实无论是频闪还是蓝光,它们对于人眼的危害都是潜在的,在日常使用中还伴随着使用时长,环境光,手机与眼睛的距离等一系列不可量化的不确定因素,这些都有可能左右你用眼的舒适度。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采用何种调光方式,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特别是在暗光场景下观看屏幕时间过长,都会对用户的眼镜带来不适和疲劳的感觉。因此,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应时刻注意用眼健康,最好十几分钟左右就转动眼球,向远处眺望。长时间用眼后应做眼保健操以舒缓眼部压力,常备眼药水以滋润眼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