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处老的景观拆除了旧时的印象(垃圾山没了变身生态公园)

在北京门头沟区,

有一处北京郊区最大的寺庙古建筑群,

这就是有着“京都第一寺”之称的

潭 柘 寺!

小千虽然没去过,但听说这里

规模宏大,殿宇辉煌,

文化厚重,环节优美!

然而近年来,

这座千年古刹周边

逐渐被一些私搭乱建的违法建设

影响了风景......

又一处老的景观拆除了旧时的印象(垃圾山没了变身生态公园)(1)

随着“四声哨响”,近日,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对潭柘寺周边的违法建设进行集中拆除,通过多个部门齐出动,多年碰不得、拆不动的违法建设,将被彻底拆除,让潭柘寺逐渐回归原貌。

又一处老的景观拆除了旧时的印象(垃圾山没了变身生态公园)(2)

图自北京晚报

潭 柘 寺

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素有“先有潭柘500年,后有今日北京城”之称。然而近年来,这座千年古刹周边逐渐被一些私搭乱建的违法建设影响了风景......

在平原村拆违现场,记者看到之前矗立在潭柘寺公园周边的违法建筑正被一一推倒。据了解,2018年潭柘寺镇上账的违建多数是私搭乱建的农家乐,镇政府将对拆后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还千年古刹潭柘寺原有的历史风貌。

潭柘寺镇党委书记娄相峰介绍说,

“这要搁在以前,想要拆除这些违法建设难度可就大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曾一度是乡镇治理中最为尴尬的局面。为彻底解决“八个大盖帽,难管一草帽”的难题,潭柘寺镇结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重点吹好“四声哨”。

一是吹好“巡查哨”。潭柘寺镇发挥镇城管、综治、安全等部门工作特性,整合部门力量,成立流动巡查小分队,一旦发现各类违法建设,立即制止并报告。

二是吹好“会商哨”一旦发现违法建设,潭柘寺镇立即联系区国土规划委、农业局、打违办等单位,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进行会商认定。

三是吹好“执法哨”。把城管局等具有执法权限的单位用一声“哨”吹来,拆除违法建设。

四是吹好“管理哨”。通过“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包户、支部报到、志愿服务积分管理等工作方法,整合村内各类服务人员负责发现、处理、上报、吹哨执法和后期管理,对各类隐患问题进行收集、建立台账,逐步实现常态化监管。

2017年,潭柘寺腾退出的2000余平方米已用于打通山区交通线的鲁坨路和108国道二期工程,还有的用于提升市民人居环境等生态修复。

在赵家台村,记者看到,平整干净的休闲步道,古色古香的木质长廊,独具特色的庭院灯饰,别致浪漫的喷泉水景,功能齐全的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堆积了几十年垃圾废料的“垃圾山”。2017年,潭柘寺镇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工作为契机,率先对这个“垃圾山”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清理垃圾、平整土地,用了半年的时间,建成了现在这个生态公园。

又一处老的景观拆除了旧时的印象(垃圾山没了变身生态公园)(3)

资料图(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李长山摄 千龙网发

如今,天蓝、地绿、水清、村美,赵家台村的民俗接待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赵家台村的民俗接待户来说,这句话是讲到了心坎里。

“赵家台公园就是潭柘寺镇‘疏整促’工作的一个缩影。在门头沟区‘三步并作两步走,三年实现双达标,六年实现摘桂冠’的创城势头下,2018年底前,潭柘寺镇还将陆续拆除剩余违法建设,率先实现‘基本无违建镇’目标。同时,坚持以拆治顽疾、以建补功能、以管促长效、以美造环境、以用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巩固治理成效,注重拆后空间的管理与利用,推动“拆违”向“治违”转变。让环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方便,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实惠和幸福。”娄相峰说。

又一处老的景观拆除了旧时的印象(垃圾山没了变身生态公园)(4)

小千相信

这些,都将是幸福的变化,

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

记者:李金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