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

纵横家的鼻祖都认为是苏秦、苏代,张仪、姚贾、公孙衍,或者是苏、张、孙、庞的老师,虚位的鬼谷子。其实比他们早200年,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一人出使五国,使华夏格局大变,在救了自己国家的同时,还使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渔翁得利,称霸了东方。这人就是“孔门十哲”之一,被奉为儒商先祖的端木赐,子贡。

儒家与纵横家

纵横捭阖,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就是外交政治家。把纵横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只是因为特殊的年代所致。

春秋战国,华夏大地就如同世界一样,诸侯国林立,外交政治工作太频繁、太重要了。因此突显了地位,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到了汉代,成了大一统的国度,纵横捭阖不是不重要,只是没那么频繁了。纵横家在人们心中,就此停留在苏秦、张仪身上。

纵横家抑或外交家,当然得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礼仪法律、治国理政、军事斗争等等都需有所造诣。再看看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纵横家所具备的只是儒家学术的一个部分,“半部论语治天下”,纵横外交这件事,只是看儒家贤者觉得值不值得去做而已。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1)

儒家弟子

鲁国沦落到被欺凌的地步

一直说齐鲁大地,齐国与鲁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从春秋初期,鲁国虽然地盘上小于齐国,但是鲁国占据的是非常富饶的地方。因为鲁国公是周王室的宗室,周朝上公、周文王第四子、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的周公旦封地。只是周公要在朝辅佐周王,只好让其长子代为赴任,鲁国得到周王室给的扶持帮助政策也比较优厚。

反观齐国,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看起来封地比鲁国大,其实都是偏远贫瘠、人口稀少以及海边的不毛之地。可是这正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姜子牙一到齐国,就大力发展经济,鼓励经商。秉承“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只用了几年时间,齐国到各诸侯国的道路都修通了,富甲一方。又实行很好的民族政策,尊重当地人习俗,只是辅以周礼约束之。并且齐国“举贤而尚功”,英雄不问出处,一切以实用为上,造就了齐国人才不断涌现。

坚定奉行和实施周礼、可奏天子礼乐的鲁国,挟周王室之威,震慑东方。春秋时期,许多小诸侯国都来朝觐鲁国,一度能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随着周王室的没落,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鲁国,逐渐被重商、务实的齐国超越和碾压。

鲁国有难,孔子不能袖手旁观

春秋末期,礼坏乐崩,鲁国及孔子极力推行周礼。孔子周游列国,希望恢复周礼,各诸侯敬而远之,不合时宜。而齐国管仲、晏婴、孙武等以实用主义思想为主导,使得综合国力十分强盛,作为邻国的鲁国,已时刻感受到灭国的危险。

这不,齐国只派出其四大家族的族兵,准备来攻鲁,孔子一听到这消息,就立即为鲁国担心起来。他心里很清楚,鲁国危已。鲁国国都曲阜,那是孔子的出生地和宗祠所在地,他不能坐视不管。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2)

万世师表,孔庙。

首先孔子充分自信,他有能力管。因为如果办不好办不成,是有可能背上祸国殃民的罪名,并且自己学派的名声将极大受损,名誉扫地。

其次平时注意收集各国的信息,周游列国时,“必闻其政”,对各国的情况十分了解。自己的学说各国虽不待见,是别人无知,不合时宜但不是无用。此次事件,稍加研判,根本无需亲自出马,派弟子去即可。

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

因此孔子在人选的选择上还是十分慎重的。大弟子子路请求前往,按道理路子路有勇有谋,又以政事见称,自当是第一人选,可是孔子坚决的止住了他这想法。子张、子石出请孔子也不允许。一直等到子贡主动请往,孔子许之。子贡是孔子心目中担此重任的不二人选,他学识可比甚至超越顔回。且由于经商的原因,游历多方,能言善道。每到一处,与孔子一样,谦逊虚心地向人请教,掌握了各地的实际情况。为什么要等他主动请缨,这样才代表思虑已定,成竹在胸。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3)

