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潘安有多美(明明可以靠脸吃饭)

美男子潘安有多美(明明可以靠脸吃饭)(1)

“貌若潘安”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可见潘安容貌于中国人对男子审美的影响之大,已经变成一种千年形成的标准。千百年来,美男子潘安的趣闻佳话流传于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但是,不管是按照传统的史家观点,还是从民间视角来看,都很难对其进行崇高评价,潘安是一个应认真回眸、重新审视的历史人物。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权谋于一身,可以说是个极为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果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事实上,这位帅哥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才华横溢,是中原文士的领军人物

美男子潘安有多美(明明可以靠脸吃饭)(2)

潘安像

潘安出生于书香门第,家里几代人一直都是文官,到了父亲还是个太守,放现在也算富几代,官几代,清白人家。他从小就很有文采,小有名气,被他未来岳父看好了。除了美貌外,潘岳更是“太康文学”的首领人物,是中原文士的领军人物。他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体现了太康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他“善为哀谏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妇赋》《悼亡诗》等名篇皆以善叙哀情著称。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潘安在西晋时期还将“赋”这一文体发扬光大。“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其中潘安的《西征赋》、《闲居赋》、《秋兴赋》、《悼亡诗》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后人把他和同时代的陆机并称为西晋文坛两大超级巨星,所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陆机的才华像大海,潘安的才华像长江。唐朝大才子王勃,对潘安的才华钦佩有加,在《滕王阁序》写道:“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中国历来讲究内外兼修,一个人光有外貌而没有内涵的话,也只是昙花一现,而不能流芳百世。潘安,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如果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就把他想的太简单了。

*用情专一的美男子, 至情至孝,古今传诵

美男子潘安有多美(明明可以靠脸吃饭)(3)

潘安与妻子杨氏

在西晋那个开放的社会环境里,才貌俱佳的潘安虽爱慕者无数,却从不拈花惹草。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在十二岁的时候,扬州刺史杨肇对他非常赏识,就把女儿杨氏许配给她,几年后两人成亲。期间他在遥隔千里外的琅琊给妻子杨氏写过《顾内诗》。当时男子娶三妻四妾很正常,况且潘安长得这么帅,即使没车没房也有不少人愿意嫁给他,但他对杨氏的感情非常专一,对其他女子视而不见,从没有想过要纳妾。妻子四十八岁去世,潘安为其守丧一年,写了名垂千古的《悼亡赋》,开创悼亡的先河,可谓鼻祖。《悼亡诗》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如比目鱼般悲离,情真意切,缠绵悱恻,感人至深。后世以“潘杨之好”形容夫妻感情深厚。

北宋之前《二十四孝》曾记载潘安“辞官奉母”之事。晋武帝时,潘安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这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安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连孝顺母亲都做不到,怎能称得上是好官呢?”上官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精心侍奉母亲安度晚年。《二十四孝》是唐宋时期在民间流传的文本,记录了从远古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弃官奉母之事。潘安此举成为中华传统孝道的典范。

* 周旋于官场,攀附权贵,望尘而拜,陷害太子,被夷三族

美男子潘安有多美(明明可以靠脸吃饭)(4)

潘安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他写的《籍田赋》作得最好,少年豪情,意气风发,对国家和自己都充满了希望。他的赋脱颖而出,受晋武帝称赞。可是,锋芒毕露的潘安成功地引起了广大官员们的一致嫉妒,导致他多年来一直在原来的位置上原地踏步,没有得到任何升迁!这样的冷板凳一坐就是整整十年!后来潘安终于被重新录用,当了河阳县的县令。河阳地区丘陵众多,他因地制宜,倡导百姓在山中广种桃李等果树,以增加百姓收入。每到春天,全县漫山遍野都是桃花,煞是好看。从此“河阳一县花”的名声不胫而走,潘安也得到了“花县令”这一美名——后世的帅哥被称为“花美男”就是由此而起的。此后历经百年,杜甫写了一首诗《花底》“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河阳桃花在杜甫的笔下一举成名。

此后潘安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曾经恃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他整天周旋于官场,攀附权贵。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的侄子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甚至一见贾谧的车尘,老远就“望尘而拜”。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阴谋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功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这一改,导致太子先被废,遭软禁在许昌,后来贾南风又派太监杀死了太子。结果是,贾后很快败亡,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潘安当然势在难免,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3岁。潘安改动太子文章导致了太子之死,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先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残杀,史称“八王之乱”,接着是“五胡乱华”中国从此陷入了四百年的南北分裂状态,也将汉民族带进了几百年的黑暗中。潘安参与谋死太子,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间接造成了“五胡乱华”,他虽不是主要策划者,但他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是重要帮凶,这也使其多遭后世唾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