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

上一篇说到,岛津齐宣试图实行财政改革,但没有处理好和老父亲岛津重豪的关系,被岛津重豪废黜,另立岛津齐兴为藩主。岛津重豪和岛津齐兴重用下级武士出身的调所广乡,收回了古借证文,将数百年来还不清的藩债一笔勾销,同时大力发展农工商业,不顾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暗中与琉球进行走私贸易,积累下来大量的财政资金。

岛津齐兴几乎完美地解决了财政问题,但却饱受继嗣之争的困扰。他宠爱侧室由罗所生的次子岛津久光,屡次动念要废黜嫡长子岛津齐彬的世子之位,只因家臣反对者众多而未能遂行。岛津齐彬为自保,借着在江户参勤的机会与幕府老中阿部正弘、尾张藩主德川庆胜、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等人结成政治联盟。嘉永二年(1849年)六月,幕府以萨摩藩发生“由罗骚动”为理由,逼岛津齐兴退位,让位给岛津齐彬。嘉永三年(1850年)正月,岛津齐兴退隐,岛津齐彬正式继任萨摩藩主。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

一、萨摩藩的富国强兵策

当今岛津家宣传机构岛津显彰会编撰的简易版家谱《岛津历代略记》记载:

“齐彬公自幼聪明英迈,度量远大,温和忠顺,富于进取之气。公精通和汉兰学,关注世界各国动向,讲求军备海防策略,德望集于一身,英名冠于诸侯。”

这一记载或有溢美之词,但可以肯定一点,岛津齐彬确实很聪明很有才干,他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名扬天下,在藩内藩外都积聚了极高的人气和声望,这也是岛津齐兴多次想要废黜岛津齐彬却遭到众多家臣强烈反对的原因之一。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2)

岛津齐彬画像

岛津齐彬的成长深受曾祖父岛津重豪的影响。文政九年(1826年)三月,岛津重豪带着十六岁的岛津齐彬到长崎游览,在长崎住了两个多月。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岛津齐彬结识了众多荷兰、中国、琉球的商人、学者,与这些人的交往,让岛津齐彬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情况和动向,极大地扩展了岛津齐彬的见识。岛津齐彬与定居长崎的荷兰医生斯博尔特尤为投缘,他拜斯博尔特为师,向斯博尔特学习荷兰语和荷兰医术,此后多年时间,仍时常用荷兰语与斯博尔特通信。在岛津齐彬还是世子的时候,就组织精通荷兰语的藩士川元幸民、箕作阅甫、高野长英、户塚静海、松木弘安等人,翻译和编写了一系列的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书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军事、航海、气象、天文、地理、测绘、建筑、物理、化学、炼钢、医药等等。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广泛的知识储备,使岛津齐彬目光远大,见识不凡,自带一股与众不同的个人气质。岛津齐彬在江户待了几年,很快就在江户的众多大名、世子中脱颖而出,得到水户藩主德川齐昭、老中阿部正弘等幕府大佬的赏识,并寄予厚望。尤其是天保十一年(1840年),清朝和英国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向来被视为大国的清朝败于一支人数并不算多的英国舰队,这给日本人造成极大的震撼。在日本的有识之士中,顿时分为两派,一派为“攘夷派”,主张坚决将外国势力拒于国门之外,维护锁国体制;一派为“开国派”,主张打破锁国政策,与外国通商交往。开国派和攘夷派虽然争得不可开交,但不论是开国还是攘夷,都有一个一致的主张,认为应当加强海防,确保自身的安全。

然而,以当时暮气沉沉的德川幕府,要加强海防,面临重重困难。

首先是幕府财政紧张,捉襟见肘,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众所周知,德川幕府其实是一个大名联合体,德川将军家就是最大的大名,这个大名虽然规模实力远大于其他大名,但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个寅吃卯粮的主儿,在江户末期,欠下了巨额债务。其实,在岛津家重用调所广乡推进财政改革的同时,德川幕府在老中水野忠邦的领导下也曾采取了后世称为“天保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缓解财政危机,但最终结果却是改革失败,水野忠邦黯然下台。这场失败的幕府改革,在历史上唯一的作用就是映衬了岛津家改革的成功。这时的德川幕府,能够维持日常运营已经非常不易,更不要说拿钱出来搞海防、造军舰、建炮台。

其次,幕府人才匮乏。德川幕府发展到江户末期,可以说已经腐朽不堪,充任幕府要职的大小役人,都是依靠父祖之荫获得官职,多为不学无术、昏聩颟顸之辈。

据《德川实纪》记载,德川家治时期,江户城下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发生火灾被烧毁,需要重建,看到报告后,首席老中田沼意次问其他几位老中:

“大成殿祭的是神还是佛?”

