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

元朝是个短命的朝代,从1276年灭宋,到1368年被明军赶出元大都,只存在了92年。如果从1279年崖山之战,元朝实质性统一全国算起,那么就只有区区89年。

这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概括为:“掐头、去尾、中间乱”。

掐头,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18年(从灭南宋时起算);

去尾,末代皇帝元顺帝在位35年(不包括北元小朝廷);

中间乱,那么剩下的这39年,是由8位皇帝所瓜分的(也有说是9位,这点容后再表),可谓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平均一任还做不到5年。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

蒙元皇帝(大汗)一览

要搞清楚这将近四十年纷乱的元朝“中世纪”,简单说来,看三件事就差不多了,是为——

武仁授受;

南坡之变;

两都之战。

01 爷爷走得晚,孙子称皇帝

公元1294年,79周岁的忽必烈,高龄善终。他是蒙元历代皇帝(大汗)中最长寿的,没有之一,后来者中除了元顺帝,终年49周岁之外,其他人能活到忽必烈一半岁数的,就算烧高香了。

活得长当然好,但也有一个烦恼,老太爷还活着的时候,四个嫡子就全死了,那一大群孙子谁来接班呢?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2)

忽必烈和他的四个嫡子

皇帝的遗孀、老太太阔阔真的意思,和后世的明太祖朱元璋如出一辙——

嫡子没了就选嫡孙,也就是从太子真金的嫡子里头,再挑出一个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派系斗争,最后确定由真金的嫡幼子(三子)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3)

元成宗上位

元成宗在位12年,42岁驾崩,在短命的元朝诸帝中,寿数已然可以排名第3,他唯一的儿子德寿,就早已先他而去。

那下面谁接班?

按照蒙古传统,这一代的“老太太”,成宗遗孀卜鲁罕皇后出面了,她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选择,要舍近求远,立元成宗的堂弟,也就是忽必烈的三儿子忙哥剌的儿子阿难答为帝。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4)

卜鲁罕皇后支持阿难答

《元史》的解释是,卜鲁罕权欲熏天,故意拉一个远支宗王上位,势单力孤好掌控,不妨碍自己临朝称制——

左丞相阿忽台等潜谋,推成宗皇后伯要真氏(卜鲁罕)称制,阿难答辅之。

听听……居然要皇帝辅佐你,您这是要作慈禧老佛爷啊!

不过,阿难答真是势单力孤吗?

02 从“阿难答之险”到“武仁授受”

从忽必烈时期开始,忙哥剌、阿难答父子世守西北,兼领“秦王”和“安西王”,手握关中、巴蜀包括西域一带的军政全权。西北地区是元代色目人进入中原的通道和大本营,而阿难答也深受色目人的影响,自小皈依了伊斯兰教,多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大力推进伊斯兰化。

元朝作为一个“世界帝国”,朝廷中有来自中东、西亚广大征服地区的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粟特人等等,被统称为“色目人”,他们是蒙古统治者的幕僚、帮手和理财顾问,有点像今天的米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身边的犹太人,是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5)

色目官僚集团

作为教友和盟友,阿难答背后其实是庞大的色目官僚集团。卜鲁罕掌实权,阿难答辅助,正是双方合作与妥协的结果。

但另一边,元成宗的两个亲侄子不干了。此二人是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的儿子,老大海山出镇漠北,手握重兵;老二爱育黎拔力八达常驻中原,倾心汉化。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6)

三人争位形势

1307年三月,近水楼台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先于哥哥赶回元大都,在蒙古“汉化派”重臣哈剌哈孙的支持下,先阿难答一步发动政变,控制了朝局。此时,海山率三万大军正在杀奔大都的路上。

弟有功,哥有兵。

于是亲兄弟明算账,约定先由哥哥做皇帝,百年后传位给弟弟,弟弟之后再传给哥哥的儿子。哥哥海山当年即位,后称元武宗,弟弟接班后,是为元仁宗,这段历史便被称为是“武仁授受”。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7)

元武宗海山

距帝位一步之遥的阿难答,后被元武宗所杀。

阿难答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自幼修习《古兰经》,写一手漂亮的大食文字,在其封地所在的甘肃行省和陕西行省,大力倡导伊斯兰教,修建清真寺,推广回回历、给儿童实施割礼,麾下十五万大军,大多皈依了伊斯兰教。

