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终于明白得不到的就成了枷锁(心无所住是这样啊)

本来讲经典不是名词解释,绝对不可以拿其中的一个词一段话来做解释的。但这几天一直看到有人问“应如何生其心”的问题。在此我们浅谈一下看看应“如何生其心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才终于明白得不到的就成了枷锁(心无所住是这样啊)(1)

首先要知道,这个问题主要是出自《金刚经》中的第十品和第十四品。首先看第十品,庄严净土品:“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然后再看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品: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这样就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生清净心还是离相发菩提心都要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从而得出结论“清净心”便是“离相” ,“离相”便是“清净心” 。“一念清净”便是佛。

我才终于明白得不到的就成了枷锁(心无所住是这样啊)(2)

到底怎么生“无所住心”呢? 我一直主张《金刚经》要和《心经》一起来看。先看《心经》中的这段“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这是讲的空相。再看《金刚经》中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这是讲生其心的。两段结合来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心空一切空” 。其中这个“不应住”我们应该理解为“剥离”的意思。我们的自性是清净的,只因“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六尘”污染了我们这颗清净心,所以才有了我们凡夫的这颗不净的心。只有把六尘剥离掉才可以显现出一念清净的佛心。(大家可以关注我,稍晚些时候末学会发一篇“一念清净”的美文)

我才终于明白得不到的就成了枷锁(心无所住是这样啊)(3)

看到了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生“无所住心”并不是一句话说生就能生的,是需要我们来修行,慢慢地把六尘给剥离出来留下清净心,这样才是“心无所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