几位老中竟无一人能答得上来。最后还是勘定役人内藤玄蕃回答:

“大成殿祭的是孔子,是唐朝的圣人。”

内藤玄蕃知道孔子,比田沼意次之流稍强一些,但他说孔子是唐朝人,可见也只是个半吊子(按照当时日本人的用语习惯,“唐朝”也可能是指代“中国”,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内藤玄蕃说的不算错)。

当时的幕府就是这么一群水平低下的人组成的,偶尔有一两个有见识的大老、老中想要做点什么大事,还真是拿不出几个靠谱的人才来。水野忠邦主持的天保改革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吃了缺乏人才、没有得力帮手的亏。

于是,德川幕府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老中阿部正弘只能把建设海防的希望寄托在了岛津齐彬身上。岛津齐彬通晓西方科技,了解各国情况,见识不同凡响,如能接掌实力雄厚的萨摩藩,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弘化三年(1846年)五月,岛津齐彬奉幕府之命,回到萨摩藩负责试建海防炮台。如果试建成功,再把经验推广至全国各藩。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3)

阿部正弘

此时,岛津齐彬还是世子,试建炮台一事,要花大钱,必须得经过藩主岛津齐兴首肯才行。但岛津齐兴和调所广乡多年实行财政改革,至此时初有成效,一看岛津齐彬又要走岛津重豪的老路,大为反感。岛津齐兴把岛津齐彬训斥了一顿,几乎要废掉岛津齐彬的世子之位。岛津齐彬建设炮台不成,未能完成幕命,只得返回江户向阿部正弘报告。

经此一事,就更加坚定了阿部正弘等人扳倒岛津齐兴、扶岛津齐彬上台的决心。弘化四年(1847年)八月,经德川齐昭牵线,阿部正弘主持运作,将军德川家庆颁下御内书,命岛津齐彬迎娶一桥家德川齐敦之女英姬。因为是将军指婚,岛津齐兴无法拒绝,而且这对岛津家来说也没什么坏处,所以岛津齐兴倒也乐见其成。有了这么一桩政治婚姻做保障,岛津齐彬和阿部正弘、德川齐昭、德川庆胜结成了更为紧密的政治联盟。此后,越前藩主松平春岳、福冈藩主黑田齐溥、八户藩主南部信顺、宇和岛藩主伊达宗城、土佐藩主山内容堂、佐贺藩主锅岛直正等也加入这一联盟,这些都是当时思想较为开明的“贤侯”,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开国通商事宜,不光是对幕府政策,而且对日本全国的思想舆论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德川幕府中的一大势力“一桥派”至此已经初见雏形。

岛津齐彬与一桥家联姻之后,阿部正弘明显加快了扶持岛津齐彬上位的步伐。嘉永元年(1848年)七月,德川幕府借口琉球走私船事件,逼调所广乡自杀。嘉永二年(1849年)六月,德川幕府又以“由罗骚动”为由,逼岛津齐兴退位。嘉永三年(1850年)正月,也就是岛津齐彬与一桥家联姻的第三年,岛津齐彬就正式成为萨摩藩藩主。

在岛津齐彬谋求成为藩主的过程中,得到了福冈藩主黑田齐溥、八户藩主南部信顺的大力支持。如前文所述,黑田齐溥、南部信顺其实都是岛津重豪的儿子,论辈分相当于岛津齐彬的叔祖父,他们无论从血脉还是人脉上来说,都是妥妥的岛津一门。要知道,当年德川家康让黑田长政移封福冈,就是为了坐镇北九州,牵制南九州的岛津家。谁曾想到二百年后,竟是岛津家的人做了福冈藩主,果然是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以现在的角度看,岛津齐彬的施政理念是非常先进的。他主张开国通商,融入西方文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同时,为了确保在对外交往时保持自主性独立性,必须加强军备和国防。这两点,一句话归纳就是“富国强兵”。岛津齐彬是日本最早提出“富国强兵”口号的人之一。