这在当时,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8)

蒙古四大汗国形势(窝阔台汗国在元成宗时期灭亡)

从13世纪末开始,伊尔汗国合赞汗、金帐汗国月即别汗、察合台汗国答儿麻失里汗,先后废除成吉思汗《大扎撒》,尊奉伊斯兰经典《古兰经》,承认唯一的真主,举国信奉了伊斯兰教。

可想而知,阿难答一朝权在手,背靠强大的“色目基本盘”,应该不会对抗这个世界性的趋势,东亚也许会被全面伊斯兰化。

关键时刻,蒙古“汉化派”政变得手。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9)

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武宗上位后,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几年后继任的元仁宗,恢复科举,组织翻译儒家经典,推进汉化改革……元朝也由此转向,从“伊斯兰化”的前夜,大步奔向了“儒家化”,在当时的欧亚大陆上,绝世独立。

然而按汉家习俗,该是“嫡长子继承制”,元仁宗会按照“武仁授受”的旧约,传位给侄子吗?

03 不期而至的“南坡之变”

元武宗死后仅仅三天,他的家臣旧部便被继位的元仁宗一网打尽,碍手的杀、碍眼的流放,尤其是武宗的两个儿子,长子和世瓎被逼远遁西域,投奔了万里之遥的察合台汗国,幼子图帖睦尔一度曾被发配海南岛。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0)

元仁宗、元英宗父子对元武宗后代的迫害

仁宗死后,嫡长子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这也是百年元史中,唯一的一次父子相传。

元英宗时期汉化改革更加激烈。1322年正月,英宗开蒙元皇帝之先河,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一副汉人皇帝的打扮,按儒家礼仪祭祀了元朝太庙。这可比他老爸恢复科举带来的冲击还要大,因为科举只和读书人有关,英宗在太庙的表演,却触动了万民之心,海内一时惊呼:汉家威仪重现。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1)

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的汉人皇帝形象

然而少年天子却有些操之过急,为加速推进自己“轻徭薄赋”的儒家理想,大幅削减对蒙古宗王和勋贵的岁赐,大力淘汰冗员、启用汉人儒臣,得罪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初入中原的蒙古小哥,身边又只有儒臣,不谙法家权谋之道,很快便滑入了深渊——

1323年八月,按照蒙古传统的两都驻跸制度,元英宗从上都开平出发,回大都过冬,中途在南坡店住宿。当晚,蒙古守旧派和色目官僚集团联手发动政变,杀死了英宗和汉化派领袖、中书右丞相拜住,史称“南坡之变”。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2)

从武仁授受到南坡之变的皇位流转情况

政变结果,守旧派从漠北迎奉真金长孙、袭封晋王的也孙铁木儿为帝,是为元泰定帝。

这场轰轰烈烈的汉化改革,至此戛然而止。汉化派的“武仁系”失去了皇位,仁宗一脉绝嗣,但武宗皇帝还有两个儿子,他们能善罢甘休吗?

04 “两都之战”兵祸连

泰定帝在位5年,也做了5年的“维持会长”。1328年,老太爷死在元上都。

当时,太子阿速吉八就在大都,当朝第一权臣、回回人倒剌沙却迟迟不拥立他为皇帝,引起朝野动荡。《元史》对此的评价是:

泰定帝崩于上都,倒剌沙专权自用,逾月不立君,朝野疑惧。

当时,元武宗长子还远在西域的察合台汗国,留守大都的武宗旧臣燕帖木儿、伯颜等人抓住机会,从江陵接来了武宗二子图帖睦尔,在大都拥其为帝,是为元文宗,改元“天历”。倒剌沙在上都见势不妙,赶紧拥阿速吉八为帝,改元“天顺”,元史中轰轰烈烈的“两都之战”拉开帷幕。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3)

“两都之战”形势

大都一派,燕帖木儿跟随元武宗戍守漠北的宿将,本就能征善战,上都一派的倒剌沙,理财聚敛是强项,打仗却不擅长。再加上大都作为京杭运河的北端点,与东南膏腴之地联系紧密,还有河南、湖广、江西等行省的支持,保证了物资充沛一路畅通,上都方面又怎能不败呢?

