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小李是谁(唐朝的大李小李)

一般情况下,李杜是一对好基友。

一般情况下,小李杜是放在一起说事的。

我不是闲着也没有什么事吗?在这里无事乱翻书,然后发现,大李和小李放在一起纵向看也很有意思。

唐朝的小李是谁(唐朝的大李小李)(1)

一首一首读李白,就忍不住想说:这位李先生,您好歹也一文学家好吗?那说话就不能艺术点儿吗?整天都是直通通得,连拐弯都不会,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不是被逼供,交代得那么清楚,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人家男孩子表白都很难直白成这样的好不好?

一首一首读李商隐,真是忍不住想吐槽点东东啊:我说这位李先生,您一搞文学的人哪,写诗的呀,您能把话说清楚点吗?整天云遮雾绕的,那一句一句汉语排排好到底都说的什么呀,人生吗?爱情吗?愁苦吗?感悟吗?道理吗?生活吗?给点线索好不好嘛,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每一个汉字都认识,可是连在一起你到底是要说什么呀?呀?你到底是写乐器呢,还是回忆呢?还是伤春呢?还是流年逝水呢?多少人猜了这么多年,那就是疑难案件也水落石出了,到现在还是没有搞懂李先生你说些什么话呀。

那么是读那位明白如话,竹筒倒豆子的李先生难道就是好省力的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要千里迢迢跑一次天山,在一次有月有风的晚上重现当年,交通工具如此便利的年代也要折腾成现代人。就算看到,也大概就是苍白的一轮照着一个跑过去又困又累的人,半点磅礴都找不见,于是诧异,那当年那个驴友李白怎么就去了呢,怎么还那么大精气神就看到了这般气象呢。

于是感慨,旅游和旅游不一样呀,有的人,能看到风景就不错了,有的人看的是气象呀。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要累死累活爬上一次山路,上山眼观鼻鼻观心就担心一个不小心万丈悬崖粉身碎骨了,好不容易过去,朝下面一看,一阵眩晕稳住神吓出一身冷汗。朝上看一片金光,更增加眩晕感,然后再加上比较想象,大概能知道点什么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要读李白的山水诗,得争取做旅游达人一名,说不定命都差不多搭上几条,才差不多能领略到那位李先生当年写下的景象呀。

唐朝的小李是谁(唐朝的大李小李)(2)

小李的一堆汉字一句也看不懂吗?

整天碌碌旋转的日子,暮然看到: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怎么就那么有同感呢?

没有过觉得自己活得像是尘埃的日子吗?看到那一句:世界微尘里,绝不觉得就是自己的独白被他说了。

所以真的读不懂李商隐吗?

多少人日常里说着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话呢?

有多少时候都很像那么带点无可奈何的不舍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人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那么潇洒,不是所有的爱恨都那么分明,人,其实更多就是李商隐这样的纠结。

有办法不喜欢李白吗?

那么明亮的句子,清晨的露珠一般,自然的山明水秀,就像蒋勋说的,那么自然的高音,不是累死累活拼死喊出来的,是浅唱低吟,出口就是那样的明亮宽广和饱满。

他是霁月光风,无事不能对人言说。

那么有办法不喜欢里李商隐吗?

隐晦的,不能说的,不敢说的,不说又不忍心去隐瞒的,就那样子谁也听不懂地说出来。那也是一种艳,但是不明,那里也有花红,但不是开着的,也不是清清爽爽落的,而是开败了的,是无法再开,又不甘心落地,又风雨相催的,那也是一片色彩,但是不明朗,不在阳光下,昏暗的灯影里的。但,那么一份模糊,朦胧,似说非说,已经很迷人的了呀。

李商隐不是李白的继承。

更像是大李带着他的时代走了,小李一个人惆怅来惆怅去也说不出来个什么。

一个那么明白,在阳光下来去如风。

另一个没有赶上,迟疑着,拖着阳光的影子,留不住也不肯放手,那么纠结。

李商隐看李白,大概也就像晚唐之于盛唐。

所有嘹亮的歌都唱完了,所有的黄钟大吕都敲过了。

真的没有什么歌可以唱了,就低低地说自己心里的表白和呓语

(ps:整理自己发在网易和简书里关于诗歌的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