岛津齐彬实施的“富国强兵”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在萨摩的指宿、颖娃、吉田等粮食产地兴修水利,在大隅北部的山区发展林业。为了鼓励农民、渔民生产萨摩的特色产品,设立官商以保底价收购蚕丝、鱼类贝类加工品、蓝宝石、生蜡、樟脑、菜种、中草药等。设立常平仓,平时储存大米小米等粮食,遇到自然灾害或米价暴涨时,就抛售常平仓米,平抑米价。其实,在水野忠邦主持的“天保改革”中,幕府也设立过常平仓,但因为幕府役人贪腐成性,常平仓沦为众人牟利的工具,丝毫没有起到平抑米价的作用,最终名声败坏,以废弃告终。但萨摩藩的常平仓却很成功,由此也可看出德川幕府衰败到了何种程度。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4)

萨摩切子,即彩色玻璃器皿

第二,培养人才。岛津齐彬恢复了被岛津齐宣强行关闭的造士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新设运用活字排版印刷技术的印书馆,出版科学技术文化书籍。但岛津齐彬也注意避免像岛津重豪那样把过多的资源投入造士馆导致铺张浪费。岛津齐彬要求造士馆借鉴当年新纳忠元开展家中子弟教育的“三无教育”模式(即无固定道场、无专职教师、无资金支持),这样既不用投入太多资金,也不耽误培养人才。

岛津齐彬生长于江户,对江户城下诸大名子弟花天酒地的生活作风深恶痛绝,他主政萨摩后,特别注意从下级武士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只要他看中,就破格予以擢升,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家格”。岛津家原有的“御一家”“一所持”“寄合”等亲贵阶层,岛津齐彬也是量才录用,有才则用,无才则弃之,完全不讲私情,不因为他们家格高而给予照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小松带刀、五代友厚等在后来的倒幕维新中大放异彩的重要人物,都是在岛津齐彬当政时期提拔起来的。特别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两人都出身于岛津家几乎最低级的武士阶层“小番”,如果不是岛津齐彬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他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在鹤丸城中从事杂役,根本没有机会参与重要政务。

第三,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岛津齐彬入主鹤丸城后不久,就在城内的二之丸设立理化实验室,组织藩士研究科学技术。但很快,狭小的城内空间就不够用了。岛津齐彬又在鹿儿岛城下町远郊的矶(地名)宅邸设立“集成馆”,开展一系列的工业技术实验。集成馆最兴盛的时候,每天有两千两百多名工人在里面工作,其实质是一个大型制造车间。

嘉永三年(1850年),也就是岛津齐彬继位的当年年底,就在集成馆建成了制钢所(炼钢厂);

嘉永四年(1851年)建成制造大炮用的反射炉;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5)

岛津家在集成馆建设的反射炉(模型)

嘉永五年(1852年)建成钻开台(钻孔机床);

安政元年(1854年)建成熔矿炉,无一不是日本首创。

在岛津齐彬时期,萨摩藩的枪炮弹药、地雷水雷、刀剑、农具、陶瓷、玻璃、钢铁、纸张、榨油、酒精、盐酸、硫酸、冰糖、铅粉、皮革、橡胶、煤油等产品都实现了国产化,能够自给自足。岛津齐彬还研究了当时西方国家新兴的照相、电报技术,岛津齐彬有一张使用银版照相技术的照片,至今存世,是日本保留至今的最早的照片。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6)

岛津齐彬的照片,据说是日本现存最早的照片

第四,谋划造船事业。岛津齐彬一向重视海防,海防不仅是被动防御,还要拥有必要时主动出击的能力,也就是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军就得有军舰,造船是建设海军不可缺少的基础。本来,按照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各藩不得建造载重量超过五百石的大船。但岛津齐彬奉阿部正弘等幕府老中之命,筹划海防,试办造船,幕府特许萨摩藩制造各类大船,载重量不限,越大越好。

岛津齐彬聘请了荷兰工程师,协助萨摩藩于安政元年(1854年)建成一艘西洋式帆船“伊吕波丸”,翌年,又按照“伊吕波丸”的模式建成一艘军用帆船“昇平丸”。“昇平丸”建成后,悬挂着“日之丸”旗,载着小松带刀、西乡隆盛等人,从萨摩的山川港出发,开至江户的品川冲,将“昇平丸”献给幕府。这是萨摩人第一次从海路来到江户,而且,一向被江户人视为乡巴佬、穷光蛋的萨摩人,一出手竟是如此阔绰,引起了江户城下町的巨大轰动,让西乡隆盛等人油然而生满满的自豪感。明治维新成功后,西乡隆盛为纪念此次出航,将“日之丸”定为日本国旗,沿用至今。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7)