大都派燕帖木儿亲自率军,几进几出长城隘口,连续作战,在今天的通州、顺义、密云、昌平、卢沟桥等地,与上都军几番血战。打到这一年十月,倒剌沙交出玉玺乖乖投降,年仅六岁的天顺帝不知所终,据说是死于乱军之中。假如将他也算作元朝皇帝的话,那么元朝中期便是39年9帝。

元朝自“两都之战”开始,便无可奈何地进入了下滑线。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4)

行进中的蒙古大军

以泰定帝为代表的漠北宗王被摧残殆尽,忽必烈家族在蒙古根本之地根基动摇,日后北元残余势力,在漠北被阿里不哥后裔袭杀,即缘于此;以倒剌沙为首的回回派势力也被清洗,中央高层官员从此罕见回回人,元朝廷失去了一根重要的柱石,但副作用便是,回回人从此远离庙堂,加快与当地居民的融合,迅速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战争还严重摧残了中国北方地区,陕西关中、大都周边、河南地区,都是兵锋所及之处,史载:

饥馑荐臻,民之流亡十室而九。

如今仗打完了,该消停过日子了吧?等等……元武宗长子,也就是元文宗的大哥和世瓎,从西域风尘仆仆赶回来了……

05 “两都之战”兵祸连

现如今,已无法考证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心路历程了。他少年时颠沛流离,信仰佛法,潜心书画,与世无争,燕帖木儿找上门来要他做皇帝,他第一反应是让大哥来顶缸:

大兄在朔方……敢紊天序乎?

后来局势紧迫,勉为其难称了帝,成为了上都派的精神领袖,打赢了"两都之战",但元文宗还是放出话来,要信守诺言,还位给大哥,甚至主动献出玉玺,派燕帖木儿北上迎接和世瓎。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5)

昙花一现的元明宗和世瓎

和世瓎也是当仁不让,半路上就称了帝,是为元明宗;曾经的皇帝元文宗,如今摇身一变为“皇太子”。1329年八月份,兄弟俩在王忽察都(今河北省张北一带)相见,见面的第五天,元明宗和世瓎暴毙。事发当日,文宗痛哭一场,就匆匆离开,赶往元上都重新登基。

一切都是那么诡异,一切又是那么的合理。

与“武仁授受”如出一辙,都是弟弟打江山,哥哥坐天下。然而当年,元武宗在漠北有整套的军政班底,又带了三万人马大兵压境,元明宗和世瓎却在异国他乡流亡多年,在本土毫无根基,只带了千余人的卫队,就匆匆要来“摘桃子”?

事到如今,已经不是兄弟二人谁谦谁让的问题,而是创业元老集团利益分配的生死大事。萧功秦等众多先生的观点都是,元明宗是被燕帖木儿毒死的,元文宗对此知情并默认了。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6)

元文宗图帖睦尔

这一事件,即为元史上的“明文之争”,是“两都之战”的一点点余波。倘若没有这场宫廷政变性质的“明文之争”,等元明宗势力发展壮大后,会不会还会有一场“两都之战”?从这一点上说,燕帖木儿杀伐决断,将隐患扼杀于萌芽,也不无道理。

06 长长的尾声

也许是内心有愧,也许因为笃信佛教的“因果报应”,元文宗坚持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死后以哥哥元明宗的儿子接班。

元明宗和世瓎有二子,燕帖木儿为了方便控制,先是选了幼子懿璘质班继位,是为元宁宗,但几个月后就病死了,只好再立长子妥欢帖木儿,这便是被徐达北伐军赶出了元大都的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

忽必烈后谁继位(从忽必烈之死到元顺帝接班)(17)

元朝最后的帝位流转形势

元朝中期的历史,至此也就说完了。

多说一句的是,元顺帝做人并不地道,他一口咬定,是叔叔元文宗害死了自己老爹,把文宗神主移出了太庙,将文宗妻儿全部逼死。

元文宗是依靠权臣燕帖木儿上位的,本人也生性淡薄,从而开启了元末权臣当道,皇权虚置的局面。燕帖木儿之子唐其势,甚至喊出了“天下本我家天下”的口号。虽然后来燕帖木儿一派被另一派权臣所灭,但后来者却更加擅权豪横。

这个势头到元顺帝时期也无法逆转,当天下大乱之时,政令不出元大都,他不逃亡漠北,还能怎么样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