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太原城考古(游山西读历史话皋狼)

赵建斌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一个多民族活动和居住的地方,比如赤狄氏族周初自陕西境进入山西,按照历史顺序最主要的有赤狄皋落氏(皋落又叫皋狼氏)、赤狄潞氏、赤狄甲氏、赤狄留吁氏、铎辰氏,廧咎如氏今山西吕梁方山县南村春秋时称皋狼邑,武乡县故城镇为皋狼古城,都是皋狼氏侵入中原的重要据点西汉根据春秋遗址又设皋狼县,后来成为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庭西晋末,南匈奴刘渊据此建立匈奴汉国都城赤狄潞子立国后被晋攻灭,今潞城市因以得名留吁、铎辰长期在武乡、屯留盘踞,甲氏曾在武乡县分水岭和故城一带活动,现有地名侯甲山,汉书有“越侯甲而长驱”的记载,武乡北甲水、沁县南甲水,这些地名都生动地记录了赤狄甲氏活动的范围和路线1972年的分水岭春秋战国墓地发掘证明铎辰王葬于此处春秋时期,晋景公迫于赤狄的压力,为了霸业图振,不得已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赤狄潞氏“和亲”,以换取一段时期的边鄙安定今闻喜、屯留、长子境内都曾有少数民族建国立都的历史记载华夏汉民族在不断进行民族融合中发展,山西就是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商周时代戎狄活动与皋狼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唐代太原城考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唐代太原城考古(游山西读历史话皋狼)

唐代太原城考古

赵建斌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一个多民族活动和居住的地方,比如赤狄氏族周初自陕西境进入山西,按照历史顺序最主要的有赤狄皋落氏(皋落又叫皋狼氏)、赤狄潞氏、赤狄甲氏、赤狄留吁氏、铎辰氏,廧咎如氏。今山西吕梁方山县南村春秋时称皋狼邑,武乡县故城镇为皋狼古城,都是皋狼氏侵入中原的重要据点。西汉根据春秋遗址又设皋狼县,后来成为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庭。西晋末,南匈奴刘渊据此建立匈奴汉国都城。赤狄潞子立国后被晋攻灭,今潞城市因以得名。留吁、铎辰长期在武乡、屯留盘踞,甲氏曾在武乡县分水岭和故城一带活动,现有地名侯甲山,汉书有“越侯甲而长驱”的记载,武乡北甲水、沁县南甲水,这些地名都生动地记录了赤狄甲氏活动的范围和路线。1972年的分水岭春秋战国墓地发掘证明铎辰王葬于此处。春秋时期,晋景公迫于赤狄的压力,为了霸业图振,不得已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赤狄潞氏“和亲”,以换取一段时期的边鄙安定。今闻喜、屯留、长子境内都曾有少数民族建国立都的历史记载。华夏汉民族在不断进行民族融合中发展,山西就是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商周时代戎狄活动与皋狼密不可分。

伐灭商后,大一统的周王朝怎么可能允许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突然冒出这么多戎狄之国堂而皇之地生存发展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晋国的使命就是启以夏政、疆以索戎,春秋时期尊王攘夷就是诸侯的旗帜。周王室也有难言之隐,历史的隐情更是讳莫如深,这里隐藏着汉与戎狄、戎与狄,赤狄与白狄、赤狄各部落之间、皋狼与皋落的关系。

我们先看看赤狄最早的东山皋落氏,和肥国国君最后一任国君绵皋的关系。光绪版《平定州志·古迹》载:“昔阳城东五十里。《左传》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夏六月,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因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由此可见,这次晋灭肥国,是晋军统帅荀吴伪称与齐国会盟,然后假道鲜虞,进入昔阳,两个月后灭掉肥国,肥君绵皋成为晋军俘虏。我们不知道肥国的来历,只知道肥国的末代国君是绵皋,绵是绵山的绵,绵河的绵,绵蔓水的绵;皋是皋狼的皋,皋落的皋,皋牢城的皋。这绵绵不绝的山山水水,都和肥子国的国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河北卢龙肥如、山东肥城、安徽合肥都是肥子国民迁移衍生的地望。当年肥国危迫之际,肥公子结太行山西同族,在今山西昔阳县承建肥子国,更遣国人聚于太行铸兵蓄马,再图复国。晋国灭肥后,余部徙居至鼓国,后居住在今河北藁城西。从这段历史可以推测,肥国在山西昔阳结同族,说明肥国和皋落氏是同族,肥国最后被晋所灭的绵皋国君也是和皋狼有联系的,是皋狼部落的发展和分支。皋狼与皋落联系紧密,或者就具有同一性,只不过因为方言和读音的问题,后世成为两个词语,但根本的内容都是指皋狼部落,即皋落。

