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血虫病症状和治疗(犊牛蛔虫病的活体症状)

1、病因分析犊牛小肠内寄生的成虫会在该处产卵,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当外界环境适宜时,7~9天之后就会发育变成幼虫,并在13~15天之后于卵壳内发生第一次蜕变,发育为第二期幼虫,也就是感染性虫卵在母牛采食饲草、舔食异物或者饮水时就能够吞入这种虫卵,并在进入小肠后逸出幼虫,接着穿过肠壁,移行到肝脏、肾脏、肺脏等器官发生第二次蜕变,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并在这些器官中停留当母牛妊娠大约8.5个月时,幼虫就能够移行到子宫,并进入胎盘羊水,发生第三次蜕变后变成第四期幼虫,且容易被胎牛吞人而侵入其肠中继续发育当犊牛产出后,幼虫会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变,25~31天之后即发育为成虫成虫一般可在肠内生存2~5个月,之后逐渐被排到体外而变成传染源另外,妊娠母牛体内的幼虫还可经由胎盘移动到胎儿的肝脏和肺脏,接着进入小肠内继续发育,导致生前感染,从而在犊牛产出时小肠内已经寄生有成虫,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犊牛血虫病症状和治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犊牛血虫病症状和治疗(犊牛蛔虫病的活体症状)

犊牛血虫病症状和治疗

内容摘要:犊牛蛔虫病也叫做新蛔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有牛新蛔虫而引起,通常是小于6月龄的犊牛容易发生,主要症状是消化紊乱,造成腹泻、腹痛、贫血、机体消瘦以及肺脏病变等,如果感染大量虫体还可能导致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犊牛蛔虫病的活体症状 犊牛蛔虫病的检疫、诊断及其防治。

1、病因分析

犊牛小肠内寄生的成虫会在该处产卵,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当外界环境适宜时,7~9天之后就会发育变成幼虫,并在13~15天之后于卵壳内发生第一次蜕变,发育为第二期幼虫,也就是感染性虫卵。在母牛采食饲草、舔食异物或者饮水时就能够吞入这种虫卵,并在进入小肠后逸出幼虫,接着穿过肠壁,移行到肝脏、肾脏、肺脏等器官发生第二次蜕变,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并在这些器官中停留。当母牛妊娠大约8.5个月时,幼虫就能够移行到子宫,并进入胎盘羊水,发生第三次蜕变后变成第四期幼虫,且容易被胎牛吞人而侵入其肠中继续发育。当犊牛产出后,幼虫会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变,25~31天之后即发育为成虫。成虫一般可在肠内生存2~5个月,之后逐渐被排到体外而变成传染源。另外,妊娠母牛体内的幼虫还可经由胎盘移动到胎儿的肝脏和肺脏,接着进入小肠内继续发育,导致生前感染,从而在犊牛产出时小肠内已经寄生有成虫。

幼虫主要是在体内移行时对机体产生损伤,严重时能够导致肺水肿、肝脏脂肪变性等。成虫寄生在肠内,会对肠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引起出血、溃疡,从而ILIJ现继发感染,进而发生肠炎,且虫体分泌的毒素还会导致机体发生过敏、阵发性痉挛等,致死率在22%左右,还能够导致胆管、胰管被阻塞。当寄生过多虫体时,有时会在小肠内缠绕成团而引起阻塞,严重时可能发生肠穿孔。

2、活体症状

该病一般是3月龄以内的犊牛容易发生,尤其是3周龄时最容易发生。当犊牛感染严重时,初期精神状态较好,能够正常吮乳,排出糊状粪便,呈灰白色,且通常散发恶臭味;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犊精神沉郁,减少走动,往往卧地,食欲减退,吮乳乏力,腹部不断膨大,有时会伴有腹痛现象,并排出硬结或者水泥样粪便,也散发恶臭味。当症状进一步加重后,病犊精神萎靡,停止采食,严重消瘦,被毛粗乱,黏膜苍H,拱背,后驱无力,走动摇晃,无法稳定站立,往往长时间卧地不起或者垂头呆立,呼出散发有特殊腥臭味的气体;体温一般偏低,尤其是耳尖和四肢厥冷,极度衰弱或者陷入昏迷状态。当寄生大量虫体时,会导致肠阻塞或者发生破裂,或者继发引起胆道蛔虫症而发生死亡。

3、宰后剖检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发现肠内容物呈淡黄色黏稠状,并含有大量虫体;由于虫体产生的机械损害,会导致肠黏膜大面积发生炎症,并散布有溃疡;有时还会发生肠管堵塞、肠破裂、肠套叠、腹膜炎以及胆管堵塞。如果犊牛产出后才食入感染性虫卵,会进入肠管后孵化出幼虫,并钻过肠壁侵入肝脏,在移动过程中就会导致消化机能被损害,使肝组织被破坏,从而造成食欲减退。幼虫移动到肺脏时,会停留在该处继续发育,并使肺组织被破坏,出现点状出血,并导致肺炎,从而在临床上表现出呼吸困难和咳嗽,且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增多。