儒雅的子贡剧照

子贡四次对赌,成功救鲁

子贡知道,这已不是用鲁国与齐国共同辅佐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就能让齐国退兵的年代了。子贡从齐国派四大家族族兵去伐国分析出,一定是有人欲专权,借机消弱各旺族势力。于是没有去找这四大家族,没有找齐国国君,而是精准地找到了此次事件的幕后主角,齐国大夫田常。

子贡向田常抛出一个看似荒谬的理论:

你放着容易攻打的吴国不打,却去攻打难攻的鲁国,真是错误啊。吴国城高水深,兵多将广,装备精良,容易打的你不打。鲁国城小河浅,国君愚昧,大臣虚伪,兵民厌战,这么难攻的国家你却打,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田常大怒,子贡你小子是痴人说梦呢,还是故意戏弄于我。

田常怒了,正中子贡下怀。

因为这个错误理论正是从田常的逻辑推导出来的,你不就是想让国君唯独倚重于你,并消弱甚至消灭强大的家族势力吗?攻打鲁国胜了,齐国国君会更骄横,认为是自己才能和功劳,家族势力因添了鲁国土地将得到更大发展。攻打强大的吴国,败了,旺族势力被消,国内矛盾骤降,国君将只能倚重于你;侥幸胜了也两败俱伤,国内空虚,齐国也将是以大夫您马首是瞻。

田常拜服,可是攻打鲁国的军队已经开拔了,朝令夕改,认人耻笑让人怀疑,这不行,确实没辙。

子贡只好签订第一个对赌协议:我为您出使吴国,让其救鲁伐齐,您可暂时按兵不动,吴兵到时可以逸待劳击之。

子贡为鲁国迎来了喘息之机,日夜兼程来到吴国。吴王夫差厉兵秣马,早有觊觎中原、称霸诸侯之心。子贡对夫差说,现在齐国准备吞并鲁国,您怎么无动于衷。要成就王霸之道,就应让各诸侯相互制衡,而不能让一家作大。现在齐国已是万乘之国,如再吞并了齐吴之间的鲁国,少了鲁国作屏障,吴国将朝夕面临来自齐国方面的危险。如今伐齐保鲁,正义之师,名正言顺,还能威收天下诸侯之心。

夫差一听,确是高论。但是据报勾践虽然臣服于吴,如今天天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定有报复之心,我必须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啊,待我彻底灭了越国再按您的谋略实施。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4)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子贡信心满满又签了第二个对赌协议:如今伐齐存鲁,威加晋国,天时地利人和,机不可失,霸业为重啊。如果大王还是担心越国,我可让越国派举国之兵,随同大王伐齐,这样越国已实际空虚,不足为虑。

吴王大喜,先生真是高见,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就劳烦先生代为出使越国。

越王勾践听说吴国使臣驾临,连忙把道路打扫干净,到城郊去恭迎。并亲自到子贡下榻的馆舍拜见,大夫您怎么屈尊驾临这穷乡僻壤、蛮夷之地啊。子贡见其礼数周到,交心地跟夫差说,你呀卧薪尝胆怎么弄得路人皆知,犯了举事的三大忌啊。全靠我因劝吴国伐齐救鲁时,知道夫差准备先灭了越国,再图中原。按现在的实力对比来说,吴国吞越,易如反掌。勾践叩首拜服,请先生指点迷津,救救越国。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5)

子贡为勾践谋划,与《隆中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子贡为勾践深入分析了吴国的形势,和越国真诚助吴伐齐后的国际形势,与《隆中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子贡分析,吴国看似强大,但穷兵黩武,士兵已难以忍受,老百姓也怨声载道,国家其实已现疲惫衰败之势。但吴王夫差还是依旧凶猛残暴,好斗喜功,还贪恋西施美色,忠臣伍子胥因谏诤被处死,贪婪的善于奉承的太宰嚭把持朝政,为了保全自己的私利,无人去指出国君的过失,这样的治理,国家必残。如今你只要不惜重金,礼敬谦卑,真诚出兵帮助吴王称霸,夫差一定会去攻打齐国。假如吴国败于齐国,之后必无力攻打越国,那对越国是来说何尝不是福呢。倘若夫差胜了,他一定会更加狂妄和骄横,定将驱兵与晋国争霸。届时我再面呈晋国国君,定能说动晋国,共同攻击吴军。此时吴国精锐消耗于齐国,重兵又与晋国打得难舍难分。越军暗自整军,于吴国国内空虚,消耗殆尽之时,闪电击之,定能灭吴。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6)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都说西施祸国,谬矣。

