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

在柳青岸绿的凉水河里捞虾、捕鱼,在古运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的多彩水岸边漫步……在北京,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市民的亲水空间。然而在十多年以前,不少河湖是发黑、发臭的“牛奶河”,令生活在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自2013年起,北京市连续实施三个“三年治污行动”根治河道顽疾。如今,北京市142条段669公里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实现长制久清,曾经的“牛奶河”成为“生态河”,市民多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优美河湖吸引了鸟儿翩跹,河中越来越多的鱼类渐渐在此“安家”。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1)

景色优美的凉水河。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优美河湖吸引居民休闲娱乐

王思远是北京市凉水河管理处大红门管理所所长,他和凉水河打了18年的交道。18年前,凉水河水质呈乳白色,淤泥灰黑,河道发臭。18年后的今天,经过多轮持续治理的凉水河已经重新焕发光彩。

5月的凉水河河道边,绿植已经翻绿,密密匝匝地像一块块厚毯子覆盖在岸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在“毯子”中间绽放。河道边,随处可见野鸭子、水鸭,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苍鹭、白鹭的光顾。巡河是王思远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与18年前相比,如今的巡河工作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王思远熟悉凉水河的一草一木,当然也包括河里的小动物们。在记者采访时,王思远来到一处观景台突然站住,看着河道嘴里小声说了一句:“今天少了点儿。”

王思远说的“少”,指的是河道里的绿头鸭,他说:“绿头鸭多的时候能有20多只呢。”随着凉水河水质还清,越来越多的小动物在此“安家”,王思远也像“家长”一样悉心看护着这些小生命。

家住凉水河周边小区的居民王斐每到周末都会带着儿子到河里捞鱼、捞虾,有时候还能捞到小蝌蚪。最让王斐满意的是,由于凉水河水质改善,小区变成河景房,“亲戚朋友到我家聚会也会到河边儿走走,河道成了孩子夏天最喜欢去的地方。”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2)

小朋友在凉水河边捞鱼、捞虾。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沿着河道漫步,不时看到有垂钓爱好者在这里挥杆。一位老大爷的小桶里,装着刚刚钓起来的“小白条”。老大爷告诉记者:“河道里各种鱼类、虾类、田螺,什么都有。其实我在这儿主要是玩,钓鱼倒是其次,这么好的环境我可以待上一整天。”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3)

景色优美的凉水河。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曾经的那些“牛奶河”

如今的凉水河已经焕然一新,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曾经的凉水河是“牛奶河”的代名词之一。

历史上的凉水河,是由众多泉流汇聚而成的一汪碧水,在京城水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资料显示,因凉水河源于地下的泉水,水温相对较低,因此得名“凉水河”。

凉水河是北京市西南城区主要排水和景观河道,流经石景山、海淀、西城、丰台、朝阳、大兴、通州7个区,在通州区榆林庄闸上游汇入北运河,全长68.41公里。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2012年前后,城市人口激增,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量污水直排入河,导致原本清澈的河水日益不堪重负。北京市凉水河管理处提供的一组数字触目惊心。十多年以前,凉水河每日入河污水量为144万吨/日,流域污水处理能力112万吨/日,每日约有30万吨污水直排入河。大量的污水直排,对凉水河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曾经的碧水慢慢变成了浑浊的“牛奶河”,空气中也充斥着难闻的异味。

凉水河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杨丽颖工作在凉水河,生活在凉水河岸边。十多年以前,杨丽颖家搬到现在的小区,小区距离凉水河最近的一幢楼只有20米。好好的河景房没想到却成了一年四季不敢开窗的“问题房”。杨丽颖说:“临近河边的窗口全都是关着的,尤其是夏天,凉水河的臭味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杨丽颖居住的小区并非个例。市民窦阿姨家也在凉水河两岸,回忆起十多年前的场景,窦阿姨连连摇头:“那时候臭得都感觉熏眼睛,河道里全是垃圾,这哪是凉水河,这是垃圾河呀。”

在京城东北侧的望京东湖街道,居民住宅林立,蜿蜒的北小河从这里缓缓流过。东湖街道果岭北里社区书记刘春红是这里的老居民,十多年前搬家到东湖湾街道后,刘春红接到居民反映北小河的问题络绎不绝。“主要是臭,居住在这附近的居民不敢开窗,当时开发商卖房的一个亮点是北小河,紧邻北小河的楼房被说成河景房。但居民住进来之后发现上当了,这哪是河景房,这就是条臭水河,生态环境非常差。”此外,令刘春红印象深刻的是往居民家中飞的摇蚊,“这种蚊子虽然不咬人,但往往成片飞,黑黑的一片趴在墙上,特别吓人。”