4、实验室检查

取病死犊牛的直肠内容物以及存活的小于5月龄患病犊牛排出的新鲜粪便,用于虫卵检查。一般采取饱和盐水浮集法收集虫卵,然后进行镜检。虫卵呈淡黄色,接近圆形,卵壳较厚,具有蜂窝状外层,且表面存在多孔结构的厚蛋白膜,里面存在1个卵细胞,大小在(70~80)um×(60~70)um,阳性率通常可达到60%左右。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盐酸噻咪唑,患病犊牛可以按体重灌服12~15mg/kg,通常2天之后就会排出虫体。或者使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每头病犊口服300mg,驱虫效果也较好。或者使用依维菌素片进行驱虫,按每10千克体重服用50mg,这是一种广谱、低毒、高效药物,治疗效果也较好。如果该药配合使用驱虫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即先服用一种药物进行驱虫,2周之后冉服用另一种药物进行驱虫。如果患病犊牛持续腹泻,要及时口服补液,即在1000mL水中添加20g白糖、3.5g盐、1.5 g氯化钾、2.5g小苏打粉,混合均匀后自由饮用,如果加用矽碳银、泻痢停,并配合使用木炭末或者炒糊的高梁,都具有较好的止泻效果。如果病犊伴有腹痛,可肌肉注射10mL添加有100万IU青霉素的50%安乃近注射液。

预防性驱虫。犊牛蛔虫病通常是在生前通过母体胎盘感染,使其较小日龄就会出现发病,通常在30日龄左右就会由于发病而死亡。凶此最好采取早期预防性驱虫,一般在20~25日龄和60~65日龄各进行1次,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经济损失。通常选择使用敌百虫片,按体重服用们~50mg/kg,或者按体重服用8~10mg/kg盐酸左旋咪唑片,且驱虫后适宜供给健胃剂。

犊牛蛔虫病的防治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5个月以内的犊牛。成虫在犊牛的小肠中可以寄生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体内排出。成年牛只在内部器官组织中寄生有移行阶段的幼虫,尚未见有成虫寄生的报道。虫卵对干燥及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土壤表面的虫卵,在阳光直接照射下,经4h全部死亡;在干燥的环境里,虫卵经48~72h死亡;感染期的虫卵,需有80﹪的相对湿度才能够生存。但虫卵对消毒药物的抵抗力较强,虫卵在2%的福尔马林中仍能正常发育;在29℃时,虫卵在2%克辽林或2%来苏尔溶液中可存活20h。

症状与病理变化

犊牛出生两周后为受害最严重时期,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可以损伤小肠黏膜,引起黏膜出血和溃疡,并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肠炎。

症状表现为消化失调、食欲不振和腹泻,早期会出现咳嗽,有特殊的臭味,排多量黏液或血便,患畜虚弱消瘦,精神迟钝,后肢无力,站立不稳。成虫大量寄生时,会夺取大量营养,使犊牛发生消化障碍,可造成肠阻塞或肠穿孔,引起死亡。虫体的毒素作用也可引起严重危害,如过敏、阵发性痉挛等。成虫聚集成团可引起肠道阻塞或肠穿孔。出生后的犊牛受感染时,由于幼虫的移行,可造成肠壁、肺脏、肝脏等组织的损伤、点状出血、发炎,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诊断

犊牛有腹泻、排大量黏液并具有特殊恶臭、咳嗽、消瘦及生长发育停滞等现象时,均可作为疑似蛔虫病的依据,进一步确诊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有无虫卵。也可结合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进行诊断性驱虫来加以判定。死后剖检可在小肠找到虫体或在血管、肺脏找到移行期幼虫。

防治

1.治疗

左旋咪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4~6mg,肌肉注射;或每千克体重8mg口服。中毒可用阿托品解除;左旋咪唑还可引起肝功能变化,严重肝病患畜禁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时,对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尤其是盐酸左旋咪唑;泌乳期动物禁用;休药期内服给药为3d,注射给药为28d。

阿苯达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mg,口服。

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类药物:有效成分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针剂)或口服(片剂)。用药后28d后所产生牛奶,人不得食用;牛屠宰前21d停用药物。

哌嗪:也叫驱虫灵。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50mg,一次口服。

精制敌百虫: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mg,总量不超过10g,溶解后均匀拌入饲料内,一次喂服。出现副作用时,用阿托品解之。

2.预防

应对15~30日龄的犊牛进行驱虫,许多犊牛尽管不表现临诊症状,但可能带虫,而且此时成虫数量正达到高峰。早期治疗不仅对保护犊牛健康有益,并可减少虫卵对环境的污染。还要注意保持牛舍的干燥与清洁,每天定时清理粪便并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将母牛和犊牛隔离饲养,减少母牛受感染的机会。

亲爱的养殖朋友们,关注(每日生猪报价/dfj878),有什么养殖方面的问题,行情分析,养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读我们会有专业老师第一时间给你回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