《山西地名志》记载:“皋牢城,盂县东二十三里,今名曲城村,本皋落族。皋落,在昔阳县东南,州志,县志皆谓春秋时东山皋落狄之朝地。东山皋落氏,春秋时赤狄之别种。皋落乃其氏族聚落居地。《左传·闵公元年》:晋侯(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春秋舆图》称,东山皋落氏国,在垣曲县西北六十里。即今垣曲县古城西五十里皋落镇。潞,一作潞子,西周夷国,隗姓,赤狄之别种。为晋国荀林父所灭。《春秋舆图》:赤狄潞氏国在(潞城)县东北四十里。今续村有潞子婴儿墓,即古潞国之地。武乡县南关镇,即春秋时,智伯求赵襄子的蔡皋狼之地。方山县也有皋狼城。《史记》记载:“孟增(赵氏之祖)幸于同成之王,是为宅皋狼。”即智伯之赵,请蔡狼皋之城。西汉,置皋县,属西河郡。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封代共王之子迁为皋狼侯。1963年,文物普查中,发现方山县南村堡,有汉代古城遗址。即皋狼故城之所在。

鬼方,殷商时期崛起为大国,一度对殷商构成重大威胁。经过殷商和周人的长期讨伐,鬼方人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滞留在朔方的归化进入中原,其贵族甚至王族,成为归化人,如怀姓九宗。另一部分鬼方人则可能从朔方一带转移到了西北关陇一带,混入诸戎之中,即汉代还存在的先零戎,还有一些散居在朔方的,成为两周时期的赤狄/白狄、鲜虞等等。从春秋左传和公羊传可知,赤狄/白狄/鲜虞都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北方族群,他们与赵国历史紧密相关,近些年的中山国考古也显示了这批早期北方民族的文明程度颇为惊人。

在上古时期,神农氏炎帝为华夏民族开八荒之祖,在上党首先创立伊耆国,尧帝也不例外,继承了母家之姓氏,仍以“伊耆氏”为号,再次为国号,即黎国之称。耆,又作“黎”。商代方国。为周文王所灭。《史记·周本纪》记载了这段历史的真谛,曰:“文王败耆国”、“明年,败耆国。”

在甲骨文中对“黎国”的记载:已酉卜黎方来,告于父丁(《甲》810)。已酉卜黎方来,于父丁告(《粹》1127)。辛亥贞王正黎方(《缀》184)。王正黎方,受又(《宁沪》1.327)。通过甲骨文的记载,显然可以看到,商周之前黎国的存在。为什么“黎国”又称为“鬼方”?因为“鬼方”是隗姓的地方。隗与槐皆之同音为姓,“鬼”为隗与槐姓的简写,为神农氏炎帝魁部落也。《汲郡古文》记载:“有鬼国侯。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狄王”就是鬼国侯王。越南史书,《大越史记》记载:“壬戌元年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既而南巡至五岭,接得婺仙女,生录续,封王为泾阳王,治南方,号赤鬼国。”这赤鬼国和赤狄有联系,是不同地理上的同部落迁移。

上党地区的 “妇好方彝”有可能是商武丁妻妇好将军当年征战上党地区“鬼方”归化神农氏炎帝部落的遗存物证之一,为研究商代“鬼国”地域文化揭开了千年之谜。

怀姓九宗,是西周初期,周成王交给其弟、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进行统治的人民。

怀姓九宗出自鬼方,又称归姓、隗姓、媿姓。从传世和发掘的青铜器铭文、史料典籍和姓氏源流等多方面分析,怀姓九宗,在夏同盟时期,称河伯族,商王国时期称鬼方,周王国时期称怀姓九宗。

“鬼者,归也”,归夷就是怀姓九宗的别称。从山西绛县的倗国古墓DNA检测结果看,怀姓九宗的父系Y染色体DNA是Q-M120,显然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古欧亚人,与突厥人有一些关系。

