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

笔者不是鲁迅的专业粉丝,但是总体来说鲁迅的创作是主要分为:小说和杂文两个部分的。而鲁迅的杂文被称为"投枪":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

"近百年来先进的知识分子之中,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最为深刻,攻打最为猛烈的人之一,鲁迅说:"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需在这里开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房顶,他们就回来调和,愿意来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更激烈的有:"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凡散,秘制仙丹,全部踏倒他。"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1)

鲁迅对于古典、传统的如此的批判从客观来讲这是一个绝对不公正与科学的看法,"五四时期"的新兴作家想彻底隔绝与旧文学的关系,可是他们真的能做到吗?他们真的全面或者公正这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上已经浸润了很多传统与"旧"的东西。

鲁迅自然已经不需要笔者多做解释了,但是鲁迅的杂文还是有必要的介绍一下,这样有助于各位方便阅读这篇小文章。

鲁迅的杂文

鲁迅杂文集有《坟 》、《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共十六部。鲁迅杂文的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2)

笔者不爱看那些"五四时期"的作品就是因为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是忘了祖宗的,对于那些糟粕一昧强调;对于那些精华视而不见或者一味抹杀。一味说西方的文学好,我们要全盘学习西方人的,笔者只想说:那些深入在你骨髓、血液中的东西是你能轻易逃得了的东西吗?文学好比一棵大树,一棵有根有枝干的慢慢长起的植物。五四时期的他们要砍掉大树的根,要架空着的让这棵书长果实,全部用的是西方的"肥料"。大家觉得这样的果实能够长得起来吗?

鲁迅杂文也逃不开明清小说的影响

对于"旧文学"十分看不顺眼的鲁迅处处看不过眼,他要和"旧的"划清界限,虽然有点刻意。鲁迅大略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处处渗透出着"旧文学"的味道。其实,说到这里笔者已经有种"讽刺的意味"了。那么笔者就仔细和大家说说鲁迅杂文中的明清小说韵味。

1、 升华理论、形成风格要靠明清小说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3)

对于古代小说非常有着精深研究,那些用明清小说故事应该算是最浅显、也最容易被人看出来鲁迅杂文其中浓浓的古典意味。就比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中,他就说到了《说岳全传》里有个高僧被差役刚刚找到就坐化了的故事。就是典型利用典故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典型。鲁迅的杂文幽默而富有讥讽的特征,我想也是逃不了"四大谴责小说"对他的影响。这个"四大谴责小说"的名词也是由鲁迅在给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最先提出的。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四大谴责小说的源头也还是要追溯到《儒林外史》。鲁迅在他的《论讽刺》中这么说道:

但若写在小说里,人们可就会另眼相看了,恐怕大概要被算作讽刺。有好些直写事实的作者,就这样的被蒙上了"讽刺家"——很难说是好是坏——的头衔。例如在中国,则《金瓶梅》写蔡御史的自谦和恭维西门庆道:"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军之高致矣!"还有《儒林外史》写范举人因为守孝,连象牙筷也不肯用,但吃饭时,他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和这相似的情形是现在还可以遇见的;在外国,则如近来已被中国读者所注意了的果戈理的作品......

——《论讽刺》节选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4)

这里我们提到的即使鲁迅杂文风格对于古代小说理论和古典小说风格吸收。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这么说道:"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果戈里也是讽刺艺术的大师、欧亨利、契诃夫、莫泊桑这些都是国外讽刺大师,讽刺是世界通用的手法、也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

2、 为天地立心,为生人立命的责任感继承

《聊斋志异》和"反聊斋"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是两部相辅相成的作品。至于作者更是有意思,一个是"乡野教书先生";一个是身居高堂的朝廷公务人员。在诸多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点,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北宋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是真正的君子。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5)

不管是《聊斋志异》还是《阅微草堂笔记》都对现实社会进行针砭时弊,同样批判社会政治黑暗和人性之丑陋的思想也在其中若隐若现。《聊斋志异》作者不同,他不像纪晓岚身为公务人员有极多的顾忌,所以他批判与那种"登高一呼"的责任感更强。他利用幻境这种非现实手法来进行对于社会不满的批判。这些锋芒毕露的作品你我想就是作为知识分子那种责任感与担当感吧。

鲁迅《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娜拉走了后怎样》等很多杂文都对中国当时文化、艺术、思想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进行批判。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鲁迅全集》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论睁了眼看》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6)

担忧、更多的担忧在于鲁迅心中,鲁迅的担忧好像我今天还在担忧。他说我们素来用"瞒"

和"骗"的手法来混迹社会,这句话好像是适合任何时代。这样的现实存在了那么久,大概也只有鲁迅可以敢在公共场合上进行抨击,他觉得自己是斗士,他要为大家提点出来。这大概就是那股"使命感"、"责任感"、"担当意识"起了作用了吧。但是又要说句题外话,

中国历来知识分子都在批判,可是没有一个人像鲁迅一样把中国人批判成那样,批判成了"一无是处"的样子。这点,不知是不是真的完全的正确的。

3、 文人理想重构社会秩序

鲁迅《文化偏至论》是这么说的:

然既以改革而胎,反抗为本,则偏于一极,固理势所必然。洎夫末流,弊乃自显。于是新宗蹶起,特反其初,复以热烈之情,勇猛之行,起大波而加之涤荡。直至今日,益复浩然。其将来之结果若何,盖未可以率测。然作旧弊之药石,造新生之津梁,流衍方长,曼不遽已,则相其本质,察其精神,有可得而征信者。意者文化常进于幽深,人心不安于固定,二十世纪之文明,当必沉邃庄严,至与十九世纪之文明异趣。新生一作,虚伪道消,内部之生活,其将愈深且强欤?精神生活之光耀,将愈兴起而发扬欤?成然以觉,出客观梦幻之世界,而主观与自觉之生活,将由是而益张欤?内部之生活强,则人生之意义亦愈邃,个人尊严之旨趣亦愈明,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风怒浪之间,恃意力以辟生路者也。中国在今,内密既发,四邻竞集而迫拶,情状自不能无所变迁。夫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固无以争存于天下。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7)

鲁迅是想学习古代文人以文人理想重构社会的,我们就看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利用暴力重构社会的愿望的种种故事的发生。我们再看看清朝有部小说叫《镜花缘》,它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结构独特的小说。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古典小说家使用这些故事来表达建设理想王国的愿望,他们在脑中构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让自己的"乌托邦"思想得以传播。我们不管这种理想或者方案是不是合理,但是身为文人似乎已经用了一些自己的专长给这个社会开了一些"药方"。

鲁迅杂文集看不懂 鲁迅杂文缘何不好懂(8)

有人说"《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鲁迅当然也是如此,他也想提出自己的治国方案,当然可不可行这是另外一回事情,主要他依旧继承了那股文人理想状态下治国方案、社会秩序构建的传统。

但是,笔者认为大多数五四的作家都逃不出古典文学的圈套,张爱玲、庐隐、张恨水、胡适这些人都没有逃脱他们深深"恨"着的"古典文学"、"古典文化"。当然,五四文学对于中国的文坛是具有开天辟地的作用的,但是,他们如此"古典"也是他们一种狭隘的观点。笔者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证明:身为五四作家,新文学的倡导者依然逃不出古典文学的浸润,这些我们骨子的东西更不是轻易能够丢掉的!鲁迅一边批判着,却一边隐隐继承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