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蔡昉谈乡村振兴)

“2022财新夏季峰会:应对不确定性”7月9日-10日召开, 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针对“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发表主旨演讲。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蔡昉谈乡村振兴)(1)

蔡昉表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是消除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要以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为抓手,通过公共品供给的方式来实施。

蔡昉指出,中国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一些人不知道乡村振兴怎么抓,有时候会导致有些做法表面化,比如重点放在乡村面貌的建设上,这只是乡村振兴的内容之一。

蔡昉强调,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容非常宽泛,其中“农业强”体现产业兴旺的要求,“农村美”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乡村面貌建设的要求,“农民富”体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要实现乡村振兴,根本路径是消除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今后十几年是消除这种二元结构的窗口期。

近期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蔡昉称,对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不仅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还要着眼于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持续增长。

从2021年各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看,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3.7%,明显低于高收入、中等偏上、中等收入、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10.9%—12.5%增速。

“遭遇疫情的冲击,低收入群体仍然是相当脆弱的。

蔡昉表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应该以公共品供给的方式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不仅是每一个农民、打工者、基层干部(的事),更多的还是一个公共政策。”他强调。

他称,中国城乡间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存在。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覆盖超过10亿人,其中2.9亿人是实际领取养老金,但领取的人数中有56.6%,也就是说约1.61亿的人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较低,其领取金额只占发放养老金总额的5.9%,“公共服务覆盖率明显扩大,但是差距仍然非常之大”。

蔡昉表示,“二元社会结构变成了一种固化的体制机制。”中国的户籍制度导致户籍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有巨大差别,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有差别,进城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也有差别,还有未就业者和就业者的差别。

蔡昉认为,相关政策调整能带来报酬递增的改革红利,要抓住机会,在改革红利最多、最明显的领域加快改革力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后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流动等一系列做法。

来源:腾讯财经

原标题:蔡昉: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未来十几年是窗口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