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文化请先从用对)

的确辣眼睛,辣到我实在没法忍了,于是必须写一篇泄泄愤。

啥事呢?

就是我发现,在周围的世界里,无论是现实生活里,还是网络上,你看看那些鳞次栉比的广告牌,你看看每天各种新闻资讯,很多人啊,很多中文写作者和读者,居然都用不对三个字!

哪三个字?

放心,你都认识!

就是这仨——

的、地、得

很多装修精美,看起来很高档的餐厅或商场,远看气质绝对没问题,但走近一看,醒目的广告牌上居然把“的地得”用错了!

用文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文化请先从用对)(1)

用文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文化请先从用对)(2)

这效果……就好像你沐浴更衣后端着金碗准备吃饭,但端到嘴边,发现金碗里掉了一只苍蝇。

自媒体时代,每天各种网络资讯,更是不忍直视,有些作者动辄就键盘论政,格调起巨高,动辄就要刚翻美帝,也不低下头瞅瞅自己满篇的“的地得”都错成马了。

下面请听题,我来考考你:

(1)凤凰传奇唱过,“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请问,“的”有没有问题?

有2个“的”,看清楚了。

正确答案是——

第一个“的”错了,第二个“的”正确。

“悠悠的唱着”,“唱”是动词,“悠悠”用来修饰动词“唱”,因此这里应该用“悠悠地”,副词结构来修饰动词才正确。

正确句子为“悠悠地唱着最炫的民族风”。

(2)凤凰传奇在《全是爱》里唱到,“都把爱情想de太美现实太诱惑”请问,这里的“de”,应该是哪个?

关键看词组“想de太美”。

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超过50%的人会习惯性写成“想的太美”;

可能还有40%会多想一步,然后写成“想地太美”,但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只有5%的人可以很坚定地写成,“想得太美”;

那还有5%呢?

哦,是拼音输入法自动联想出来“想得太美”,就它了,相信大数据,相信人工智能。

算你运气好,正确用法的确是,“想得太美”。

如果这里非要用“地”,那么句型可以转化为“太美地想”,这也是正确的,只是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3)下面这句话很简单,请判断,以下两句,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A. 他说的太精彩了

B. 他说得太精彩了

嗯?

好好想想。

选好了没?

我要公布了!

答案是——

B是正确的;

但是,

A也不算错。

嗯?怎么回事?

先说B,“他说得很精彩”,“说得很精彩”与上面第二个案例“想得太美”,显然用法一致,没问题;

那么A为什么不算错呢?

我给你重新写一下,你这么来看——

他说的(话)很精彩

看到没,这是A要表达的完整意思,只不过在日常通俗用语里,时常会省略掉这个“话”字,那就造成“他说的”来代替“他说的话”这种情况出现;

当主语变成“他说的(话)”,而不是“他”时,后面的“精彩”就是用来修饰主语词组的了。此时这里的“的”就处于“他说的话”词组内,是正确用法。

因此,我只能说A也不算错,因为日常中存在大量的缩略代词习惯,人们可以领会其意,但也的确不严谨。

……

“的地得”三兄弟,用法很多,可能个别情况下用法的确有难度,但大部分常用用法都很简单,我认为实在不应该大部分人分不清。

用文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文化请先从用对)(3)

简单归纳总结一下:

(1)“的”,是最常用的,它的一般用法结构是这样的——

形容词 / 名词 / 代词 的 名词

可以说,前置用来修饰名词的词组,一般是“定语”,后面都跟“的”;

举例:

美丽的花朵;

小明的书包;

我的祖国;

大家应该都会用,“的”的问题在于,总是被滥用在其他两个“de”的地盘上。

(2)再来看“地”,常见的用法结构如下——

形容词 / 副词 地 动词

可以说,前置用来修饰动词的词组,一般是“状语”,后面都跟“地”;

举例:

飞速地奔跑;

扑通扑通地跳着;

热烈地盛开;

(3)最后一个“得”的用法,常见结构如下——

主语 动词 / 形容词 得 副词

在这种句型结构里,后置的“副词”是做补语,来补充修饰主语,因此,连词用“得”。

举例:

他笑得很开心;

我跑得飞快;

去掉“得”后面的补语,句子大意仍然不变,“他笑”,“他跑”。

这里的补语,还可以置换成短语。

比如,笑得跟花一样;快乐得要上天;

……

以上,就是“的地得”最常见的一些错误案例;

规范用法可以用一句口诀来简单描述——

“的地得,定状补”

或者

“的定 地状 得后补”

作为连词使用时,“的地得”的音是一样的,都是“de”。

但我记得早些年,为了跟“的”区分,“地”有段时间是特意发作“di”音,很多港台同胞讲国语或用国语唱歌时,就能见到大量的“di”音。

如今,作为连词使用时,三兄弟统一发音,的确很容易混淆,混淆的结果便是,“但凡不决就用‘的’”,白勺简直滥大街。

我就纳闷,如此高频的三个字,这么重要的用法,居然很多人都用不对!

用文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文化请先从用对)(4)

后来想了想,在我的记忆里,可能也只有小学六年级和高一的语文老师,有在某堂课上稍微提过“的地得”的用法,但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除此以外,似乎就没有了。

而我弄清楚这三个字的用法,还是学生时代自己有兴趣摸索的。

根据上面我的举例和解析,你可能也看到,想要很扎实地掌握“的地得”三者的用法,有一个潜在的要求,那就是首先你得懂基本的“语法和词性”。

于是我又觉得奇怪了,在我的教育经历里,最重视的语法教学的是英语,因为英语语法搞懂后,很有助于做题,虽然对真正的语感帮助不大;

反观我们的语文,好像压根就不怎么讲“语法”,也不怎么讲“词性”!

如果有讲,那也只是在讲“文言文”时不得不涉及。

因此,几乎可以认为,我所了解到的包括我在内接受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现代汉语语法学习课程。

但如你所知,学会一门语言,流利地进行表达,跟学不学语法没什么直接关系。这一点,也可以佐证,我们学英语语法学得很好,但也依然只能是哑巴英语。

不过放在书面写作表达上,“的地得”这三个如此高频的常用字,的确极大地暴露出大部分人在现代汉语语法和词性上的欠缺。

也因此,在如今的中文世界里,我判断一家公司,一家餐饮店,很简单,就看他们的文案有没有问题,就看他们能不能用对“的地得”。

当你每天浏览各种被算法推荐的各路自媒体资讯时,也不妨留意一下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作者们有没有用对“的地得”,这是最简单高效来判断一位作者真实水准的方法。

当然,有时候因为拼音输入法,可能会出现个别谬误,这还可以理解,但如果通篇多次出现雷同的用法错误,那这口锅输入法可就不背了。

写这篇文章前,我浏览了一下今天一些公众号的推送,不过我所关注的公号水准都还可以,没抓住典型,通常而言,有传统新闻媒体训练的作者,在“的地得”的问题上是不会犯错的;更容易犯错的,是自媒体时代开启后,很多跟我一样的半路野生作者,简直秀得人眼睛都受不了。

现在,你可以行动起来抓典型去了。

补充一点,本篇文章里,除了例句,我还特意留了3处用法错误,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