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风俗说话忌讳(旧时潮汕的祈子习俗)

潮汕民间风俗说话忌讳(旧时潮汕的祈子习俗)(1)

在潮汕民间,旧时祈子有多种形式。其一为以“灯”谐“丁”以祈求子。潮汕各地正月,特别是元宵夜都有游灯活动。“灯”在潮语中与“丁”谐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不知寄托了多少愿望。每到各乡各里“闹热”(老爷生)时,人们会在夜里“老爷”出游时,手里提着一盏灯,跟着“老爷”神像一路游行至各姓的宗祠里,在“老爷”落座后高高举起灯笼,以求财丁兴旺。潮汕地区,凡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例如在潮州,生了男孩的人家自农历正月十三,家人就要挑起一对冬瓜样的红灯笼,欢天喜地挂到凤栖路口凤栖庙的架上,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由家人抱着孩子,一面往自家的灯笼里点红蜡烛,一面接受四邻的祝贺,一连三天,至元宵夜尤为隆重。除红灯笼外,还要在庙前悬挂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大彩凤,并在供桌上摆香祭祀,演戏酬神,十分热闹。现在潮汕地区在为女儿办嫁妆的时候,不论嫁妆丰俭如何,其中必须有一盏豆油灯,也暗喻女儿能为夫家添丁的意思。潮汕地区求子的第二种形式是向神灵祈祷。潮汕地区重男轻女思想浓厚,如果妻子先生女孩或未生孩子,有的地方,丈夫就在乡里新宫庙建成,“老爷”入宫时,想方设法争抱“老爷”(偶像),以求“老爷”早赐贵子。有的地方,丈夫在村里游神赛会时,自告奋勇报名替神明抬轿子,在神明面前献殷勤,期望得到神明的怜悯,赐生男孩。每月潮州城里游“安济圣王”时,常可见到不少人想方设法上前摸一摸“二夫人”的轿子,祈求家中的媳妇或妻子早得贵子。有人趁此机会采来一篮石榴花,跟随在游神的队伍后面叫卖,称这是“二夫人”的红花仙草,以飨那些巴望添丁的人家。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生。潮汕不少地方,此日乡民都要到妈宫(天后宫)祭拜,然后抬妈祖出游。这时,那些结了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他们认为能为妈祖抬轿,就能得到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光。妈祖是海神,同时又是赐子的神祗。同广州人祟信“金花娘娘”、福建人崇拜“临水夫人”一样,潮汕人把妈祖作为施赐子嗣的神祗来祟拜。也有祈求观音赐子的。在揭阳大莲、土尾等乡村,端午赛龙舟后,结婚而未生儿子的男青年们,便上前取下若干龙舟胡须回家供于“司命公”神位前,以求早得贵子。潮汕民间新婚夫妇床头常贴有“麒麟到此”的红字条,寄寓早生贵子之意。古代人们迷信麒麟为仁义之兽,是吉祥的象征,认为积德人家,求拜麒麟可以得子。相传孔子将生的那天晚上,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说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汉代,未央宫中有“麒麟阁”,上画有功臣肖像,用来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从汉代起,民间就有“麒麟儿”、“麟子”等美称。南北朝时,人们疼爱聪慧仁厚的孩子,常直呼“吾家麒麟”。唐时,诗人杜甫《徐卿二子歌》有句云:“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潮汕民间贴“麒麟到此”的做法,便是在中原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潮汕地区第三种求子形式是巫术型求子。潮汕民间有托梦卜生子活动。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澄海莲花山“仙翁”的生日。此日,除澄海外,还有邻近几县的善男信女,虔诚地前往祭拜。晚上露宿于山顶,望能在梦里得到仙翁面授天机,成全所求之事。这些善男信女当中,就有不少是婚后不孕而前往圆梦的。民间也由此而流传有一些有趣的传说。说有两个村妇,结婚多年未得子,便上山求子。结果两人同样梦见仙公给他们写一个繁体的“无”字。其中一个识字的妇人,知今生无子,十分沮丧。而另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却从字的形状上理解为仙公为她画了一个秋瓜棚,棚下吊着4条秋瓜,示意她会有4个子女,非常高兴。识字的妇女笑她误解仙意,乱加猜测。谁知后来果然各应其解,识字妇女终生无子女,不识字妇女则生育四个子女。在潮汕民间的习俗活动中,还有不少是将这一种期待得子的心理寄寓于习俗中。例如新娘出嫁时,除了备一盏油灯外,还要备些龙眼干。龙眼干,潮汕人称之为“桂圆”,除含有富贵圆满的意义外,也含着早生贵子的愿望。婚后第二天,农村人喜欢将新娘引到井边,往井里投放一颗汤丸,然后让新娘迅速打水。如果能将汤丸打起来,就意味着新娘这一年能够得贵子。每年的冬节,家家户户都做汤丸。那些在这一年结婚的人家,搓完了汤丸后,总会将汤丸数一数,如果汤丸是单数,那么意味着会生男孩;如果是双数,则意味着生女孩。潮汕元宵节有很多习俗,也寄寓有期待得子的心理。如掷喜童和“抢鸡肉”,都是在年节里将娱乐和祈子习俗结合在一起,既活跃了节日氛围,又表达了美好愿望。又如饶平县樟溪镇龙潭埔村,每年正月初一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地抢从秋千棚上抛撒而下的花生粒。传说谁抢的花生多,谁家当年就生男孩。该乡秋千棚下抢花生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了,每年生男孩的人家,便要炒花生上秋千棚顶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掺,并按出生先后,先的坐秋千头,慢的坐秋千尾,至今仍在乡中流传着一首歌谣:“抢花生,熟掺青,年年生。”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0-05-21作 者: 王伟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