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方言故事(桐城民谚)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提到读书这件事,又怎么少得了桐城人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桐城方言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桐城方言故事(桐城民谚)

桐城方言故事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提到读书这件事,又怎么少得了桐城人呢。

桐城人自古崇尚读书,重视教育,更是受到 “桐城派”文化熏陶,形成了浓厚的读书之风。在桐城,流传着一句谚语:“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那时候,不管家境好坏,基本上每家都会养一头猪,从年头养到年尾。养猪的人不能懒,要勤劳节俭。有空闲时去打猪草给猪吃,粮食和经济作物中的茎叶壳,以及人不能吃的劣质谷物、平时生活中的剩菜剩饭等,都可以成为养猪的饲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物尽其用,避免浪费。猪粪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给田地中的庄稼或者蔬菜,比化肥环保。

从小就一直听到长辈用“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这句话来教导我们,以前一直理解字面意思是,贫穷的时候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以后富裕了也不能放弃养猪,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勤劳节俭之风。当时还很疑惑,难道富裕了就不要读书了吗?

后来上学读了很多古文,才知道有一种修辞手法叫“互文”, 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的意思。比如《岳阳楼记》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不是“不要因外物而喜,不要因自己而悲”,而是“不要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再比如《木兰辞》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什么战死的都是将军,归来的都是壮士呢?其实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将士们十年从军,经历了千百次的战斗,有的人战死沙场,有的人幸存而归”。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这句谚语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猪,代表了农业生产,在以前农耕社会,代指耕田;书,则代表精神追求。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不能丢弃的两件事,就是耕田和读书。古人说:“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耕田可以收获粮食,养家糊口,保全性命;读书可以知书达礼,修身养性,提升品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在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养猪了,但是这句谚语仍然不过时。新时代下,“猪”指的是物质生产,“养猪”需要勤劳和节俭,还可以避免浪费,“书”是精神升华。现在说“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更多的是提醒我们,无论贫富,在物质上要勤劳节俭,不断奋斗,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在精神层面,要多读书,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提升自己的内涵和境界。

总之,我们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所以,今天你读书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