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年轻而我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你永远年轻而我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1)

你永远年轻而我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2)

于雪丹

我们携手并肩,我们甘苦与共,我们曾经在紧张工作中,我们曾经在开心快乐中,送走过那么多自己的节日。而今,同样的节日,同样的日子,却少了你的音容,少了你的欢笑,少了你为一篇美文、一张美图而忙碌至深夜的背影。我们,仍在坚守你的岗位,坚守你的理想,坚守你的忠诚。未来遥远漫长,但你美丽的名字不会被岁月隐没,你的生命温度也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把绵长的思念浓缩在这些文字里,我们也知道,无论多么华丽的语言,也难道尽你灿烂的生命……

煦暖不觉春近,初雪方知冬临。

枝上的树叶还泛着盈盈的绿意,一场漫天漫地的大雪便于苍穹之间破空而来,宣告了它们生命的终结。

如同半年前那个春意萌生的季节,因为你的猝然离去,我的内心也飘下了浩浩荡荡的大雪。素雅而强大,柔弱却决绝。

此刻,我的桌前摆放着一张刚刚领回的“第一届内蒙古党报联盟新闻奖”获奖证书,上面赫然并列着我和你的名字:于雪丹,马琰。若是从前,即便工作太忙无法实现,这样落雪日子我们也一定会电话相约着去踏雪狂欢,而现在,你的名字如此轻易就能灼痛我的双眼。

这篇作品是我们第一次合作。2017年1月6日。你来报社工作刚刚100天。

还记得当时接下采访任务时领导跟我说:“给你配个助手。”

我不要。他补充:“是马琰。”

我说:“好。”

至今我都感激领导的这个决定,正是那次采访才让我们彼此了解和亲近。

得知采访对象陈秋霖博士当晚飞抵扎兰屯,我带上两笼热包子当晚饭,开车接了你,连夜上了高速。

三九寒冬的漆黑之夜,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的话题更多是聊新闻和文学。那时我才知道你是一个家在额尔古纳的穆斯林,八年时间辗转各地求学,江南大学毕业,台湾东吴大学研究生。虽然你刚参加工作不久,但你对文学写作和新闻事业的热爱我轻而易举就能感知。

只是,我没有想到你的热爱之深,之切,之久长,一直伴随到你年轻生命的终点。

此后三年,你一直都是报社年度先进个人。无论是新闻稿件还是广告文案、重大选题执笔,“马琰”二字,成为报纸和新闻微信平台出现最频繁的名字。

我们所属部门不同,日常工作基本没有交集。但私下里总会见面,迫不及待争分夺秒地相互分享各自的工作生活细节。

“姐,我去参加那达慕了,雪地上脚都冻麻了。”

“姐,我着急出去,‘两会’我的任务比较多,今天要采访三个委员和代表。”

“姐,我上周去西旗,他们救了一只折翼的大鸟,特别好的新闻,我现在还深深感动呢。”

“姐,这篇人物通讯要得急,我写完不是很满意,你能抽时间帮我看看吗?”

……

就这么日深月累的,年复一年的,每天我正常下班时,你在办公室;我加班到深夜回家时,你还在电脑前。就连去年你在世间最后一个生日,都是在零点前几分钟才与同事一起在办公室分享了爱人送来的蛋糕。

你结婚后,偶尔遇到,我常开玩笑“警告”你变胖了,你总是有点无奈地说:“妈妈知道我工作辛苦,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你口中的妈妈,其实是婆婆。离家在外多年,你终于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却无暇分身去照顾和享受这个家。每天吃饭时也要把电脑和手机摆在桌前,眼神须臾不离。婆婆让你吃完饭再工作,你总会对她软磨硬泡带撒娇,让她无可奈何。爱人有时候会怪你没时间陪他,你便时不时地在工作之余给他一个小惊喜,让他对你无计可施。而对公公,你是从内心里尊敬的,常常与他微信交流探讨稿件。从你走后,本就寡言的他更加沉默,一遍遍翻看你关于呼伦湖环境治理的最后一篇稿件《草原上明眸善睐的眼睛》,你在文章结尾留下最后那句谜一样伤感的话语:“生命少了一些竞相引吭的纷争,多了一些随意遨游的自由……”