昇平丸

就在“昇平号”到达江户不久,岛津齐彬又建成一艘蒸汽动力轮船“云行丸”,这是日本第一艘蒸汽动力的船舶,如此高科技,岛津齐彬就不舍得送给幕府了。但即使如此,岛津齐彬还是乘坐“云行丸”,开到江户的隅田川,好好地显摆了一番。当时隅田川两岸町民云集,观望岛津齐彬在“云行丸”的烟囱喷出的滚滚浓烟中向众人缓缓挥手致意,时人从未见过如此情景,惊为天人,啧啧称赞“萨摩侯仿佛立于云中”。

岛津齐彬的一系列改革和科学技术研发,都十分成功,为后来萨摩藩的倒幕维新打下坚实基础。当然,岛津齐彬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也是得益于老父亲岛津齐兴和老中调所广乡在此之前较好地解决了财政危机。要是萨摩藩像德川幕府一样缺钱,岛津齐彬的一系列改革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调所广乡和岛津齐彬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为萨摩藩的生存发展作出了贡献。从事后角度来看,两人虽然互为你死我活的政敌,但却“配合”得天衣无缝,真可谓是一对风云际会的人物。

不可否认,岛津齐彬在夺取藩主之位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阴谋诡计,如果不是他联合阿部正弘等人连续发难,调所广乡不会自杀,岛津齐兴也不会那么早就让位。但是,岛津齐兴后来在藩政改革中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早已掩盖了当年历史的暗黑面。正如我国的唐太宗,所谓的“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一场逆父杀兄的政变,但这并不影响唐太宗被后人称为“千古明君”。

岛津齐彬嘉永三年(1850年)正月继位,至安政五年(1858年)七月病故,在位仅八年零七个月,但却被后世称为“圣君”,至今在鹿儿岛地区,仍是神一般受人崇敬的存在。在岛津家历史上,只有两个人被称为“圣君”,一个是开创战国以来岛津家基业的岛津忠良,一个是岛津齐彬。就连岛津始祖岛津忠久、平定萨摩的岛津贵久、席卷九州的岛津义久、威震朝鲜的岛津义弘,都没有被称为“圣君”。

岛津齐彬只凭短短八年多执政时间,就取得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首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风气,率先实践“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政策,为后来明治维新积累了经验,打牢了基础,称为“维新先驱”亦不为过。此前岛津重豪虽然也研究“兰学”,但他主要是把“兰学”当作他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凡人不可触及的阳春白雪的奢侈品,而岛津齐彬重视的科学技术项目,全部都转化成了利国利民的实业,两者的差别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8)

反射炉内部构造

二、笃姬出嫁

按照岛津齐彬的设想,要实行开国通商的政策,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公武合体、举国一致的政权,为此要对幕府施加影响,推动改造幕府的政治体制。在幕府的政治体制中,江户城的“大奥”(后宫)是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9)

大奥

日本历史上没有禁止女性干政的传统。甚至在主丧子幼的情况下,幼主的母亲出面主持政务乃是常态。德川幕府自建立之初就不乏参与政治的女性身影,德川家康时期的阿茶局、德川秀忠时期的阿江、德川家光时期的春日局,可谓比比皆是。这些女性身居大奥,却对“表向”(大奥之人对江户城中幕府机构的称呼,系相对于“大奥”而言的,意思类似于中文的“外朝”)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可见,要掌控幕府,不掌控大奥是不行的。当年岛津重豪能够插手干预幕府政治,被称为“高轮下马将军”,就是因为他在大奥有内线,大奥之主、御台所茂姬(后称“广大院”)是他女儿。

德川幕府将军世子德川家定迎娶岛津家女儿一事,早在岛津齐彬继位不久之后就大体定下来了。阿部正弘、德川齐昭、松平春岳自然是极力促成此事,但按照德川幕府惯例,将军本人并不怎么干预子女的婚姻,这些婚姻事务都是由大奥来决定。所以,联姻岛津家一事,还得大奥同意才行。

当时的大奥,由于将军德川家庆的正室净观院(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早已病故,没有固定的话事人,但在大奥中,地位最高的是将军世子德川家定的生母本寿院(原名“美津”)。本寿院出身低微,父亲是江户城书院番士迹部正贤,全靠儿子成了将军世子,母以子贵,成为大奥的“御内证之方”。因为本寿院不是将军正室,不能称“御台所”,所以才特别发明出“御内证之方”这个名词用来称呼本寿院,其实就是大奥最高主管的意思。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0)

大奥

本寿院的姐姐滨尾,嫁给了德川家庆的弟弟德川齐善,德川齐善后来过继给越前松平家,改名松平齐善,成为越前福井藩主。松平春岳就是松平齐善的养子,论辈分是本寿院的侄子。因为本寿院与越前松平家的这层关系,本寿院方面自然就是由松平春岳负责做工作了。

