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杰空劲高级气功全套功法(气功意念导引与歌唱呼吸)

李士杰空劲高级气功全套功法(气功意念导引与歌唱呼吸)(1)

气功意念导引与歌唱呼吸

──声乐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李秀琴  《黄冈师专学报》(1994年)

歌唱艺术是一种建筑在呼吸基本功础石上的声乐艺术,源于“气”息。掌握歌唱呼吸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正确运用气息的技法与技巧,是学习声乐者首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观念,呼吸与气息有生理和歌唱(包括戏曲等艺术)之分。生理呼吸与气息(自然呼吸与气息)是指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通常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肺被动地扩张(吸气)和回缩(呼气)的实现。以肋骨运动为主者称为胸式呼吸,以隔和腹壁肌肉运动为主者称为腹式呼吸。在自然呼吸中,气息流量的供应量与气息流量的需要量总是平衡的。

歌唱呼吸与气息(有意识呼吸与气息)和生力呼吸与气息完全一样,只是在运用上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声乐学习者完全懂的歌唱的换气(呼吸)只能在休止的时候或者歌词节奏允许的情况下实现。因此必须对呼吸进行有意识的控制,“适当的呼吸”,“把足够的气息吸进肺里,然后或快或慢,或柔和或强烈地把气吐出来,以适应所唱歌曲的特定需要”(克拉克森语)。这就是说,健康成年人生理呼吸的节奏每分钟为16次左右,而歌唱呼吸的节奏每分钟只能在16次以下;健康成年人生理呼吸每次吸入和呼出气体各约为500毫升,而歌唱呼吸每次吸入和呼出气体约各为700—1000毫升。这就要求较深的呼吸,并将保持得气息科学地分配在所发出的一定数量声音上,既要保证气息的流畅而利于延续的发音,又要满足每个音的特有的高度、长度和强度的需要。

由上可知,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发声的动力,而姿势则是呼吸与气息的必备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经常碰到有学生中气不足,越唱越憋越吃力,有的学生虽然气吸很深,但一唱起来,气不是跑到腹上来了,就是跑光了,有的学生,嗓子条件挺不错,而练唱起来总是气短不够用等等现象。其原因,有人认为,不应让学生在歌唱时想到呼吸,更不应想到紧张、强大的呼吸,否则,他的气息就不够用了;有人认为,气息运用不好,是学生常习呼吸不当造成的,如胸式呼吸必然造成气抬肩、压喉头的坏习惯和颈肌、下颚、舌根呈现紧张的状态。

如何正确掌握唱歌呼吸,笔者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当中,学习、借鉴过气功中的「意念导引」原理与方法,以为是声乐学习者正确掌握歌唱呼吸、运用气息的一条科学教法新路。“意念导引”是指以意引气,气随意下。这里的“意念”不是只“意识”与“意志”,而是近似于心理学中的“高级注意中心”。气功中的“意念导引”就是属于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高级注意中心”的活动。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进行气息的交换,人类生命韵律主要是气的升、降、开、合运动,通过气的升降开合保持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平衡。以意引气便是把意念放在要求气息要道的地方,让气息沿着自身固有的路线方向运行。气功学要求练功者首先要产生意念:想到真气在胸腔发生——真气引导胸口发热——真气流向丹田——真气过会阴——真气从脊柱上行——真气经玉枕关至头顶百会穴——真气进到口中随津液咽下丹田。这就是“小周天”以意引气的一周循环的勾勒,姑且称之为“气功呼吸与气息”(技艺呼吸与气息)吧!

将此引进到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产生意念:想到气在腹部,想到使上胸和肩部放松,心胸开阔之气在流动。“如果把歌唱者发音比作工厂的产品生产,则呼吸系统就好比是动力车间,喉头部份好比是成型车间,共鸣器官好比是加工精致车间。”(薛良《唱歌的方法》)就是说,声乐学习者唱歌对声音发生过程,正好是呼吸与气息的运行过程,即运用气功学原理,意念先行,以意引气,气随意走,歌唱者这时的呼吸的节奏每分钟只能在14次以下,而吸入和呼出气体各约2000毫升以上了。在歌唱呼吸时,意念牵引着气息,经鼻腔、口腔、喉头、喉管、气管、支气管、胸腔而沉入腹腔,以获得歌唱时的深呼吸。这便是意念对歌唱呼吸与气息走向的引导作用与结果。具体说来,在呼吸时,意念先行,想到气由下腹部向腹里、向上部推。在相外呼气的同时,上腹、腰和横隔膜始终保持吸气状态,形成内外对抗。这既能避免气短和憋气的毛病,又能使声音与气息平衡,让气息保持特定的深度,还能产生气息均匀、流畅、持久。具有用之不竭的舒适感。一位歌唱家(或声乐学习者)只要能真正掌握和运用了“丹田”之气功,那么,他的发声吐字、共鸣、就能协调,唱技从心,声情并茂。

总之,气功呼吸与气息可以说是歌唱者较为理想的技艺呼吸与气息了。国家一级演员、民歌演唱家刘淑芬,目前正在运用气功呼吸与气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歌唱技巧和品味的探索。我们期待这一尝试的成功经验早日问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