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有哪三个底线(教育孩子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

家庭教育是人格成长上面的基石,当我们家长看见孩子做出了很多让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时,采取的方法往往是极端的要把他们偏差性的行为改掉,但是往往忽略孩子之所以会发展出这种行为的原因,家长直接采取禁止和强迫命令的方式,使得孩子无法了解家长的意图,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家长对他们的不满,对他们的愤怒,孩子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感觉到这是家长希望他们变得更好,是对于他们的爱呢?于是时常会彼此感到“驴唇不对马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育孩子要有哪三个底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育孩子要有哪三个底线(教育孩子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

教育孩子要有哪三个底线

家庭教育是人格成长上面的基石,当我们家长看见孩子做出了很多让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时,采取的方法往往是极端的要把他们偏差性的行为改掉,但是往往忽略孩子之所以会发展出这种行为的原因,家长直接采取禁止和强迫命令的方式,使得孩子无法了解家长的意图,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家长对他们的不满,对他们的愤怒,孩子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感觉到这是家长希望他们变得更好,是对于他们的爱呢?于是时常会彼此感到“驴唇不对马嘴”。

明明是关心,对方接受到的却是责备;明明是对对方的爱,对方接收到的却是伤害。父母一脸委屈,甚至是对自己的孩子更加愤怒,但是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孩子的感受。

有一次在学校100人的亲子课堂上,现场对孩子提问:你们能感觉到父母对你们的爱吗?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立即举手,他们很确定他们的父母是爱他们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犹豫一下,在大脑里思考他们父母对他们爱的画面,之后他们举起手确认了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是有8名学生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们身边的父亲或母亲,仿佛在等待父母的确认,你真的爱我吗?令人震撼的是其中还有两名男生,直接否认了来自父母的爱,在他们愤怒的眼神中看到的不是爱却是恨。

当对父母进行采访时,你们爱你们的孩子吗?50名父母全部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爱。我相信如果有需要,父母甚至愿意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当问到父母为什么你们如此爱孩子,他们却感受不到呢?

在很多孩子的记忆中搜索不到“爱”的画面,他们感受到的是家长不断地要求看书学习,对于纠正错误也只是责罚和愤怒,家长的心中想法肯定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表达出来的没有丝毫“爱”的迹象,孩子又怎么能感受到这是为他们好呢。孩子们认为家长就像一只“啄木鸟”,不停地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感觉真的好累!很多父母的惯性思维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纠正不良习惯,殊不知越是纠正不良的习惯就越被强化。

避免三种没用的教育方法

卢梭认为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当孩子出现偏差时,父母倾向于一味地和孩子较劲,逼迫孩子听话,跟他们讲关于这件事上是否错了的道理,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孩子推到父母的对立面,以一种父母高孩子低的状态让孩子内在的自尊心受挫,长此以往父母把自身的焦虑安放到了孩子身上,末了还不忘了加上一句“妈妈全都是为了你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讲道理这一招开始失灵,教育来到了第二步“发脾气”,再聪明的孩子面对整天发脾气的父母也会渐渐变得消极自卑,时间久了孩子长大之后就容易变成一个脾气暴躁、情商很低的人,因为他们从小经历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环境。

知乎上面有个热门问答“父母有哪些令人难以接受的思维模式”,点赞最多的一个答案是:讲的过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

第三步就到了“刻意感动”:“我都是为了你好”“我是你妈我能害你吗?”“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就是不理解我呢?”,对于这种话很多孩子早就习以为常了,其实孩子都很讨厌这样的话,打着“为你好”旗号,让你做一些你不爱做的事,甚至擅自做安排,这又和职场里面控制欲极强的领导有什么区别,孩子却在其中没有丝毫反抗的地位。也许父母的初衷只是为了给孩子一点压力,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这样的“爱”只会给孩子压得喘不上来气。

重要的是怎么将爱表现出来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孩子此后的人际关系大多是亲子关系的变奏和改良。被父母认可获得成就感,被父母接纳滋生幸福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先于教育的,父母应该首先给孩子留出来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情感上的链接,和孩子建立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的做法让你忍无可忍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自己需要去冷静一会,不要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但是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到阳台深呼吸,等到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对话。多和孩子有肢体接触,可以拍拍孩子或者抱抱孩子,这样有助于平复孩子的心情。

生命即关系,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父母多一点用心,孩子便多一分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