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

文/孙海帆

从撒哈拉沙漠到地中海,从大西洋东岸到红海两岸,这里是阿拉伯的天下。

阿拉伯国家分布在北非和西亚,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统一使用阿拉伯语,绝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总面积约1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3.39亿。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1)

于许多人而言,对阿拉伯人的最早、最直观的认识大都来自《新闻联播》中 “中东不死鸟”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和那部好莱坞的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也叫《北非谍影》。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2)

影片《卡萨布兰卡》剧照

卡萨布兰卡是北非摩洛哥的最著名港口城市,不过卡萨布兰卡这个城市名是西班牙人取的,在摩洛哥独立后,卡萨布兰卡改名为达尔贝达,因为在摩洛哥人看来,卡萨布兰卡这个名字非但不浪漫,还带有殖民地的色彩。

1956年独立之前的34年,摩洛哥被法国“保护”,由此历史渊源,摩洛哥从电影到足球都跟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3)

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风光

早在1896年,也就是“电影正式诞生”的第二年,“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就带着他们的摄影机来到摩洛哥,在这里拍摄了一批纪录短片。

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制作的是“商业电影”,所有的电影放映时都要买票入场,市场要求他们的作品要经常更新,于是,摩洛哥这个自然条件优越、景色怡人的国家,当然会成为卢米埃尔兄弟优选的外景地。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4)

《阿拉伯的劳伦斯》剧照

而纵观世界经典电影,摩洛哥一直就是许多大导演心仪的外景地。从迈克尔·柯蒂斯的《卡萨布兰卡》、希区柯克的《知道太多的人》到大卫·林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从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到《谍影重重》系列,还有《角斗士》、《木乃伊》、《巴别塔》、《权利的游戏》、《欲望都市》,包括成龙的《龙兄虎弟》和国产影片《红海行动》拍摄地都是集历史遗迹、沙漠、大海等优质景观为一体的摩洛哥。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5)

色彩斑斓的摩洛哥是电影绝佳的取景地

不过,至少在独立之前,摩洛哥人对欧美导演影片中出现的摩洛哥人形象很不满意,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摩洛哥人不但都是配角,而且多少都对“殖民者”和“西方人”露出谄媚之相,摩洛哥电影评论家穆雷·德里斯·古依比批评说:“他们像是漂浮在空中,没有历史,没有根基。只能为占领者造就更好的发展空间。他们忍受着历史的创痛,而不去创造,以至在历史的运转中与其说是一个真正的角色,倒不如说是一件摆设更为恰当。在某种意义上说,殖民电影的历史就是这类虚无的历史。”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6)

影片《沙漠女王》中的摩洛哥人形象

确实,于独立前的电影而言,摩洛哥人是无奈和“憋屈”的,尽管1944年就成立了摩洛哥电影中心,但是,在被法国殖民和托管的条件下,摩洛哥电影人根本无法发出自己的心声,自然,也就无法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摩洛哥本土电影。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7)

1912年法军在摩洛哥

摩洛哥第一部国产故事片“姗姗来迟”,直到独立12年后,由导演穆罕穆德·阿卜杜拉赫曼·塔齐和艾哈迈德·迈斯诺伊联合执导的《生活就是斗争》上映,摩洛哥本土故事片的历史才开始。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8)

瓦尔扎扎特非洲好莱坞之称,许多著名电影拍摄于此:《角斗士》、《四片羽毛》、《寻找宝石》等

因为此,塔齐成为摩洛哥电影开创先河的导演,到2002年拍摄他最后一部影片《艾布·穆萨的左邻右舍》,塔齐一直活跃在摩洛哥的影坛上,他主要的作品有《生活就是斗争》、《伟大的旅程》、《巴迪斯》、《找妻子的丈夫》、《拉拉·穆罕穆德·阿卜杜拉赫曼·塔齐霍比》,在他和同时期其他的摩洛哥的导演的影片中,摩洛哥民众的形象开始变得真实和清晰起来。

挣脱“殖民锁链”的摩洛哥导演在“解放的路上迅跑”,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许多年轻的摩洛哥人都赴法国和美国学习电影,在掌握了技能、开拓了眼界之后,新电影人也不失时机地提出摩洛哥新电影的主张,而这些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电影现代性”的代表电影作品就是导演哈米德·本艾尼的《足迹》,从时间上看,摩洛哥电影新浪潮与法国电影新浪潮也就是“前后脚”。

来看看摩洛哥电影新浪潮所遵循的原则,是否对我们也有所启发?

1、电影不只解释现实,而是改变现实。

2、电影是一门艺术、一种思想和一种文化,电影不仅仅是娱乐。

3、电影是语言,也是一种基于符号学的新形式的文学作品,它按照新的美学原则利用环境和外景

4、电影把人领进社会,力图把他从迷信、戒律和抑制的权力下解放出来。

5、导演和制片人是艺术家、知识分子,也是他身处时代的政治和历史的评论员。

一望便知,能提出这样电影主张的人,一定不完全受所谓“国家主旋律”宣传意识的控制,而事实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摩洛哥王国在“政治自由”度上较阿尔及利亚等邻国更高,而且即便在1958年政府就接受了电影中心和制片厂,但政府始终没有把影片进口、发行、放映国有化,且导演们在创作上也有相当的自由度。

有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新电影的创作理念,摩洛哥本土导演在7、80年代就拍出了相当数量的艺术质量上乘的影片。这些影片有《安静,不许进去》、《你把太阳藏哪里了?》、《绿火》、《一千零一只手》、《石油战争不会爆发》、《血的婚礼》、《杀人狂》、《三战之王》、《法老的幽灵》、《足迹》、《身上的色彩》、《沉默》、《44,夜间的故事》、《爱情的长袍》、《开罗小姐》、《摩洛哥纪事》、《羊圈里的尘土》、《恍惚》、《海湾的眼睛》、《墙上的洞》等,其中表现南非白人政权屠杀黑人的《杀人狂》曾获1984年罗马梵蒂冈大奖和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一等奖,此片曾由长春电影译制片厂译制后于80年代在中国上映,这也是在中国院线上映的为数不多的摩洛哥电影。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9)

《杀人狂》海报

从影片题材上来说,摩洛哥本土电影大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批判现实的特征,揭露社会不公、反映西方大国对阿拉伯国家资源的掠夺、反对包办婚姻、解析阿拉伯家庭结构、再现部族独立、刻画在欧洲的北非移民、描写摩洛哥人与法国统治者的抗争、探讨伊斯兰教,可谓囊括摩洛哥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与时俱进,用电影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10)

摩洛哥影片《我爱安德鲁西亚》(2012年)海报

进入新世纪之后,一批出生在独立之后,没有经历过殖民统治生活,且清一色的在海外留学回国的摩洛哥青年导演,将摩洛哥影片赋予更多当代和时尚的气息,尽管他们的作品不如父辈般沉重和愤怒,但却保持着北非电影一惯的独立与进取,当然,在新的时代,他们也面临着新媒体兴起、录像和盗版猖獗以及更加开放带来的国外影片甚至是南部非洲商业电影热潮的冲击,所以,在影院逐渐减少,投资更难筹措的时代,摩洛哥青年导演也倍感压力。

古埃及寻宝电影大全(影感世界电影版图之二)(11)

摩洛哥电影《救世军》海报

好在,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摩洛哥还是平实低调的,安心做好自己的事,从不老想着要做第一,可就是这种态度,说不定哪天又弄出一个大惊喜,就像本届世界杯摩洛哥足球队一样,进了世界前四。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编写,部分内容参考了陆孝修、陈冬云所著《阿拉伯电影史》,再次致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