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是一本全面解释成功的科学手册,用5条简易的成功定律揭示了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你能够想到的任何人,他们的成功之路都由这些定律决定。此文我以爱因斯坦在美国出圈的例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历,解读成功背后的五大科学定律。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1)

书籍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圣母大学特聘教授、哈佛大学、中欧大学网络科学客座教授。

一. 能力表现驱动成功,能力表现不能被测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事后来看,爱因斯坦在美国的出圈完全来源于一场误会。

1921年4月3日,尚未获得正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第一次来到美国,近两万人在曼哈顿的炮台公园“声嘶力竭,挥臂欢呼”。当天《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派记者去采访了爱因斯坦。

第二天,爱因斯坦上报纸了,轰动全美。

华盛顿邮报的头条,标题为“爱因斯坦教授来了,阐释相对论”。纽约时报也同样在头条宣告,小标题补充道:“数千人等候数小时,欢迎理论家和他的团队来美国。”从这以后,无论爱因斯坦走到哪儿,都会受到电影明星一般的礼遇。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2)

然而,这两万人压根儿就不是来欢迎爱因斯坦的。

当天爱因斯坦是陪同国际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哈伊姆·魏茨曼到访美国。目的是宣传在当时的巴勒斯坦土地上,要建立一个新的犹太国家的思想,这在当地纽约犹太人心目中是一项极其神圣的事业。

所以当天来的这两万人,都是犹太复国主义的狂热支持者。

显然是这两个记者的关注点不同,他们误以为这两万人是来欢迎爱因斯坦的,其实他们只是来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结果闹了一场乌龙,就是这样一场误会,让爱因斯坦第一次在美国为大多数普通人所知。因此,如果不是因为爱因斯坦参与了这样一个,与他科研完全无关的的团体,延伸了他的社交网络,也就不会产生这个误会,因而更不会在美国出圈。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3)

举个例子吧!小张和小王来公司都5年了,他们的能力不分伯仲,区别是小张和多数领导关系更好,在和上层沟通汇报的过程中,更能站在组织架构上理解领导的意思;小王比较内向,只知道干活儿,虽然能力相当,但是成绩不知道该怎么向领导表达,一直默默无闻的。那么公司的领导,大概率会让小张升职加薪,有哪个领导不喜欢沟通顺畅、理解力更强又能随时表达出改善效果的小张呢。

小王虽在工作中埋头苦干,专业能力过硬,但内向的他不善于表达,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比较冷淡,或许之后,小王可以多尝试主动地表达和社交,信息交换的过程,也能让同事更好地理解他。

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没准看不见的关系网就能在下一刻发生反应呢?这就是能力表现驱动成功,能力表现不能被测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4)

二、能力表现有界,但成功无界

当所有人都很优秀时,在优秀中选择卓越是困难的。

面试中,每个求职者都很优秀,面试官也很难选择。有经验的面试者都知道,招聘周期中前几个去面试吃螃蟹的人,不占任何优势,越是靠近招聘中后段,面上的概率越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当面试官面对如此多优秀的求职者时,没办法对比,也产生不了伤害。大家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的兴趣、经历就变得格外重要。

能力表现是有界的。尼尔斯.波尔、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曼内.西格巴恩,他们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但如果我不主动告诉你,一般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因此你就能看到成功者,超级明星爱因斯坦是多么的耀眼。

成功是无界的。超级明星成功者这样的神奇物种之所以存在,因为罕见的能力表现获得罕见的回报。成功是无限的,即使你的能力表现比你的竞争者高出那么一点点,但回报也会轻松地高出百倍,有时甚至数千倍。

经济学家谢尔温·罗森,将超级明星描述为“相对较少的一部分人,收入丰厚,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占支配地位”。代表性的超级明星包括明星、歌手、高管、投资商等。

然而击败我们的不是超级明星,而是完全放弃希望。希望是唯一能带领我们走出黑暗的东西。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处于劣势,我们很有可能就不会为他投票了;

如果我们认为,另一位申请人已经稳操胜券,那我们就不太可能会去申请这个职位了;

如果我们认为,房间里的那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我们好太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会自信地讲出自己的看法了。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5)

三、初始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优先连接”启动初始成功;初始成功又带来更多的“优先连接”。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所称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一本书上架时的初始评论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下意识的会看有哪位知名人士推荐过此书,我们也会参考读者评论和评分,结合他人的意见做出选择。好评和购买越多,书本就越畅销,作者也因此成名。“优先连接”启动了初始成功;成功反过来又带给作者更多资源。

