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杨德振哪里人(作家手记强与弱)

文丨杨德振

作家杨德振哪里人(作家手记强与弱)(1)

强与弱,是每一个人所呈现出的生命气场形态和性格特征,是每一个人处世作风的一种体现,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特质。强与弱,既是一个人生命气象与气韵的生动而直观写照,还是一个赋予浓重感情色彩的程度词。

“强”是什么?“强”简单地说就是强大、坚强、刚强、顽强、富强;细腻地说,就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所呈现出的外在勇敢、强悍规模和内在才华展示的程度,最后立于世上,给人留下的或形成的个性禀性特质。“弱”是什么?“弱”简单地说就是懦弱、虚弱、脆弱、惰弱、怯弱、软弱、孱弱、弱小;细腻地说,就是一个处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举棋不定、内心脆弱的人所表现出的外在虚弱的气质性格程度。强与弱,相互对立,相互排斥,有时又相互吸纳共融,在一个人身上同时表现出两种不同甚至交替运用的气质特征。正所谓:斗转星移,此一时,彼一时也,时势造英雄,乱世出强人。

关于强与弱,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三皇五帝、功臣名士多有议论。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下万物唯水最柔弱,但是,攻击坚硬强壮之物,又没有哪种事物能胜得过水,因为水其实是真正的强者,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替代。柔弱能战胜刚强,弱小者能战胜强大者,这是天下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天下人仍旧要争先,争强,绝不肯示弱,这是站在“弱”的方面导论“强”的崛起过程;由强转弱的故事更多,大到一个国家从强盛到衰弱、灭亡,小到一个强人从“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强势沦落到“自刎乌江”的弱势悲剧结果,充分说明强与弱的态势只是那个时点上的动态反映,并非一成不变或永久性的。没有永远地“强大”或“强势”,也没有永久地“弱小”或“弱势”。唯一的区别是在强与弱的“临界点”时,有人把握得好,形成了现在所归纳的“马太效应”理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有人把握得不好,让强与弱越过了“临界点”,因此又形成了“弱者不弱,强者不强”的局面,甚至是“弱者进入强者之列,强者沦落到弱者范围”,这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势能转换的关系。例如:三国混战初期,“强主”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弱主”曹操势单力薄,缺衣少粮。随着对峙局面形成和态势逐步演变,势能转换,大战临近,袁绍的谋士、战将纷纷倒戈,投向了“弱主”曹操,最后“弱主”不弱,“强主”不强,官渡一战,曹操一举击败“强敌”袁绍……其实,有时,由弱变强,由强变弱,全系一个人的领导才能、眼光、气度、胸怀和人格魅力来决定。袁绍量小,自高自大,不听谏言,曹操量大,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两者仅就此一项比较,个人胸襟宽窄和器量大小立马见分晓。古人有云:“强将手下无弱兵”,依我看,“弱将手下有强兵”,关键看你如何用好“强兵”和转换势能。作为个人,要清楚这种势能转换的性质、结果和利害关系。转换得好,顺风顺水,一路高歌,说不定还能够坐上龙椅,成就千秋功业;转换得不好,就是人生蹉跎、四面楚歌的下场。

作家杨德振哪里人(作家手记强与弱)(2)

这里我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强人审时度势、转换势能的故事,结果,“弱”到好处,赢得众多民心和一片赞美。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30万军民汇聚于此,庆祝新中国诞生。下午3时,毛泽东、朱德和其他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个神圣的历史时刻,有无数的闪光灯飞速地闪烁着!然而当这个神圣的瞬间被定格成“开国大典”之后,人们发现:这张珍贵的照片中竟找不到朱德的身影!

