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妈妈和儿子的对话(我陪你长大你陪我成长)

文/石墨杨

家中有孩子初长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育儿困惑,育儿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这个不容易,不仅仅在于对孩子的付出,更在于对自己内心的超越。

墨杨带你一起阅读李玲老师的这本教子宝典《我陪你长大 你陪我成长》,如何教育孩子,陪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一直是家长颇为头疼的问题。本书以科学的发展心理学为指导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日常亲子小事,来揭示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角度细腻、有趣生动。

心理学妈妈和儿子的对话(我陪你长大你陪我成长)(1)

《我陪你长大 你陪我成长》一书不仅仅是作者自己家教故事的呈现,也有着对自己年少经历的反思,颇有勇气的自我开放与剖析。同时,作者结合多年心理工作和编辑记者工作经验,将咨询案例、实践案例、成功父母抚养案例的素材融入本书中,使得育儿角度更有张力。从而更接地气地帮助家长建立育儿先育己的意识,提升育儿能力,优化亲子关系,最终达到亲子共同成长的目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玲,资深心理咨询师,她从2002年起从事文字工作,曾为杂志编辑记者,为多家报刊媒体撰写家庭教育类稿件。2014年创办心灵写作课堂,通过写作的方式引领家长及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广受好评。

她出版了《做自己情感的CEO》《机遇来临如何把握》《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等著作,即将出版《想改变世界的你如何不被改变》。

书中的故事实实在在实例给家长带来指引,让家长从中获得启发,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中“家教锦囊”对于每一个在追求学习和成长的家长很有帮助。

做自给自足的家长:学会爱自己,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家长,是能够给自己足够的爱与关注的。不需要过度地通过孩子的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自然能给孩子更多一份的成长自由。

爱,越给越有:爱的能力是在爱别人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个孩子,不会因为爱一个人就不再爱另一个人,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爱是互相流动和促进。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狭隘的想法,而剥夺了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妈妈和儿子的对话(我陪你长大你陪我成长)(2)

你是“内疚控制型”妈妈?所谓内疚控制,就是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方式,来让对方为自己的行为感觉到内疚、自责,控制者从而达到被同情、被顺从、被关注等目的。内疚控制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见,不少母亲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启动内疚控制,让孩子产生“是自己不好”“是自己对不起妈妈”等内疚、自责感,表面上妈妈似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实际上,屡屡被内疚控制的孩子会出现诸如自卑、软弱、情绪低落、焦虑、攻击性强等各种心理问题。

家教锦囊提出:第一步,学会爱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讲,内疚控制是妈妈向孩子“索爱”的一种方式,妈妈希望通过使孩子内疚的方式,来得到孩子的安慰、关心、关注,进而愿意为了妈妈做一切事情。实际上,妈妈的这一做法是不成熟的表现,究其背后,是妈妈缺少爱自己的能力,因此才需要不断地验证孩子对自己的重视。要想摆脱内疚控制行为,妈妈们必须学会爱自己。学会心疼自己,不要总是忽略自己,而一味地为孩子付出。

第二步:学会享受做妈妈的感觉。写进步日记;感受爱的流动。

第三步:拓宽视野,建立价值。寻找人生的方向;建立自己的交往圈;经常与闺蜜保持联系,给予彼此心灵安慰;多参加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比如美容沙龙、心灵成长沙龙。

第四步:学会管理情绪。情绪管理能力的好坏,不但决定着你的事业成败,同样也决定这你做母亲的成败。及时宣泄负面情绪;设置冷静处理角落。

心理学妈妈和儿子的对话(我陪你长大你陪我成长)(3)

美国人泰曼·约翰逊所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我陪你长大 你陪我成长》是一本好妈妈的自修课,轻松解决家庭教育问题,陪孩子终身成长。我们终究会发现,孩子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养育孩子长大,而孩子则陪伴我们成长。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