本寿院对与岛津家的婚姻没有什么异议。因为本寿院出身低,她要保住现有的地位,就必须要让德川家定生下儿子,以稳固德川家定的世子地位。德川家定已经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和前关白鹰司政熙的女儿任子,结婚时德川家庆年仅八岁,结婚十六年后的嘉永元年(1848年),任子病死,第二次是和关白一条忠良的女儿秀子,秀子自幼患有疳积病,身体瘦弱矮小,嘉永三年(1850年)病死。秀子病死时正好岛津齐彬继位不久,于是,为德川家定挑选下一任御台所的任务,就交给了岛津齐彬。而本寿院所关心的,就是德川家定尽快生下儿子,至于儿子的妈是谁,她根本不关心。

松平春岳对本寿院说:

“岛津家是武家翘楚,岛津家的女子都是从小就文武兼修,身体健康,嫁过来一定会尽快生下儿子。”

本寿院一听能生儿子,立马就答应下来了。

当时的大奥,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上臈御年寄”(大奥女官名)姉小路。姉小路出身公家,是权中纳言桥本实诚的女儿,她长期跟随德川家庆,是将军身边的红人,在大奥里是个说话算数的人物。因为出身公家,姉小路很热衷于在幕府和京都公卿之间牵线搭桥,充当红娘,德川家定的前两任公家出身的正室,都是姉小路介绍的。秀子死后,姉小路又开始活动,在京都公家中物色新的人选。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1)

朝廷的公家,是另外一种画风

姉小路最先看中的,是有栖川宫亲王家的线姬。线姬的个人素质很不错,但她已过继给德川家庆当养女,而且已经和水户家德川齐昭的儿子德川庆笃有婚约。德川齐昭不愿解除婚约,线姬和德川家定又有兄妹之名,按照当时的观念,已经不合适成为夫妻了。姉小路另觅他途,又相中了仁孝天皇的皇女敏宫。敏宫地位尊贵,才貌双绝,本是御台所的佳选,但敏宫比德川家定大十五岁,年纪不合适。而且当时朝廷公卿普遍对德川幕府与异国来往谈判之事有所不满,也不愿皇女嫁给幕府。

姉小路屡次牵线不成,面子上难免有点挂不住了。本来,姉小路是看不上岛津家的,看她物色的人选就知道了,不是天皇家就是亲王家,眼光高得很,岛津家作为远国外样大名,根本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但一来她接连牵线失败,自信心已经受到挫折,二来岛津齐彬很善于抓住机会,趁机向姉小路大献殷勤,馈赠了各种奇珍异宝,终于打动姉小路,同意与岛津家的女儿联姻。后来,又有人向德川家庆推荐前左大臣二条齐敬的女儿,是姉小路出面,对德川家庆说:“二条家的女儿,在京都的御风评不佳。”一句话就驳回去了。

帮岛津家说话的,在大奥里还有原本侍奉茂姬的一批女官。这批女官在茂姬去世后大多出家为尼,被称为“广大院附比丘尼”,包括善智院(前御年寄藤岛)、紫云院(前中年寄花川)、妙智院(前中臈头须磨)、专游院(前表使田村)、岭岩院(前表使砚山)、寿誓院(前御末头千野)等人。她们虽然出家,但仍住在大奥里,以“老干部”的身份担任大奥女官的顾问,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在茂姬去世后,这些女官的待遇不免有所下降,而岛津齐彬又舍得花钱,很快就买通了这些本来就和岛津家较为亲近的女官。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2)

出家的“老干部”

就这样,德川幕府的几大势力,将军、大奥、老中、亲藩,都同意这门亲事了。岛津齐彬其实并没有亲生女儿,但好在岛津家人丁兴旺,从众多的分家中不难找出一个合适的女儿来。当时年龄上符合条件的,就有好几位,除了后世熟悉的笃姬,还有南部信顺(实为岛津重豪之子)的女儿小雅、岛津久光的女儿於哲等。最终,岛津齐彬选中的,是今和泉家岛津忠刚的女儿於一(后改名笃姬)。岛津忠刚是岛津齐宣的儿子,论辈分是岛津齐彬的叔叔,而於一则相当于岛津齐彬的堂妹。之所以选中於一,是因为她自幼读书,为人开朗,能办大事。於一的父亲岛津忠刚就曾说过:

“此女太似男子,若真为男身,必是家中侍大将。”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3)