在毛泽东身边的朱德干什么去了?当时,天安门城楼上站满了人,朱德被安排在毛泽东身后。就在毛泽东庄严宣告时,朱德猛然发现担任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陈正青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将身体倚着城楼上的汉白玉栏杆,而且不断向后仰去,已经快要跌下城楼!朱德眼见陈正青忘记了危险,就一步跨过去,抱住了陈正青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陈正青顺利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画面的拍摄,为后人留下了这张极具意义的《开国大典》,而原本在毛泽东身后的朱德却因此留在了《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

据说,当时拍摄“开国大典”这个历史性场面的照片有一万六千多幅。可惜没人将朱德抱住记者双腿的场面拍下来,但朱德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强者”朱德放下身段帮助“弱者”,彰显强者亲民情怀。

作家杨德振哪里人(作家手记强与弱)(3)

2003年5月30日晚,俄罗斯北方名城圣彼得堡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前来参加圣彼得堡建成300周年庆典活动。

当晚,在马林斯基剧院观看演出后,普京总统又邀请他们到涅瓦河畔的豪华游轮上出席庆典活动。当时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众多,为了拍到理想的镜头,肩扛摄像机的记者不停穿梭在各国首脑及政要之间。忙乱中,一个记者将手里的摄像机架到了前面一位政府首脑的头上却浑然不觉。而这位政府首脑竟一动不动地配合着他,一直到他拍摄完毕,足有几分钟!

摄影记者拍完后收摄影机时,这位政府首脑回头向他微笑,他惊呆了。原来这位首脑竟是普京!他的脸刷地一下红了,连连说:“抱歉!抱歉!”普京友好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忙着招呼其他各国政要去了。“强人”普京不露声色帮助“弱者”,让那些恃强凌弱的官吏无地自容、无法从容。

朱德的一“抱”和普京的一“站”,展示了伟人的胸怀和境界,并告诉世人:真正的强人既伟大又普通。此中可见,强势向弱势的“低头”是多么可贵;他们低的不是头,是一种强者的谦让!

强者示“弱”,赢得一片赞誉,弱者逞“强”结局又会是怎样呢?我再讲一个故事。

江苏省旬阳县原甘溪乡东风二队有一棵属于大集体的百年“五杈”柿子树。它本是前辈人的一个嫁接杰作,一树分五杈,五杈树上所结柿子各不相同,分别为牛心、磨盘、重台、一夜甜、火罐等五个品种。其树硕大无比,高可五丈,占地一亩开外,远看就像一只巨手。盛产期每年可枷取四五千斤柿子,因其产量过大,一直归大集体所有。又因此树长在一个背阴处,土质肥厚,树枝纵横交错,每到夏末初秋,即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躺在树下又可摘取树上的软柿子充饥,困难时期曾给人们带来许多希望和欢乐。

那还是大集体、极左思潮十分泛滥的年代,有两个村组干部涉嫌贪污,说了反动的话,受不了没完没了的批斗,被逼不过竟先后在此树上吊死,因而人们都说这棵树不吉利。根据乡间的说法,吊死鬼必须找到替死鬼才能转生投胎,这树上已吊死两人,以后恐怕还要死人。因此无人再去此树下乘凉,甚至柿子成熟了,也没有人敢上树枷取,任凭柿子熟透落在地上发酸发臭。

有一天,队长李某为了辟谣,增加集体收入,突发奇想立下一条军令状:“谁敢上去将那两根吊死过人的树叶砍下来,马上给记三个工,枷下的柿子三分之一归个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时,就有一个不信邪的二愣子高某,自告奋勇要去挣这三个工,虽遭其父的严厉制止和众人劝阻,终是不听。他说:“这么大的树,砍掉一两个枝丫有什么要紧,再说不要半天就能挣三个工,又可得到上千斤柿子,值!“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腰别板斧迅速爬上树,不到一个时辰,就砍断了一个枝丫,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枝丫也砍下大半。他本想省点力,又想炫耀一番,就用右脚试着向下踏,只听“嘎吱”响,树枝猛然断裂。高某思想准备不足,竟连人带树枝从空摔下,虽说高不过两丈,又有树枝陪衬摔得不重,但那右手所持斧子却不偏不斜,正好砍到左膝盖上,当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虽有众人慌忙抬回救治,没有性命之忧,但最终还是落下残疾和羊癫疯的毛病。每一发作就口吐白沫,人事不省。其父无奈,只得遍请名医、巫师治病除邪,费尽了心血,一年后才见好转。