如今,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

有一次采访结束后,我颈椎痛得坐不直,你把我按到椅子上开始给我按摩,手法专业得令我难以置信,穴位精准,力道柔韧,短短几分钟就让我大有缓解。我问你怎么会学按摩,你若无其事地说:“我父母辛苦供我上学读书,他们年龄大,身体都不好,我就从网上买了教材自学的。”听完,我心里一动。孝顺,感恩,仿佛都不能准确表达你对父母的那份贴心的爱。后来才知道,你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给母亲买了一部手机;父亲有腿疾,你又给他买了电瓶车。本来你是打算五一放假回去再给母亲换一部新手机的,谁知道,就在所有人毫无防备之时,你悄悄陨落在四月的大地。

有时候我经常会恍惚,你温柔可爱善解人意,落落大方心思细腻,文才兼备又低调谦虚,即便有再大的压力也总是以微笑面对。采访时你总会轻易被感动,养殖木耳的张大妈、收养孤儿的梁大妈,白内障患者、福利院老人,任何一次采访,都能燃起你对新闻现场的无限热忱。你曾说过,我们笔下的是个人,但也是时代洪流中有困境、有理想的每个分子;我们记录的是一个小的事件,那也正是社会变革中成长与进步的每个脚步。

马琰,如果有一天科技发达到阴阳两隔仍能够超时空对话,我特别想问:像你这样永远对工作和生活饱含深情的女人,怎么会在人生最美的年华匆匆而去,撒手人寰?!我宁愿相信,选择在青草萌绿、大地泛新的季节离开,是你在这人世间最后的期许和善意!

你走后数日,我夜夜无眠。闭上眼睛,眼前就浮现出你那双纯真通透的眼睛和永远不会生气的笑脸。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着我们一起准备记者节舞蹈,一起排练;你唯一一次休年假去拍婚纱照,回来就跟我分享照片,说自己跟赶集似的拍完就飞回来上班;你去四川出差做节目,回来带给我一包重庆火锅底料;春节前我加完班在楼梯转角遇见你,你放下手里的箱子就把我按到楼梯扶手上给我按摩肩颈;小姐妹生日聚会时你总是迟到,匆匆吃几口饭又赶回单位写那些写不完的稿件、审那些审不完的新闻……

你走后第六天,我和两位同事去帮你整理遗物。每一件漂亮的衣裙都被我们叠得整整齐齐,多希望,它们仍然能够装扮出一个美丽如初的你!

婆婆伤感地说,若我们能穿你的衣服,便是替你在世上延续美丽。我挑了一套你我同款的牛仔衣裤,第二天,我冒着春寒穿上它,去参加全社职工大会,就仿佛你从没离开过我们,从没离开这个你一直热爱的群体。

你工作室里电脑仍在开机状态,我拷贝了你留下来的几乎所有文字,希望能够帮你完善整理,却发现自己无从下手,一千多个文档,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工作,采访计划、策划方案、中俄蒙经济洽谈会、网络直播推介会……你所有的才华都被分解融入到无尽琐碎的工作之中,就如同你无法集中起整块的时间去付出对家人的陪伴和关爱。你说过,你着急,却无能为力。

惟愿独听灯前雪,转忆同看雪后山。

此刻,在你离开半年以后,凌晨四点的雪后初霁之时,我想用这段你发给自己的话,作为你对这个世界的无尽留恋:“当我从航拍器中俯瞰这片我从小生长的土地,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虽然我有过焦虑、彷徨甚至怀疑,但做新闻如此有趣,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希望当我老去的时候,我能够说,我的职业和事业都是我的兴趣所在,在平凡中也能找寻生活的尊严,诠释时代的信念,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这一生,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