笃姬

嘉永五年(1852年)五月二日,於一从今和泉家的领地萨摩指宿郡出发,移居鹿儿岛鹤丸城,正式成为岛津齐彬养女,改名“笃姬”。笃姬生长于萨摩,要适应江户的水土,特别是等级森严、规矩繁琐、人员复杂的大奥生活,是很有难度的。为此,岛津齐彬打算先让笃姬在鹤丸城接受训练一两年,再到江户成婚。正好,阿部正弘等人也认为婚礼的准备需要一些时间,不必马上进行。

但是,形势发展太快,不允许岛津齐彬等人这样等下去了。嘉永六年(1853年)七月,发生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四艘铁甲护卫舰驶入江户湾浦贺海,要求开埠通商。佩里的四艘铁甲护卫舰通体漆黑,共有六十四门大口径火炮,而江户湾的炮台一共只有二十门炮,口径也小于美国舰队的海军炮。日本人从未见过如此阵仗,吓得瑟瑟发抖。老中阿部正弘慌不择路,借口条约需要天皇批准,和佩里约定明年再来,才算是把这件事暂时糊弄过去,但这已经足以把将军德川家庆吓得一病不起。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4)

黑船

七月二十二日,德川家庆去世,德川家定继任将军。江户城新旧交替之际,大奥也乱成一团,急需一位强有力的御台所来领导众人处理各种繁杂事务。于是,幕府命令笃姬尽快前来江户成婚。

八月二十一日,笃姬从鹿儿岛出发,走的是陆路,经熊本、小仓、广岛、冈山、姬路,九月二十四日到达大坂,参拜住吉天满宫。九月二十九日,到达京都伏见。按照德川幕府要求,笃姬要效仿当年茂姬嫁给德川家齐的先例,先由前关白近卫忠熙收为养女,再以近卫家养女的身份嫁入德川将军家。岛津家历来自称藤原氏,与近卫家素有渊源。岛津齐彬的姐姐郁姬就嫁给了近卫忠熙,说起来都是亲戚,岛津齐彬是近卫忠熙的小舅子。可惜郁姬已经病故,不然这天又要喜上加喜了。笃姬被近卫忠熙收为养女后,改名“近卫敬子”,赐君号“笃君”。

离开京都后,笃姬沿东海道前往江户,于十月十二日到达滨名湖北岸的本坂峠,十月十五日渡过大井川,十月二十二日越过箱根,参拜鹤冈八幡宫,十月二十三日,到达江户,入住岛津家芝宅邸。

笃姬到江户后,又发生了俄国军舰来航要求通商的事件。这在当时是被称为“国难”的大事,阿部正弘等人疲于应付,根本没时间跟岛津齐彬商议将军婚礼事宜。直到安政元年(1854年)八月,幕府才定下来将军婚礼的时间为翌年岁暮时举行。

然而,好事多磨,安政二年(1855年)十月二日夜晚,江户发生大地震,笃姬等人虽然平安无事,但岛津家芝宅邸大部分被毁,为婚礼而准备的物品也损失殆尽。笃姬只好移居岛津家的涩谷宅邸。而德川家方面也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幕府不得不决定将婚礼推迟至安政三年(1856年)年底举行。

安政二年(1855年)十二月十六日,松平春岳亲自来到岛津家涩谷宅邸,了解笃姬的情况。为表示慎重,松平春岳向岛津齐彬最后确认:

“大奥门深似海,一入其中,恐君父女难再见面。不知姬君之志如何?”

岛津齐彬答道:

“无他。唯公仪御缘组而已。”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5)

“公仪御缘组”,就是与将军结婚的郑重说法。松平春岳得此承诺,又去找他的奶奶、当时在世的德川家“公主”中年纪最长的松荣院请示,松荣院也一直为大奥没有御台所而担心,如今看到已有合适的人选,自无不允之理。

婚礼时间确定后,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敲定。例如关于婚礼上的诸多道具,男方和女方都要准备,男方准备的称为“待请道具”,幕府派出旗本梅田三右卫门、山田清之助等人负责。按照岛津家的要求,婚礼一切事务都参照茂姬之例进行。但由于幕府财政紧张,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上安政大地震受损严重,很多东西都难以一时备齐。于是,梅田三右卫门等人提出,应以“节俭”为婚礼方针,必要时可以使用旧有的道具。随身侍奉笃姬的岛津家老女几岛对此很有意见,认为新婚之际,不能使用旧物,否则不吉。但岛津齐彬不以为意,他是个非常务实的实干家,只要达到联姻的目的就成,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安政三年(1856年)十一月十一日,在近卫家家老北小路俊德、岛津家家老岛津久福的陪同下,幕府派出的迎亲队伍将笃姬迎入江户城,但还不能进入大奥。直到十一月十八日举行正式婚礼,笃姬才进入大奥,被人们称为“御台所”,十一月二十五日举行第七日祝仪后,婚礼才算完成。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6)