病愈后的高某,心里在气,决心要搞一场恶作剧,竟悄悄在那五杈树根部的烂洞里放了几块燃烧的红炭火!这棵百年老树过于粗大,内部腐朽部分着火慢且无烟无焰,所以一直烧了四天四夜,别人都没发现。到了第五天一大早,高某奇怪,这树怎么烧不倒,该不是火熄了吧?于是,又拿了斧子带上火种,砍开树皮往里看,哪知这一看不要紧,竟无端送了高某性命。原来,大树内遭遇火烧四天四夜,仅剩一层薄薄的表皮,突遭斧砍,再难支持,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连根倒下。人们闻声赶来,只见这棵老树横七竖八倒下一地,砸得一亩开外的土地尘土飞扬,成熟的柿子摔了一片,粘糊如血,而高某当场砸死树下。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强与弱是由别人下定义的,而不是你自己下结论的。你的强弱性格在世事经历中形成,又要回到沧桑世事中接受人们的检阅,是强是弱,周围的人早已心中有数,你不必装强,也不要佯弱,生活过得自自然然、舒舒服服就好,只求愉快地过好每一天,不要逞强,也不要欺弱,更不要“弱肉强食”或“恃强凌弱”。

作家杨德振哪里人(作家手记强与弱)(4)

世界上有两个维度可以把一个人显示出来,一个是“示弱”和“示强”,另外一个是“自弱”和“自强”。

可以有四种分法:第一种人显得很弱,但内心很强,这叫“示弱自强”;第二种人“示强自强”,就是显得很强,本来也很强;第三种人“示弱自弱”,就是显得很弱,其实也真的很弱;还有一种人“示强自弱”,显得很强,其实没有什么料,也就是外强中干。可以说,后三种都是不同程度的“小人”。

只有“示弱自强”,也就是“无往不平形于外,高山仰止蕴其内,空谷藏峰之象”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强者。

还要提醒诸位的是,一个人若想与比自己强大的人做朋友,是件困难的事。精神强度不相当,弱势一方会有困惑。对方在一定距离之外,你想进一步,对方想退一步,完全得不到进入对方世界的通道,友情自然寡淡;要明白,一个有强大精神力度的人,需要更大强度的药剂和能量,激发和润泽他,他对周围的人几乎不感任何兴趣,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热脸”贴在强者的“冷屁股”上。我有些朋友在当科长、处长时,来往密切,整天泡在一起胡吃海喝与神聊,他们麻烦我办的事不在少数。后来,其中有好几位朋友进入“强者”行列,官至副厅、正厅、副省和将军了,我便再也不与他们联系了。除非他们念及旧情主动联系我。否则,这一辈子注定会视同陌路。人家“强”了,你“弱”了,气场不对等,就算人家不张狂、不踌躇满志,刻意低调,你也只是感觉对方巧于伪装罢了。故不再交,各自保持一份完整的自尊还好些。我认为,弱要“弱”得有骨气、有品味,不要让人有巴结权贵、从中讨利的嫌疑。我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官品是一张纸决定的,人品是一颗心决定的,官品不等于人品,高官不等于高质”(见《故梦》一书)。

美国有部电影叫《弱点》,叙述美国黑人残疾人迈克尔·奥赫如何成为一名橄榄新星的传奇故事。每一个人都有弱点或人生的盲点,只要正视弱点和消除盲点,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他就是一个强者的表现。该影片公映后,竟成为2009年全球最大的黑马影片,上映仅8周,就以约3000万美元的成本博得全美2.5亿美元的巨额票房收入。可见,人们对弱者走向强大的同情心与期盼多么强烈、多么向往。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强与弱并没有天然的屏障与阻隔,时势位移,只是不断转换而已。有些人,遇强更强,遇弱更弱,也是一种人生样态,不可讥笑!说不定哪一天也会让你碰上。

时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富强”作为首条核心价值观内容呈现给全体国人,说明富强是我们共同追求价值观的首要目标,只有在富强的现实前提下,才能践行和实现其它的价值观。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做坚强、坚定的支持者、践行者,凝心聚力、献智献策,增强中国的发展后劲,保持经济繁荣的势头,在发展之余,关心、扶助弱势群体,让正义、光明、温暖伸向每一个角落,照耀中国朝富强、文明、法治的大国砥砺前行。

作家杨德振哪里人(作家手记强与弱)(5)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