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准尉是什么人(一老人看授衔仪式感慨)

1955年,共和国举行元帅将官授衔授勋仪式,朱德、彭德怀等人为十大元帅,他们都在抗日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英雄,更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以前的我国积贫积弱,被西方列强肆意欺凌,土地被践踏,百姓颠沛流离,叫苦不迭。是他们这群爱国之士不畏强权和牺牲,让我们沉闷的战争岁月拨开云雾见月明。

在这个授衔的激动时刻,有一位老人却感慨万千,悔不当初。他就是国民党阵营的二级上将张发奎,如果他当时站对了队伍,恐怕现在也是元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55年授准尉是什么人(一老人看授衔仪式感慨)(1)

张发奎的童年

张发奎于1896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原本可以通过读书鲤鱼跃龙门的他却因为避祸背井离乡,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他胆量很大,经常捉弄老师和同学,他的这次横祸也是这么来的。

13岁那年的夏天,他怂恿几个孩子下水游泳,其中一个姓李的孩子溺水而亡,他成为最直接的罪魁祸首,父亲为了给他赔偿,还变卖了家产。

后来张发奎到广州讨生活,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遭受了很多苦楚。虽然寄住在族叔家,但是那时候社会本来就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张发奎身在其中,怎能不被波及?

亲眼目睹了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他决定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但是为了减轻族叔的负担,他利用闲暇之余做工,比如佣工、染织工。经过努力,他不负众望,考入陆军小学。

55年授准尉是什么人(一老人看授衔仪式感慨)(2)

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的爆发,让很多爱国人士揭竿而起,张发奎从小就被父亲的书生气息和革命意志耳濡目染,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在广州的这段时日,他接触了进步思想。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很不甘心,那么多人为了改变国家的现状,将死置之度外,他作为一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怎能袖手旁观?

他加入部队后,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很快让他在军队中脱颖而出。他的军事知识扎实,打仗技巧灵活,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孙中山麾下的骨干,从营长到师长,一路飙升,在国民党军队中很有威望。

55年授准尉是什么人(一老人看授衔仪式感慨)(3)

英勇作战,不负韶华

因为蒋介石的排共态度,张发奎把被赶出第一军的共产党员吸纳到自己的队伍,在北伐战争和叶挺的独立团亲密合作,所向披靡,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领导的国民第四军也被授予“铁军”的称号。在二次北伐中,更是不遗余力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一跃成为国民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他虽然不是我党人员,但却是一个开明人士,他没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迫害共产主义分子。而是引而不发,不作为,保护了包括叶挺在内的很多进步人士。

在长期的战争中,张发奎比谁都了解共产党人,他们是一群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人,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可以付出一切的人,他欣赏他们的精神和意志,甚至有些向往。

抗日战争后,因为他选择支持汪精卫受到了蒋介石的排挤,他请战抗日被拒,只能宣传抗日救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直到1937年,张发奎回到了战场,以英勇无敌的状态展现了一个铁血男儿应有的风采。因为不想帮助蒋介石助纣为虐,只好定居香港。

55年授准尉是什么人(一老人看授衔仪式感慨)(4)

他能当上元帅,不是说大话,而是确实有这个实力。我国的十大元帅中有五个都曾在他麾下任职,还有粟裕、许光达等开国大将在其手下服役。大家说,他如果当时选择了毛主席,会不会就是另一番景象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