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语录及人生哲理(毕生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孔子)

如果我们对孔子的一生进行深度的考察会发现,孔子一生是非常丰富而勤勤恳恳的一生,也是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他救世济困、忧国爱民、为天地立言,为生民立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行合一的一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孔子经典语录及人生哲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孔子经典语录及人生哲理(毕生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孔子)

孔子经典语录及人生哲理

如果我们对孔子的一生进行深度的考察会发现,孔子一生是非常丰富而勤勤恳恳的一生,也是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他救世济困、忧国爱民、为天地立言,为生民立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行合一的一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谦虚好学,至老不贰。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学习的一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生,这一点无论是当时的人们或他的弟子们都是由衷敬佩的。他自述“敏以求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晚年还希望“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他所以博学,就是一辈子不忘学习,即所谓我“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慎子·逸文》)。他所以能够一生“学而不厌”,主要就是永远谦虚,永不自满。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别人称他为“圣人”,他自谦的说,“若圣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己矣!”(《论语·述而》)。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成为了当时当代以至于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而仍受人民尊重的伟大历史人物。

2.知行合一,致力行道。知行合一历来是我国古代学者的最高追求,也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也正因为如此,孔子在一生中认真地实践它。比如孔子说,“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精知,略而行之”;还说“言必虑其所终,行必嵇其所敝”(《礼记·缁衣》)。直到晚年卧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他还斥责子路,说:“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3、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即,非常谦和、恭敬、顺情顺理。出外时,衣服整洁,举止端正,即所谓“出门如见大宾”那样(《论语·颜渊》)。处人处世的态度是“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馓而勿失,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平日在家时个人与环境卫生都搞得很好,即所谓“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乡党》)。对于孤苦无依的穷朋友非常慷慨、怜恤,如朋友死,无所归时,孔子就说;“于我殡,”即由我来殡葬。

4、生活俭朴、勤俭节约。由于孔子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并在自己不断的奋斗中成长,所以孔子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也懂得当时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生活俭朴、勤俭节约,其盈入为出,不妄取,不妄予。即“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办理丧事时,“称家之有无,苟亡矣,敛手足形,殡葬了就可以了(《礼记·檀弓上》)。对为子女择配偶的观点是“重品德,轻家资。所以把侄女嫁给了冤屈坐牢后的公冶长(《论语·公冶长》),把女儿嫁给“三复《白圭》,”重视言行不犯过错的南容(《论语·》)。“不以其道得,的富贵即不求,受(《论语·里仁》)。该给人的,人虽嫌多,也要给人。如“原思”作他的管家,他给原思“粟九百”,原思不肯要那么多,他说:“以予尔邻里乡党吧(《论语》)。

5、办事认真,坚持原则。这一点孔子无论是布衣之时,还是居官之中态度都有很好的说明,也就是他能办事认真,坚持原则,即“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特别是在原则问题上不盲从上级,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即;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敢于同上级争论,违抗不正确的命令和指示。对下级宽宏大量,反对“居上不宽”(《论语·八佾》)。用人之所长,“不求备于一人”(《论语·子路》)。能“舍小过(错)。关心下级,马圈失了火,他下朝回来先问: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重视“民、食、丧、祭”(《论语·尧日》)。在外交上谘询人家的政事时,态度是“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6、关心弟子、悉心尽责。孔子师生间的情谊是很深厚的,他十分关心弟子:弟子们生了疾病后,孔子会登门看望,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而有斯疾也!斯人也有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与此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弟子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与影响。颜渊死后,同学们没同老师商议便“厚葬”了颜渊。孔子听到后便认为有损于颜渊的品德而归咎于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说:“回也事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论语·先进》),表示遗憾。还由于他教学尽心竭力,对弟子们毫不保留,即所谓“无隐乎尔,,“二三子”(《论语·述而》)。尤其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弟子,竞还十分关切。如孔蔑与宓子贱同时工作后不久,孔子就分别去看望他们,要他们谈工作以来的得失?然后鼓励宓子贱发扬好的,以否定的态度示意孔蔑改正不好的,孔子由于教育弟子能尽心竭力,也十分关切弟子们的身体和思想品质与工作表现,情之所至,师生之间一般情谊的深厚,可以说是异常时人的,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因此,孔子逝世后,弟子们“皆服心丧三年”,“心丧毕”,弟子们离去时还痛“哭,各复其哀”(《史记·孔子世家》),还是哭泣着走开的。

7、学有所成、建树丰硕。孔子晚年把毕生心血倾注在了整理中华文化典籍方面,他掌握了这些大量的资料后,用了很长的时间,费了很大的功力,注入了很多心血,通过鉴别、分类,分析、综合,他先后整理了整理出《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六艺》,把中华民族的古代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里程碑。

8、德行高远、后世楷模。孔子生前,名望即已著称于国内外,被尊称为“圣人”、贤人”和“君子”。子贡说到孔子曾经有一个很高的评价,他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颜渊说老师的学问道德,使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己。”(《论语·子罕》)。及至孔子逝世鲁哀公还作了《诔》词来悼念孔子呢后来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死则已焉”,死后就无声无闻,被人忘掉了,“孔予布衣”,是位穷知识分子,在野的志士,“传十余世”,到此时,他的学问、道德和名声已三百多年了,还被“学者宗之”(《史记·孔子世家》)。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孔子的名声被一代又一代统治者尊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