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名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读《论语》了,也理解为什么有人把《论语》比作中国人的圣经,可以说是智慧的宝库。做到既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看似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实际上却是一气呵成,环环紧扣。自己提出论点,同时会举出案例实证。譬如: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一个君子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同时自谦地说自己还没有做到。而子贡说,老师你就是这样的榜样。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君子在《论语》中也有榜样——颜回。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名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

《论语·为政》第9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每天给颜回讲学授课,他从来不会提出反对意见或疑问,那样子简直愚钝极了。但下课后,我仔细考查他的言行,发现他在践行我讲的内容,可见颜回并不是真的愚钝。”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无论在道德还是学问,在孔门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要弟子向颜回学习。不幸英年早死。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

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颜回只是安贫乐道、不会通融之人。通过上面的对话,颜回肯定有过人之处,孔子和子贡才会承认自己不如颜回。

从第九章颜回的言行我想到了这几句话:

大智若愚:孔子很多弟子可以举一反三,已实属不易;而颜回可以做到闻一知十,但没有骄傲自大。

知行合一:颜回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践行,做到了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有真知才有真行,为什么很多人行不出来,因为没有真正的知道,所以也不会有实际的行动。

圣人身其而身先:意思是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得到众人的认可,赢得爱戴。颜回13岁与父亲颜路跟随孔子学习,当时年龄最小的弟子,为什么最后会成为大弟子的呢?《论语·雍也第六》,孔子让大家谈谈个人的志向,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颜回的“高风亮节、无欲无求”赢得大家的尊重,人称复圣。孔子也想把颜回当作衣钵专人,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很伤心。他哭得十分悲痛“天丧予,天丧予。”

学习中华文化,不是让我们坐而论道,而是要知行合一,像颜回一样:“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明天双喜临门,既是国庆,又逢中秋,深深深深祝福:家人们双节快乐!幸福安康!心想事成!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