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上生了介壳虫怎么办(家庭盆花介壳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家庭盆花介壳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介壳虫种类繁多,已有文献报道的达6 000余种,我国记载的有650 余种,除紫胶虫、白蜡虫、胭脂虫等少数种类可供人们利用之外,其他大部分是害虫。

介壳虫为同翅目刺吸式害虫。不同的介壳虫属不同的科,如草履蚧是绵蚧科、堆蜡粉蚧是粉蚧科、东方片圆盾蚧是盾蚧科,等等。我国各地栽培的花卉几乎都受介壳虫为害,其中木本花卉比草本花卉受害重,南方比北方受害重。受害较重的芸香科植物至少受80种以上的介壳虫为害,山茶至少被23种以上的介壳虫为害。是最常见且难防治的害虫。

花卉上生了介壳虫怎么办(家庭盆花介壳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1)

(一)为害特点

雌成虫产卵后,经数日便可孵化出无介壳的可移动的小虫,称为初孵幼虫。它们在寄生植物上爬动,当找到适宜的处所后,便把口器刺入植物体内,吸食植物汁液,开始固定生活,有的种类能终生爬动。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嫩芽、嫩枝干、根、叶片和果实的汁液。被吸食处会呈现黄白色或黄褐色的斑点或晕圈。单独存在的介壳虫在叶上的吸食可能造成点点的斑痕,多数群聚在一起的因吸食量大,使被害部整块呈现黑褐色。为害轻的花卉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提早落叶落果,为害重的枝梢渐渐枯死,最后整株枯死。

介壳虫排泄的蜜露常诱发煤污病,枝叶表面布满黑霉层,阻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以口器刺吸植物组织所造成的伤口,又可造成病菌感染,使受害株易于发病。

(二)形态特征

介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常见到的是介壳,虫体在介壳下,介壳小的仅o.5毫米,较大的也仅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介壳有红、白、灰白、暗棕、浅黄等颜色蜡质。介壳虫群集固定在枝、叶和果面上。雄成虫体微小,有翅、足、触角和眼,田间不易找到。

在花卉的枝干上,常可发现有黄白色、灰白色、棕褐色以及其他颜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突起,乍看时似乎是植物的疣瘤或似沾着的分泌物和污染物,用手拨动可脱落,里面有1个很小的虫子就是介壳虫,其外层保护物是其自身分泌的蜡质层(介壳)。

介壳虫卵生或胎生,卵生还是胎生与介壳虫种类有关,有些种类只能胎生,全是雌虫。也有部分种类卵生,需要经过交配的过程,雌雄两性都有。

(三)防治

1.加强检疫 在购人盆花或苗木时,要仔细检查,不购买有介壳虫的。如已购人有大量介壳虫的,应彻底淘汰或处理。虫量少的可将介壳虫彻底清除。

2.刮除虫体 经常检查,发现介壳虫要及时用竹片刮除烧掉,一般离开植物的介壳虫不会再为害。除名贵花木或叶片少的花卉外,当叶片多或介壳虫多的可将叶片摘下烧毁。

3。加强管理 露地栽培的适当稀些,盆花摆放也应互相离开些,以利通风,降低湿度,减少介壳虫,使花木健壮生长。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有介壳虫的枝,并及时处理。冬季枝干刷白涂剂防蚧防冻,白涂剂用生石灰:硫黄粉:食盐以2:4:1的比例,加适量动物胶和水,加水量以容易涂刷而不会流掉为宜。冬季或早春刮去主干粗皮,集中烧毁,可大幅度降低当年虫口密度。

4.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壳虫的天敌很多,捕食的有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花蝽等,寄生的有多种寄生蜂,这些天敌对控制介壳虫为害有较大作用,应尽量加以保护和利用。喷农药时,尽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种类,不在天敌发生初盛期喷药;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施药方法,如注射、涂干和根施。必要时人工繁殖和引进天敌放养。

5.药剂防治 经常检查花卉是否有介壳虫,如果达到了一定虫口,不便人工刮除时就要用药防治。家庭室内盆栽花卉数量少用棉球蘸取洗衣粉200倍液擦除,然后再用棉球蘸清水擦拭,避免洗衣粉对花卉的伤害。有人用棉球蘸取食醋或酒精擦除效果也不错。

雌成虫产卵后,经数日孵化出无蜡壳的可移动的幼虫,它们在花卉植物上爬动,当找到适宜的处所后,把口器刺人植物体内吸食汁液,开始固定生活。利用初孵化的幼虫无蜡壳保护的特点进行防治是最好的时期,此时的幼虫对药物敏感,防治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

介壳虫对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不能多次连用同一种农药。在每代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一般应每隔?一8天防治1次,连续进行防治2-3次,即能基本控制当代介壳虫的为害。

用以下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40%杀扑磷(速扑杀,可透过蜡质层杀死介壳下的虫体)、或40%乐斯本(毒死蜱)、或40%水胺硫磷、或50%杀螟松、或45%马拉硫磷、或50%辛硫磷、或25%亚硫磷(爱士卡)。还可用2.5%功夫乳油4000一5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4 000一5 000倍液、或20%呋虫胺(护瑞)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