与凉水河、北小河类似,萧太后河同样经历过恶臭难闻的岁月。北京东南侧的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曾有文字对其有这样的描述:“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然而,随着萧太后河周边人口不断聚集,垃圾成堆、脏水流淌,污染严重,被称为“牛奶河”。据了解,当时每天至少有6万吨污水直排入河,2016年还上榜住建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在多年前的北京,黑河、臭河、“牛奶河”并不新鲜,岔河、坝河等都曾是市级黑臭水体。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北京城的黑臭水体曾达到144条段。

河道治污刻不容缓

正因为“牛奶河”困扰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水环境治理更加刻不容缓。

从历史上来看,北京曾多次开展过河湖治理,但是臭、脏的顽疾一直未能彻底改善。以凉水河为例,1954年到1961年,凉水河进行疏浚工程;1991年北京开展“一河带十河”兴修水利,其中的“一河”就是指凉水河,“十河”包括了温榆河、南沙河等。此次凉水河治理后,达到20年一遇洪水平地面,50年一遇洪水不漫堤。2002年到2007年,凉水河启动综合治理。

杨丽颖说,上个世纪90年代对凉水河的治理除了治污之外,主要目的是疏堵,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从2002年开启的凉水河的综合治理是治根的重要措施,“这次整治不仅仅要提高凉水河的行洪能力,还有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治污、截污,清理河底淤泥。”

2004年,杨丽颖大学毕业,她的第一个“办公间”就是凉水河治理工地,那时河道分成13个标段,由13家单位同时开工。“我记得那会儿是2004年的11月,天已经很冷了,我和同事们就驻扎在工地没日没夜地工作,根本没时间休息。我们裹着军大衣,双脚就踩在污泥中。” 那会儿凉水河有多脏?杨丽颖回忆:“到家之后,我妈都不让我进家门,因为从外套到头发都是臭的,回家必须全套洗干净。”

工作虽然又脏又累,但杨丽颖看到了老百姓有多么盼望着河道治理。“我们这边儿干着活,那边有市民高兴地过来说‘可算是开始治理了’。”杨丽颖说,当时围观凉水河治理的市民特别多,问问题的也多,“大伙儿最关心的是河道治理完之后还脏臭吗?我们给大家解释,不仅不脏不臭,河道还会更加美观,要绿化、美化,大家还能在这里遛弯儿。这么一解释,老百姓特别高兴。”作为一名水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凉水河岸边的居民,杨丽颖对老百姓的问题感同身受,她说:“河道水利工程不仅仅要治理河道本身,更应该让老百姓直接受益。”

治污行动让河湖美起来

那些年,水环境治理成为街头巷尾市民热议的话题。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河湖中各式各样的工程装备、忙忙碌碌的水务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见证着“牛奶河”逐渐还清。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4)

优美河湖吸引居民休闲娱乐。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城市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要求,聚焦最迫切最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京城的河湖治理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

2013年至2018年,凉水河对流域内36条段、158.7公里黑臭水体河段及86处年排污量共计3631.8万吨规模以上的排污口完成了治理。

2014年起,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和通州段工程陆续开工,实施了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建设了巡河路照明工程、河道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以及通州段航道工程等。

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凉水河的水质有了显著变化。在凉水河洋桥橡胶坝,河流在流经过程中形成跌水,如同一个小小的瀑布。然而,橡胶的重要作用远不止造景那么简单。王思远说:“我们制造的这个跌水大概有一米高,水流经过橡胶坝可以充分接触氧气,从而起到还清水质的作用。”当然,凉水河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跌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王思远介绍,凉水河的水环境治理还包括全流域的截污治污,杜绝污水流入河道。同时,技术人员还在水中投放了水生动物、植物,它们同样可以起到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5)

凉水河洋桥橡胶坝的跌水。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与此同时,北京其他“牛奶河”的治理脚步也在加速。其中,萧太后河朝阳段于2016年启动治理,沿线排污口全部封堵,同时对河道生态进行系统修复。2020年,萧太后河通州段启动提升修复工程,通过促流增绿、增柔减刚等措施,打造安全的河、生态的河,形成自然修复、有机调节的河流。岔河、坝河、通州北运河等河湖治理紧锣密鼓地开展。

从全市范围来看,自2013年起,北京市水务局连续实施三个“三年治污行动”,从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了再生水厂、配套管线、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全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再生水厂是神奇的污水治理“魔法师”