子贡又签了第三个对赌协议:如越国诚意出兵助吴,可保越国无忧,并有一雪前耻的重大机遇。

勾践如醍醐灌顶,重金相谢,子贡辞而不受。

子贡回到吴国对夫差说,我把您的话带到,勾践吓得半死,他仰赖于大王恩赐,得以在废墟上苟延残喘,得以祭拜祖宗已经知足了,不敢有非份之想。果然五天之后,越国使臣求见吴王,越国举全国之兵,以助吴王,讨伐残暴的齐国,安抚周朝王室。并且东海役使之臣勾践,也将披甲上阵,甘冒矢石,为您打头阵。

夫差听了非常舒服,问子贡,勾践准备跟我去攻打齐国行不行?子贡为其分析,到时仗打胜了,天下诸侯会认为这里还有勾践的功劳;况且调动别人所有军马,其国内已十分空虚,还要其国君随行,这不道义吧;越国国内无人管理,谁来给你提供后勤支援?还是受其礼物、军队是即合乎道义,又两全齐美,最为妥当。

子贡那洞察天下大势、争夺霸业时机分析的能力,夫差已经十分敬仰,现在又看到子贡居然还能调动越国全国兵马为已所用,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而言听计从。正当他在构想称霸中原的宏伟蓝图时,万万没想到,子贡已为他规划好了后事。

吴王夫差发兵齐国的时候,子贡为一劳永逸地保全鲁国,还不辞辛苦来到晋国。

子贡面见晋国国君晋定公,吴国与齐国一定会开战,您不能隔岸观火,应该居安思危,早作准备为宜。晋国确实想当吃瓜群众看热闹,吴齐相争,晋国两不相帮,坐收渔利。子贡洞知齐国田常只是想消弱四大家族势力,势必不会举国支援,而吴国尽出精锐,又辅以越国诚心相帮,定能完败齐军。如果不让晋国做好准备,侍吴国与晋国争霸成功,野心更加膨胀的吴王夫差,对夹在其称霸中原中间的弱小鲁国,一定不会手软。假道灭虢也好,顺手牵羊也罢,鲁国只是小菜一碟,届时的吴国觉得塞牙缝都不够。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7)

战国战争场面

所以子贡必须与晋国签订第四份对赌协议:吴国一定会大败齐军,其后一定会威逼晋国,请晋国尽早整训军队,整顿军备,做好打大仗恶仗的准备。

一切准备妥当,子贡回到鲁国,态势发展完全在子贡的谋划之中。

齐国田常命部队以逸待劳迎击吴军,因未拿出齐国之全力,被气势汹汹的吴越联军大败。齐国田常目的实现,第一份协议成功。

越军冲锋陷阵,作战勇猛,后期保障物资源源不断,得以持续作战,吴王夫差踌躇满志,第二份协议成功。

吴王挟败齐之勇,威逼晋国,意不战而屈人之兵。晋国整军备战多时,以逸待劳,主动择机攻击疲惫的吴军,吴军大败。晋国成功立威,收获良多,第四份协议成功。

越王勾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听报吴军大败后,立即起兵,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举打到吴国都城七里处,安营扎寨。不攻破王城,是担心吴王在外又寻求政治避难,他日整军和搬来救兵,夜长梦多。在王城外,专等吴王残兵,千里来救。吴王见老巢不保,果然星夜兼程回援。越军在五湖一带,数次击败吴军,攻破王宫,夫差被杀。勾践一雪前耻,称霸东方,第三份协议成功。

纵横家的真实历史(纵横鼻祖居然是儒商先祖)(8)

纵横鼻祖,儒家贤人、儒商先祖,子贡。

子贡全凭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三寸不乱之舌,各国势力都极大的消弱,成功的保住了鲁国。如此成功的案例,若论纵横,苏秦张仪只可谓先人,鬼谷子也只能称师祖。纵横鼻祖,儒家贤人、儒商先祖,子贡当之无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