笃姬出嫁

三、德川幕府的将军继嗣之争

在与笃姬结婚之前,德川家定有过两任正室、一任侧室,都没有生育子女。与笃姬结婚后一年,仍是没有任何动静。至此,事情已经再明显不过,德川家定没有生育能力。同时,德川家定体弱多病,性格怯懦,并非当将军的佳选,尤其是在异国船只来航,锁国政策遭遇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德川家定的表现尤其令人失望。据松平春岳晚年编撰的《闲窗秉笔》载,有一次松平春岳当面向德川家定奏事,只见德川家定频频点头,松平春岳以为是德川家定赞同他的意见,心中暗喜,但后来他才知道,德川家定那是在打瞌睡,并非点头同意。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7)

堺雅人把德川家定演成了个装疯卖傻的家伙,有点过了

这一代将军不行,人们很自然地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任将军身上。这样一来,将军的继嗣问题就迅速浮上水面。最早提出将军继嗣问题的是水户藩主德川齐昭。水户藩是德川幕府“御三家”之一,民间盛传当年德川家康曾授权水户藩可在将军家没有子嗣的时候在尾张、纪伊两藩中选择继承人。于是,此时德川齐昭当仁不让,向老中阿部正弘建议,尽早确立将军的继嗣人选,万一将军有所不豫,可让继嗣继位,就算将军长寿无恙,也可让将军继嗣暂时代行国政。

德川齐昭的建议很合理,幕府中赞成之人众多。但德川齐昭没有明说要确立谁来当这个将军继嗣。他的意图,其实是要立他的儿子、已经继承一桥家的德川庆喜。为了避嫌,他不好自己说,便由松平春岳以亲藩大名的身份,领衔联名尾张藩主德川庆胜、萨摩藩主岛津齐彬、福冈藩主黑田齐溥、八户藩主南部信顺、宇和岛藩主伊达宗城、土佐藩主山内容堂、佐贺藩主锅岛直正等大名,向幕府上书推举德川庆喜。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8)

德川庆喜

另一方面,彦根藩主井伊直弼则联合会津藩主松平容保、高松藩主松平赖胤、桑名藩主松平定敬、上田藩主松平忠固、姬路藩主酒井忠显、庄内藩主酒井忠宽、佐仓藩主堀田正睦等大名,上书推举纪伊藩主德川庆福。

于是,幕府的权力核心顿时出现两个派别,支持德川庆喜的称为“一桥派”,支持德川庆福的称为“南纪派”。不难看出,支持“一桥派”的主力是外样大名,支持“南纪派”的主力是德川幕府的谱代大名。

从个人情况来说,德川庆喜比德川庆福更有优势。因为德川庆福出生于弘化三年(1846年),时年仅十一岁,还是一个小屁孩,他来当将军,比德川家定也好不了多少。而德川庆喜出生于天保八年(1837年),时年二十岁,已经是足以担当大任的大好青年了。

两派的争斗,把大奥和朝廷也卷入其中。在大奥,御台所笃姬自然是奉岛津齐彬之命,支持德川庆喜,属于“一桥派”,而御内证之方本寿院则支持德川庆福,属于“南纪派”。在朝廷,五摄家中的近卫忠熙、鹰司经熙支持德川庆喜,属于“一桥派”,而九条尚忠、一条忠良、二条忠敬则支持德川庆福,属于“南纪派”。

两派原本势均力敌,但在安政四年(1857年)六月十七日,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去世,年仅三十九岁。阿部正弘是“一桥派”在幕府中最大的代言人,阿部正弘的死去,对“一桥派”无异是一大打击。阿部正弘死后,首席老中由“南纪派”的堀田正睦继任,紧接着,“南纪派”的井伊直弼、松平忠固也进入幕府,补任老中,这样一来,“南纪派”在幕府高层中势力大增,顿时压倒了“一桥派”。

幕府决策层被“南纪派”把持,幕府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岛津齐彬等人另辟蹊径,决定从朝廷入手,通过近卫忠熙等人运作,让朝廷以“降敕”的方式确立德川庆喜的将军继嗣地位。但是,朝廷降敕确立将军继嗣,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近卫忠熙等人一时犹豫不决,无从着手。