污水直排河道是造成河湖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污水治理成为河湖还清的关键。在北京,专治污水的神奇“魔法师”——再生水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13年北京实施第一个三年治污行动以来,累计新建再生水厂74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33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每日398万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766万立方米,能力提升超过九成,建设规模超前十年总和。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正是其中之一,对凉水河还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说是水厂,但是从外面看更像一座湿地公园。公园内花木繁茂、绿树成荫,清澈的小溪中绿头鸭游弋。水厂正是“藏身”于湿地公园地下,可谓一座隐形的地下水“宫殿”。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6)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外观。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走进地下,更能感受槐房再生水厂的规模之大,这里共有地下三层,汽车可以畅行在通道之内,所有处理设备都分处于各个单元格。虽然是庞大的地下水“宫殿”,但是只有少量的技术人员在这一地下区域工作。北京排水集团凉水河流域分公司经理阜崴介绍说,水厂设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人员在地面的工作区域就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各项操作。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7)

隐形的地下水“宫殿”——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污水净化后,污泥和水的混合液进入膜池,这里是清水和生物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之后通过膜丝将活性污泥拦在污泥外,清水汇集成膜产水。”阜崴告诉记者,从总进水到膜产水、总出水,经过一层层技术处理后水质越来越清澈,这些清澈的再生水将重新回到河道,成为河道的景观用水。

北京河道修复治理方案(北京持续根治河道顽疾)(8)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技术人员在工作。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美容师”共同守护河道水质

在河湖“靓”起来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河长”。从2017年起,北京市全面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制,并将20个政府部门纳为河长办成员单位。

“河长制的实施促成各级、各部门合力治水,破除了原来水环境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起水环境属地化管理制度,实现河道、河岸责任统一,这让水污染源头治理变得更直接有效。”西城区城管委水务科科长高军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河长制的实施视为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剂良药。北京市平均每10公里河段就有11名护河人员,每位河长通过手机就能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

刘春红既是东湖街道果岭北里的社区书记,也是一名基层河长。巡河是河长的日常工作之一,“以前巡河的时候特别痛苦,因为河道很臭,垃圾很多。”如今,河湖还清,刘春红觉得作为河长担子更重,因为她得帮助居民守住这池清水,所以跑巡河的次数更多了。“比如说,如果有人往河道里乱扔垃圾,我肯定得上去制止,这河道好不容易清澈起来,咱得保护好。”刘春红说,巡河中她尤其关注是否有私排污水的情况。

近年来,一些智能系统的投用进一步提升了河湖生态问题的处理效率。北京市为各级河长推出了“北京河长”APP,软件可以看到巡河统计、问题统计、河长名录、河湖名录、重点任务、日常监督等内容,还能查询游河人数、雨水情等信息。河长可以查询北京河湖的各类信息,将发现的问题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反馈至平台,通知相应部门统筹解决,并查询进展。

此外,一个新的情况令刘春红感到意外惊喜。河道还清后,越来越多的市民组成了“护河小分队”,共同守护家门口的这条河。“小分队成员近50人,大家分组对河湖巡逻,哪有什么问题,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或者社区。”刘春红说,从“牛奶河”到清水河,居民们不仅仅享受着这一显著的变化,更开始亲身参与维护水环境,从这个程度上来说,每一位热心居民都是“河长”。

北京市142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

多年的持续治理,让曾经的“牛奶河”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河”。

2020年,凉水河经开区段以97.4的好成绩成为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之一。在这里,市民可以沿着亲水步道漫步,河道远端的水车景观成为网红打卡点。更重要的是,随着水质改善,各种鸟类纷至沓来。如今凉水河经开区段成为近300种鸟类的新家园,其中不乏尤鼻天鹅、燕雀、红隼等北京市保护动物,还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鸊鷉(pì tī)。

此外,河道周边改造提升形成80米至400米不等的滨河景观带,面积约117公顷。种植法桐、玉兰、早园竹等大乔木、花灌木、地被花卉,种植密度为30株/亩,绿化覆盖率达到90%,形成以植物外形特征为主题的多个专类观赏区。

千年古河道萧太后河经过一年多的修复和景观提升,在通州段形成6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两岸还建成数十米宽的生态治河体验区和漕运文化展示区,成为城市副中心一道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交织的城市绿廊。古运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也已经与游客见面,公园四周的缓坡上青草连绵、花带环绕。不远处,河水清可见底。数十米宽的河道行至此处,突然放宽了两三倍,形成一处6000多平方米的浅水湾。

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于2017年启动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经过五年治理,伴随生态补水的持续滋养润泽,沿线湿地水面显著增加,河湖水质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日趋稳定,生物多样性极大丰富。记者从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永定河即将在北京市范围内形成一条170公里长的绿色生态廊道,营造出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

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显示,北京市142条段、669公里的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实现“长制久清”。835个规模以上排水口、1000余条小微水体完成整治。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等人口密集区域的主要河道实现水清岸绿。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张彦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