春秋时期的赤狄,是鬼方的后裔。另外,白狄与赤狄同为狄人,但白狄与鬼方无关,白狄的欧亚人特征更明显一些。

河伯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出身于陕西渭南一带。中国民间传说中,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冯夷授给大禹的。冯夷是怀姓九宗的开山老祖。

怀姓九宗的诸宗族如下:

一、河宗氏

夏同盟酋长帝芒时期,河伯族首位酋长河神冯夷的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等时期。至周王国初期,冯夷国分为河宗、冯、邯等国。

河宗氏是怀姓九宗的大宗,继承了夏同盟时期河伯族的名号。《穆天子传》中,周穆王昆仑之行的向导伯夭,应是河宗氏的族长。

二、冯氏

冯国位于陕西大荔县一带。在后来秦汉时期,在那里建立了冯翊郡,成为关中三郡之一。关中三郡,中间是京兆郡,左冯翊,右扶风。冯翊,是冯地作为京城左翼的的意思。怀姓九宗冯氏,是姓氏冯的来源之一。

三、邯氏

今陕西洽川县一带。

四、归氏(即胡氏)

陕西武功县一带出土的胡叔簋铭文,可知胡氏亦为媿姓。归氏亦即胡氏归夷的胡国,是姓氏胡的来源之一,此归夷就是怀姓九宗。归氏在被商王武丁讨伐后,南逃至河南漯河和安徽阜阳,建立了归胡国等国。

五、有氏

六、何氏

东汉王符的《潜夫论》中,记载,“归姓胡、有、何”,归姓即怀姓九宗,其中胡氏显然指的就是前述的归氏。甲骨文卜辞中的归方、虎方、何方等,这些可能都是怀姓九宗建立的方国。商王武丁讨伐怀姓九宗,九宗中有一支渡过长江,在今湖南的宁远一带建立了何国。这个何国应该出自怀姓九宗的何氏,而何氏应与河宗氏有关。

七、倗氏

倗氏应是怀姓九宗中很重要的一支,位于山西绛县的倗国显然就是怀姓九宗的倗氏。从传世青铜器倗仲鼎铭文,可知倗氏为媿姓。《穆天子传》中的倗柏絮应是倗氏宗长。

八、復氏

復氏亦是怀姓九宗之一,很可能是甲骨文中提到的复国。

九、宝氏

据《史记》、《左传》等史籍记载,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今山西南部的唐国发生叛乱。十月,周成王派周公旦率军平息唐国叛乱,将唐国人迁到今陕西长安一带,建立杜国。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其弟叔虞。唐国后来改称晋国,唐叔虞成为晋国开国之君。分给唐叔虞的臣民,即古唐国之余民“怀姓九宗”,此后此九族成为晋国臣民。

在后来晋国内部曲沃代翼的历史事件中,怀姓九宗第二次出场,据《左传》记载,在曲沃代翼事件中,晋侯都被曲沃打败,晋国大夫、怀姓九宗的五正(总长)嘉父迎晋侯,并把他接到鄂地(古鄂国,并入晋国,今山西省乡宁县一带)居住,帮助他稳定了局面,晋侯都因此而谥号晋鄂侯。

归于晋国的怀姓九宗,是赤狄的九个部族,赤狄的其它部分,还有另外十五个部族,包括皋落氏、潞氏、甲氏、留吁、铎辰、廧咎如等,这些部族各建其国,与晋国时战时和,最后也都被晋国所吞并。

赤狄、白狄各部族,与晋国为邻邦,赤狄分布在今山西南部、陕西东部。白狄进攻赤狄,俘获了叔隗,季隗姐妹花。晋国公子重耳君臣逃到白狄,白狄将赤狄姐妹花分别嫁给重耳君臣。

另一个叔隗,是赤狄国君的女儿,周襄王的王后,故称隗后,改嫁周襄王之弟王子带(太叔带),是“太叔带之乱”的祸首之一。

综上,鬼方赤狄部落九姓归化为怀(槐、隗、廆)姓九宗,另有十五部中,主力六部为晋所灭,其余后世逐步转化为汉族的姓氏而融合。这些信仰皋狼图腾的游牧民族都融合为信仰作为农耕命脉的河伯水神(龙)文化的华夏汉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