岛津齐彬想到的,井伊直弼也想到了。安政五年(1858年)正月八日,幕府首席老中堀田正睦上京,名义是请朝廷敕许与异国签订通商条约之事,其实是谋求朝廷降敕确立德川庆福为将军继嗣。岛津齐彬得知这一情况,也派西乡隆盛带着笃姬的亲笔信,到京都催促近卫忠熙尽早行动,先下手为强。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19)

但近卫忠熙动手还是晚了,等到堀田正睦进京,九条尚忠等人也纷纷积极活动,两派在朝堂上纵横捭阖,最后朝廷决定暂时不指定继嗣人选。本来,近卫忠熙还想耍个小花招,在朝廷敕书里写上将军继嗣要满足“英杰、人望、年长”三个条件,只要有“年长”这个条件在,就可以把德川庆福排除在外了。但这种小花招瞒不过老奸巨猾的堀田正睦,“英杰、人望、年长”等等字句,都被堀田正睦在核稿时一笔删掉了。

岛津齐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联合黑田齐溥、南部信顺、伊达宗城、山内容堂等外样大名,准备通过笃姬,让德川家定任命松平春岳为幕府大老。大老地位比老中高,如果松平春岳出任大老,或可改变“一桥派”与“南纪派”的力量对比。“南纪派”当然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们也通过本寿院,向德川家定推举井伊直弼为大老。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20)

德川家定与笃姬

德川家定是个暗弱之人,很多事情做不了主,只能靠大奥的女人们拿主意。最终,年轻的笃姬还是斗不过在大奥混了多年的本寿院,德川家定乖乖听了妈妈的话,于安政五年(1858年)四月二十日颁下御内书,任命井伊直弼为大老。

六月二十五日,井伊直弼就任大老后不久,就召集在江户的诸大名,宣布以纪伊藩主德川庆福为将军继嗣的决定。

说来也巧,就在井伊直弼宣布德川庆福为将军继嗣的决定之后的第七天,即安政五年(1858年)七月六日,将军德川家定就病死了。于是,井伊直弼马不停蹄,又立即安排德川庆福继任将军之位。

但是,德川家定在德川庆福成为继嗣之后几天就死去,不免令人疑窦丛生。据《彦根藩公用方秘录》载,德川家定的病症是脚气(软脚病)和腹内小水积滞,当晚给德川家定治病的是著名的“兰医”(使用荷兰医术的医生)伊东玄朴,伊东玄朴在治病时曾说了一句:

“啊,是毒症!”

这话让侍奉在旁的侍女们听到,以为伊东玄朴是说德川家定中毒了,顿时,“将军中毒”的传言一下子就传遍了大奥和江户城。

其实,伊东玄朴所说的“毒症”,很可能是中医里面的“毒”,是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众所周知,中医里面常见“毒”这个词,甚至有“万病唯一毒”的说法,也可用于指病症急发、恶化等情形,伊东玄朴说的大概是这个意思。但旁人哪里知道这些门道,于是坊间纷纷传闻德川家定是被井伊直弼毒死。德川家定死亡时间和德川庆福成为继嗣的时间太过接近,太过巧合,“毒杀”一说不论真假,就令人先信三分。

德川家定病死时,岛津齐彬正在鹿儿岛。七月十六日,岛津齐彬收到德川家定被毒杀的消息,岛津齐彬一听,顿时怒火中烧。要知道,多年来岛津齐彬就是为了改革幕政而不懈努力,扶持德川庆喜上台,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如今被井伊直弼横插一杠,而且还是以“毒杀”这样卑鄙手段,这让一向“温和忠顺”的岛津齐彬也大发雷霆。

事到如今,岛津齐彬再也想不出别的好办法,那就只有最后一招:拳头大的说了算。

七月二十日,岛津齐彬调集他新训练的西洋式军队三千精兵,集结鹿儿岛鹤丸城外,准备进京都、下江户,找井伊直弼算账,以武力扶持德川庆喜上台。萨摩藩的这三千兵,为数不能算少。参考后来的伏见鸟羽之战,西乡隆盛指挥的萨摩藩兵亦不过两千人左右。由此可知,岛津齐彬带三千精兵进京,意味着什么。

岛津家百年战记五十三(岛津家百年战记)(21)

那么,岛津齐彬究竟能不能打败井伊直弼?混乱复杂的幕末政局,将会演变成何种结果?岛津家的最终命运,又将如何呢?

请继续关注《岛津家百年战记》下一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