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东河区总占地面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

东河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属于中心城区的旧城区,因东河流经区内而得名;位于包头市东南部,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的土默川西隅。地理坐标为东经110度,北纬40度35分;东河区西接九原区,北邻石拐区,属温带大陆气候。全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直管社区,人口51.6万(2012年)[1]

清代嘉庆十四年,萨拉齐厅在此设镇。1923年平绥铁路延至包头通车,遂立包头设治局。1926年晋升为县。1932年成立包头市政筹备处,与县政府并存。1946年恢复县、市并存分治体制。1950年包头市与包头县相继成立,包头市设一、二、三区。1956年,一区、二区和回民自治区合并为东河区。

东河区发展中旅游产业形成了八大旅游资源即黄河水域文化资源以南海湖为代表;古文化旅游资源以阿善沟遗址为代表,出土文物以石器、陶器、骨器为主。著名景点有:南海湿地景区、东坝湿地生态园等。

位置境域

东河区位于包头市东南部, 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的土默川西隅。地理坐标--东经110度,北纬40度35分。东河区总面积423平方公里。

气候

东河区年平均降雨310毫米,年蒸发量2342毫米。东河区地处中温带,年平均气温6.4℃,夏季气候凉爽宜人。

水文

黄河自东河区南沿,经南黄草洼、王大汉营于、南海子、东兴村,流入土默特右旗境。流程26公里。河面干均宽度300米左右。水深5~7米,河道比降万分之一,平均流速1.4米/

包头市东河区总占地面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1)

东河区

秒,平均流量83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62亿立方米,历年最大流量5820立方米/秒(1981年),最小流量111立方米/秒(1942年)。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下旬封冻,段面平均冰厚0.6~1.2米。次年3月下旬开河。开河时常有流凌堵塞河道。6~9月为汛期,其中8至9月水位最高,最大流速3.13米/秒。

东河,原名博托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雨季山洪下泄,流量620立方米/秒。西河,季节性河流,上游由东、西沟汇合而成,两沟之水汇于石桥纳主河道,绕旧城西北角,南下环械路西侧,尔后穿市区,过铁路,顺二道沙河流入黄河。流程17.18公里,上游宽18米,下99宽35米。平均坡降2~6‰,流量50~60立方米/秒。

东河区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矿产资源有煤、铁、云母、石棉、石英等。东河区有煤,储量2000万吨,产地杨圪塄;铁,储量2000万吨,产地北山壕赖沟;云母、石棉、石英等,储量丰富,产地杨圪塄。

北梁、西郊部分土地尚待利用。

东河区发展中旅游产业形成了八大旅游资源即黄河水域文化资源以

包头市东河区总占地面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2)

东河区

南海湖为代表;古文化旅游资源以阿善沟遗址为代表,它位于东河区东部15公里处,出土文物以石器、陶器、骨器为主。

旅蒙商(晋商)文化资源以乔贵发旧址、乔家金街为代表;多元宗教文化资源以妙法寺、清真大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为代表,特别是妙法寺最具特色,在内蒙古地区汉传佛教寺院中规模最大,年接待人数可达到300万人次;红色旅游资源以王若飞纪念馆、包头市委旧址、福徵寺为代表,现在都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包头南海湿地景区-占地面积20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580公顷,湿生草地面积1000余公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包头市东坝湿地生态园-位于沙尔沁镇东坝村北,是城区东部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属于黄河沿岸湿地区域。

阿善遗址-位于阿善沟门东。1979年由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发现,1981年正式发掘,连同扩方共揭露面积1170平方米。发掘出房基24座,窑穴220个,墓葬3座,出土遗物计约1600多件,还有大量动物骨骼、石料、木炭等出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