长远的成功则单独由社会适应度决定。当一个产品拥有更好的内在品质,更好的口碑积累,更适应当前的挑战,并多次在竞争中胜出的时候,它就具有了社会适应度。有别于某些产品的爆火,那些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必定有其特别之处。

回想一下爱因斯坦的出圈故事,虽然记者的误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他得以滚雪球一样的成功,但是爱因斯坦本身也得支棱起来,他首先得是杰出和卓越的。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6)

复杂网络中的“优先连接”

四、成功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且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者脱颖而出

全明星团队注定失败,都是能人等于没有能人。

大家谁都看不惯谁,擅长窝里斗,控制欲使人脱离正轨,没有谁能集中精力关注手头的工作。持续的内斗,导致伤残和焦虑。团队成员的沟通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对团队的整体表现非常重要。

团队的成功需要多样性和平衡性,但功劳往往归于一人。集体的顶级成功,源于个人对荣誉归属地毫不在意。因为团队的功劳不依据能力表现,而是基于他人的看法。领导的职责就是带团队。你在一个团队中干活儿,和你自己吃了多少苦头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下次你在苦哈哈的抱怨说,“我做的再多,功劳也是我领导的,”可以静下来想想了,这就是你的工作,招聘时说的很清楚,你要团队协作,啥叫团队协作呀?

许我再重复一遍:团队的成功,源于个人对荣誉归属地毫不在意。

换句话说,只要你承认你在团队中工作,这就是你应该做的,做多了做少了,你就不该抱怨。如果你觉得这不公平,除了去往更好发展的平台外,唯有将你的领导斗下来,向领导层证明你比你领导做的更好。

这样理解可以减少职场中的很多痛苦,你思路对了,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想做就做,痛快一点,做不到的事你就跪着,挣钱嘛!不寒碜。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7)

五、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大器晚成”和“出名要趁早”都成立,成功与年龄没什么关系,取决于你向着重大突破一次次的决心。

S=QR:一个产品的成功(也可理解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个人的Q因子(执行力、落地的能力)乘以想法价值R的乘积。S代表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Q代表将想法落地执行并最终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执行力)、R代表想法的价值。

所以,如果一个Q因子(执行力、落地能力)低的人,拥有R值很高的伟大想法,将遗憾地看到产品流于平庸,因为Q因子低导致QR乘积小,即绝妙的想法乘以糟糕的执行;

如果一个想法的价值R很低,无论Q因子多么高也只会产生乘积低下的Qr产品,这就是执行力强、想法糟糕的情况。

同样,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也同样可以用这个公式。找到你的Q因子(落地执行能力)和你的梦想、想法R契合的工作。

过往我在职场上观察过很多人,很多人长时间执行一件事,他是厌倦的,甚至自己都说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同时又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兴趣是什么,处在一种中间的、迷茫困惑的阶段。这是一个需要花一些时间思考认识自己,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放弃,反复尝试,坚持下去。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8)

爱因斯坦经典“吐舌”照片

1951年3月14日,爱因斯坦72岁生日当天,联合新闻社的摄影师准备给爱因斯坦拍张照片。但那天爱因斯坦状态不好,对着镜头好几张照片都比较一般,摄影师和他沟通,来个表情吧,结果爱因斯坦伸出了舌头。于是这张经典照片出现了。

我查资料得知,直至1953年,也就是爱因斯坦去世前两年,仍然在发表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相关论文。

爱因斯坦从未停止努力,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篇论文接着一篇论文,成果不断,直至离世。这也提示我们,坚持不懈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远方,特别是当它与我们的高Q因子结合在一起时。

以上,5项定律被称为巴拉巴西成功定律,参考引用的资料来自这本同名书籍。注意这不是严谨的读书分享,有些地方加入了我自己的理解,欢迎纠错讨论,也请各位见谅。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十个成功定律(揭秘成功背后的科学规律)(9)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作者:王炎先生爱吃面(公众号/B站)分享知识,记录生活和工作感悟。前物业行业招采主管。一个在迷茫、痛苦、焦虑中自我探索10年,最终阶段性地找到了兴趣和人生方向的家伙。喜欢阅读,善于将理论联系现实生活,喜欢记录、有时也比较戏精,欢迎你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